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鲜(学名: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是芸香科、白鲜属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根斜生,淡黄白色。茎直立,叶片对生,无柄,椭圆至长圆形,叶缘有细锯齿,叶脉不甚明显,总状花序;苞片狭披针形;花瓣白带淡紫红色或粉红带深紫红色脉纹,倒披针形,萼片及花瓣均密生透明油点。种子阔卵形或近圆球形,光滑。5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宁夏甘肃陕西新疆安徽江苏江西四川等省区。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也有分布。生于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丛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见。
该种根皮制干后称为白鲜皮,是中药。味苦,性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荨麻疹等。[1]

形态特征

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100厘米。根斜生,肉质粗长,淡黄白色。茎直立,幼嫩部分密被长毛及水泡状凸起的油点。
叶有小叶9-13片,小叶对生,无柄,位于顶端的一片则具长柄,椭圆至长圆形,长3-12厘米,宽1-5厘米,生于叶轴上部的较大,叶缘有细锯齿,叶脉不甚明显,中脉被毛,成长叶的毛逐渐脱落;叶轴有甚狭窄的冀叶。
总状花序长可达30厘米;花梗长1-1.5厘米;苞片狭披针形;萼片长6-8毫米,宽2-3毫米;花瓣白带淡紫红色或粉红带深紫红色脉纹,倒披针形,长2-2.5厘米,宽5-8毫米;雄蕊伸出于花瓣外;萼片及花瓣均密生透明油点。
成熟的果(蓇葖)沿腹缝线开裂为5个分果瓣,每分果瓣又深裂为2小瓣,瓣的顶角短尖,内果皮蜡黄色,有光泽,每分果瓣有种子2-3粒;种子阔卵形或近圆球形,长3-4毫米,厚约3毫米,光滑。花期5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宁夏甘肃陕西新疆安徽江苏江西(北部)、四川等省区。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也有分布。生于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丛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见。
生长习性
白鲜多生长在向阳的山坡、林缘及低矮灌丛间含沙石土壤上、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丛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见。其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照、耐严寒、耐干旱、不耐水涝。

繁殖方法

育苗地选择:选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栽培。
秋播:每年的10月上旬到11月初进行,将准备好的白鲜种子与3倍细河沙拌均撒播,播干种20克/平方米左右,在上面覆盖1厘米细土,再在上面覆盖油松或落叶松松针1-2厘米左右,第二年春天可发
春播:4月下旬-5月中旬,将经过层积处理好的白鲜种子与3倍细河沙拌均撒播,干种用量20克/平方米,在上面覆盖1厘米细土,再在上面覆盖油松或落叶松松针1-2厘米左右。

育苗地选择:选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栽培。

主要价值

药用
【药性】味苦、咸,性寒,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服。《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① 梁.《名医别录》曰:“白鲜。生上谷及宛朐。四月、五月采根、阴干。”
② 陶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良”。又曰:“俗呼为白羊鲜,气息正似羊膻,故又名白膻。”
③ 唐.苏恭曰:“其叶似茱萸,苗高尺余,根皮白而心实,花紫白色。根宜二月采,若四月、五月采,便虚恶矣。”
④ 宋.苏颂云:“今河中、江宁府、滁州,润州皆有之。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开花淡紫色,似小蜀葵花。根似小蔓青,皮花白而心实。山人采嫩苗为菜茹。”
⑤ 明.《本草蒙筌》:“白鲜。山谷俱有,苗茎尺余。叶梢白似槐叶尤繁,花淡紫,如蜀葵略小。根与蔓青仿佛,心实皮色白黄,二月采根取皮,差晚则虚恶也。因臭作羊膻气息,故俗加羊字呼名(俗呼为白羊鲜)。”
⑥ 李时珍曰:“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其子累累如椒,故有诸名。”
⑦ 清.《本草从新》:“白鲜皮。近道处处有之。以四川所产为良,江宁府、滁州、润州所产俱次之。根黄白而心实,取皮用。”
[2]
绿化
白藓在春末夏初,从叶丛中抽出粉红或白色花序,恬静典雅,可配植花境和作切花。
其花形美丽,可用于庭园观赏、绿化。北京地区分布极少且零散,因花形美丽易遭采折,给种群繁衍造成巨大困难。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