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碛口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 碛口镇是临县下辖镇,县城南端50公里处,东依吕梁山,西襟黄河水,隔河与陕西省吴堡县相望,平均海拔657米,小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1.3℃,无霜期185天,空气质量良好。现有4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人口共有28540人,耕地面积66045亩,植被覆盖以红枣为主。1999年9月,碛口被公布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2001年9月,被确定为山西省旅游扶贫试验区;2003年1月,被命名为首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该镇西湾村被公布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5月被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示点”;2004年9月“中国·碛口保护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碛口举行[1]

区域概况

碛口镇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辖镇,为山西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列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山西省地质公园。碛口镇于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镇内西湾村是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旅游景观

夏末秋初,屈指历数自己的足迹——睡过古庙、藏民居、四合院的大火炕,还有神奇的潜水艇和金字塔边上的阿拉伯“飞毯”,然而,入住山西碛口镇这般土生土长的窑洞倒还真是第一遭。

寻古迹

碛口镇和壶口的位置都是在黄河边上,只是碛口镇在壶口以北220多公里的吕梁地区的黄河边。古镇的形成很有些渊源,一是地理环境造就,二是有创造了商业和金融奇迹的晋商作为其发展背景,使得小镇最繁华时发展到三千多个店铺商号,名噪一时[2]

镇口以北的黄河河道有四、五百米宽,到了镇口以南,河道急速收缩至不足百米,河水流成了S型。河道的其余部分都成了乱石滩,南北落差十余米,古时船行至此,为了不走险滩,纷纷上岸改走旱路。于是,西北出产的粮油、皮毛、药材从此处上岸,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晋中、京津等商业发达地区,回程时,驮回了棉花绸缎茶叶火柴等日用品,再经水路运送西北。碛口镇的繁荣是接受晋商经济辐射的结果。

住窑洞

住窑洞的想法这次终于得以真正实现。听着水声沿着黄河边的古道进镇,碛口旅馆赫然在目。旅馆依山而建,前面是大院,后面是上下排列的二层二十多间窑洞,吃饭就在院子里,整体建筑是个四合院和窑洞的综合版。最有意思的是可以上到大院顶上的平台,从黄河边小摊那里买来沙瓤大西瓜,切好了整整齐齐放在墙头上,像展示战利品一样,之后开始看黄河上来往于晋陕二岸摆渡的大木船,边吃西瓜边听枣树林里山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在这个盛夏最高温度只有26℃的山区古镇里,这样的“行为艺术”肯定是被看做怪异和浪漫的。

听黄河

古镇上建筑大部分难以看出当年繁华,只能凭墙头上的介绍和留存下来的现状来想象。古镇人纯朴好客不保守,要是遇上赶集的日子镇上更是热闹:土产加舶来品,牛仔裤加白羊肚头巾,人力大木船上摆渡来了黄河对岸的摩托车……那种感觉就是雪碧加老陈醋,感觉说不出却让你记忆深刻。

入夜的古镇是安静的,这里的人家很多都吃两顿饭,早晨8、9点一顿,下午3、4点一顿。这里没有影剧院、没有网吧、没有舞厅,古镇人家的木窗框里透出的是点点淡黄色的灯光。历史的脚步似乎只有在夜里才让人感受得出来,因为万年未变的黄河交响乐依然在这里奏响。

视频

碛口镇 相关视频

黄河古渡 碛口镇
山西碛口古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