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眩暈症
疾病基本資料
英文名稱:Vertigo
就診科別:耳鼻喉科、一般內科、神經科、神經內科
身體部位:頭部[1]
目录
眩暈的定義
眩暈症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然而,造成眩暈的成因眾多,可能與內耳平衡或腦部神經或是心血管系統異常有關,若積極接受檢查找出可能的病因,可望改善症狀。
眩暈症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毛病,由於其發作時症狀十分痛苦,病人往往會因為恐慌而迅速求醫,然而也由於其病因的多樣化,使得診斷十分的複雜,醫師往往不容易在很短時間內得到最正確的病因而加以治療。
眩暈在定義上是一種"移動的幻覺"或"重力方向感的扭曲"。病人以為房間,地面或周遭物體圍繞著自己轉動,或者誤認自己的身體正在轉動或移動,有時則有乾坤顛倒的不舒服感覺,同時可伴隨嘔吐,身體重心不穩等現象。至於一般所謂頭暈、頭重等等,若不包括移動的錯覺,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眩暈。[2]
認識眩暈症
眩暈症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患者可能會突然感到天旋地轉、頭暈目眩,亦可能伴隨出現冒冷汗、噁心、嘔吐等狀況,且不適症狀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一整天才緩解。醫師表示,暈眩症的病因來源眾多,舉凡內耳與前庭功能異常、心血管系統或是神經系統異常等都可能是造成患者暈眩的原因,若未能明確歸咎於某種疾病時,就會將此類暈眩的症狀稱之為「眩暈症」。
當眩暈症發作時,一般會建議患者盡量保持穩定的姿勢並且避免較大的轉頭動作,眼睛盯住一個固定目標,一直維持到暈眩的症狀緩解後再慢慢起身,以避免增加跌倒的可能性。醫師提醒,症狀嚴重者可透過藥物治療以暫時改善不適症狀,但若在短時間內頻繁發作者,則應積極求診檢查可能的病因;如果急性眩暈還伴隨其他顏面、肢體無力或是嚴重頭痛的症狀,則應至儘速前往急診以排除急性腦中風的可能性。
此外,正因眩暈症成因眾多,診斷上也相對複雜、困難。除了求診查明病因、用藥控制外,也建議眩暈症患者最好維持充足睡眠、正常作息,避免菸酒等刺激物質,也要留意排解生活或工作壓力,才能避免眩暈問題一再發生。[3]
天旋地轉--談眩暈
大部分的頭暈與內科疾病有關,譬如貧血、姿態性低血壓等等。有些人蹲著站起來時會覺得頭暈,這種姿態性引起的頭暈很常見,通常不太嚴重,因此略而不談。強調的頭暈為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眩暈者會覺得外面的景物好像在晃動,這種情形我們特別稱之為「眩暈」。之所以要合併「眩」「暈」兩字,就是要形容那種天旋地轉的感覺,「暈」只是頭昏,許多疾病都會造成頭昏,例如感冒、或僅僅血壓升高,都會令人感覺頭昏,這類頭昏並不會有「眩」的感覺,也就是「旋轉」的感覺。
「眩暈」的毛病在中國古代醫書上很早便有記載,東漢《說文解字》上提到:「眩者乃目無常生也」,意指眼振,也就是眼睛會晃動;「暈者乃日月四周之光氣」,光氣乃形容周遭景物浮動的感覺,所以眩暈者會感覺天旋地轉,好像踩在棉花上走不穩的感覺。《黃帝.內經》也提到:「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炎」,也是形容眼睛跳動。因為眩暈會造成周遭景物看起來浮動、扭曲,所以像西洋史上著名的荷蘭畫家梵谷,自中年起即為眩暈症所苦,看到什麼就畫什麼的結果,形成他的畫呈漩渦狀的特殊繪圖風格。[4]
眩暈症分為周邊型和中樞型兩種,周邊型眩暈症的主要病因為前庭神經病變;中樞型眩暈的主要病灶則是小腦和腦幹。視覺系統、前庭系統以及自體(肌肉、肢體)感覺系統是維持身體平衡的三大系統,分別感知不同方向的身體運動,再將訊息透過腦幹、小腦,傳遞至大腦,再引起眼睛及身體運動,維持平衡。若此過程中任一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引發眩暈症發生。[5]
