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破天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破天荒

成语: 破天荒

拼音: pò tiān huāng


成语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四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成语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又去租来两盏煤气灯,预备破天荒地做个夜市。”

语法

动宾式;作宾语、定语;指从未出现过的事

成语释义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1]

〝天荒〞原是形容偏远荒僻之地,如汉朝王充《论衡?恢国》:〝匈奴时扰,正朔不及,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内附,贡献牛马。〞或是指尚未开辟或荒芜的地方,如唐朝元稹《古社》诗:〝良田千万顷,占作天荒田。〞后来,〝天荒〞被用来形容科举考试从未出过及第人才的地方,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述解送》:〝荆南解比,号天荒。〞又清朝黄宗羲《余姚重修儒学记》:〝至使数十年之中,人才寥落,科名亦且天荒。〞而〝破天荒〞就是打破最早的未开发状态,即形容前所未有的事情。 〝破天荒〞一词的由来是有典故的。据五代汉王保定《唐摭言。卷二。海述解送》和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所记载,唐朝荆州南部地区每年都有不少人进京应考,很长时间,都没有人考中,因此被当时的人戏称为〝天荒〞。按唐宋的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是由地方推荐再发送入京考试,称为〝解〞。所以,当地的考生被称为〝天荒解〞。 唐宣宗大中四年时,有个书生叫刘蜕,他考中进士,终于破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正好镇守荆南,他赠送刘蜕破天荒钱七十万,但被刘蜕回信婉谢了。〝破天荒〞一词也渐渐在民间流传,一直沿用到今天。[2]

成语典故

唐代王定保《唐摭言 海述解送》荆南解比,号“天荒”。大中四年,刘蜕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蜕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破天荒一词的由来,是源自一个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典故。科举制度是逐级选拔,每当朝廷要招考进士时,都由地方派人负责解送本地区成绩最好的人入京赴试。唐朝年间,荆南地区每次派人(岁解举人)参加京城会试,结果都很惨,五十年来竟没有一个考中举人。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把那里遣送的考生称做“天荒解”,弄得每次负责解送考生进京应试的荆南地方官在同僚面前特没面子。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有个叫刘蜕考生才打破了荆南地区“零录取率”的尴尬。刘蜕出身寒微,“为文奇诡岸杰,自成一家”,终于考中了进士,总算破了“天荒”。当时,正值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得知这一喜讯后,觉得刘蜕给荆南人民争光了,特赠给刘蜕“破天荒”钱七十万,刘蜕不受。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刘蜕后来官至左拾遗。咸通四年(863年),刘蜕上书指责淮南节度使令狐绹之子干预政事,以“布衣行卿相之权”,被黜为华阴令。刘蜕有文泉子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