眩暈症的症狀
眩暈的發作常在清晨起床時,或半夜起身如廁時,其症狀為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站不穩,同時可能伴有重聽、耳鳴及耳脹感。其他症狀如手腳麻木感、複視、昏厥、視力模糊、言語困難、頭痛、頸部酸痛僵硬等。
常見的眩暈症,是內耳不平衡的問題。不會造成生命的危險,但症狀很惱人。
常見的眩暈症
1.良性姿勢性眩暈:
將頭轉向特定位置會產生短暫幾秒的眩暈。這是內耳「耳石器」的脫落,掉落至半規管中所致。常見於腦震盪後、耳科手術後、老年人、慢性中耳炎、藥物引起的耳中毒等。應避免轉頭過快到特定位置。
2.急性前庭神經炎:
常因病毒感染造成,感冒為常見原因,症狀為眩暈,伴隨嘔吐、步態不穩、無法站立,時間會持續超過24 小時,需臥床休息,會漸漸好轉。
3.梅尼爾氏病:
眩暈時同時常伴有單耳的耳鳴、重聽。眩暈時間一次約數小時,但不超過 24 小時,然後會完全恢復正常。其惱人處在於會反覆發作,發作多次後漸漸產生感音性重聽。急性眩暈時應多休息並以藥物症狀治療(止暈藥、血管循環劑、利尿劑)。勞累或高鹽飲食容易引發其症狀,應避免;低鹽飲食能減低其復發性。
4.暈車:
因前庭半規管較敏感導致眩暈,可能伴有噁心、嘔吐情形。[6]
暈眩症的原因
1.內耳的問題: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另一名稱為耳石症)、 前庭神經炎 、梅尼爾氏症。
2.腦幹及小腦的問題。
3.周邊神經的問題。
4.貧血。
5.藥物。
6.偏頭痛性眩暈。
7.脊椎動脈循環不良性眩暈。
如何預防眩暈症
1.改變姿勢時儘量放慢動作,從平躺著坐起來,或是由坐著站起來,速度都不可以太快。
2.站起來之後,先立定一會兒,確定沒有頭暈,再開始行動。
3.隨時注意氣象報告,在寒流來襲時,家中若有電暖器也可開著,保持室內溫暖,對預防眩暈症也有很大的助益。
4.請醫師開立治療眩暈的藥物服用,若仍未改善也可至神經內科門診求治。
- 貼心小叮嚀:注意保暖及預防跌倒安心度過每一個冬天。 [8]
照護注意事項
1.按時服藥約 2 週至 8 週。
2.飲食控制: (1)低鹽低糖飲食,避免太鹹的食物,如醃製品、香腸、臘肉、醬瓜。 (2)烹飪適量鹽分,不建議大量喝湯,因湯中鹽分過多。 (3)口味宜清淡,多吃新鮮蔬菜、糙米。 3.多喝開水,每天至少 2500c.c.。
4.拒絕菸、酒、咖啡、濃茶、可樂、巧克力等刺激品。
5.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
6.避免壓力過大、維持情緒穩定。
7.姿勢改變時動作要緩慢輕柔。
紀錄病史助診斷
眩暈病人及家人最好留心觀察眩暈發作時的型態、頻率、持續時間、什麼因子會誘發或緩解,並將其詳細告知醫師,才可以精準的鑑別診斷,對症下藥。[9]
眩暈什麼時候要看醫生
眩暈如何治療?
多數眩暈休息過後會痊癒,但若有以下的狀況時,建議應該要就醫檢查:
◆很嚴重或是從未出現過的頭痛感覺
◆發燒
◆視線變模糊或是出現重疊影像
◆聽力受損
◆說話不清楚或發聲困難
◆出現局部的肢體無力
◆臉部表情不對稱(眼歪嘴斜)
◆無法獨自行走
◆暈倒
◆出現麻木或刺刺的感覺
◆胸痛
◆持續的嘔吐
如果沒有上述情況,但眩暈超過數分鐘,同時有以下症狀也建議就醫:
◆60歲以上的長者
◆曾經有過中風的病史
◆中風的高風險族群,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者。[10]
視頻
#眩暈症 #梅尼爾氏症 #內耳不平衡
眩暈症 專訪台北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丁義芳醫師
頭部暈眩 竟有可能是這種症狀?
'19.03.28【名醫On Call】陳正文醫師談「眩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