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稷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社稷壇是明朝和清朝兩朝皇帝祭祀土地神五穀神的地方。社和稷是中國古代的神[1],太社之神名叫句龍,是神農氏第十一世孫,他專管土地;太稷之神名叫棄,是其母姜源在一次郊遊時踩了地面上一個大腳印而懷孕所生,後被遺棄棄自郊外,他專管穀物。神可以引出萬物,祭神可以保障五穀豐登。歷代帝王十分重視社稷,把它看作是國家存亡的標誌,於是社稷成了國家的同義語了。我們在電視裡經常可以聽到皇帝和大臣們說「江山社稷」。那麼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地方就叫社稷壇。

功能

中國古代的歷代帝王都非常重視祭祀社稷。祭祀社稷通常由皇族主持,祈盼五穀豐登、國土太平。社稷壇是重要的禮制建築[2],在古代都城規劃設計中有重要的地位。

按照《周禮·考工記》中「左祖右社」的記載,歷代王朝都在都城建造太廟和社稷壇,二者分居左右,但具體位置不盡相同。元代都城大都的太廟在當時的齊化門(今朝陽門)內,社稷壇在平則門(今阜成門)內,雖然也是設在大內宮城的左右,但離皇城較遠。

祭祀社稷的活動各朝也不盡相同,分為分祭和合祭兩種方式。明朝以前的社稷壇「社」「稷」分開建壇,祭祀行禮也是分開的。南京社稷壇最初也是東西對峙,到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朱元璋認為「社」「稷」固不可分,故讓禮官奏議,合社稷共為一壇。遵照洪武十年以後的制式,北京社稷壇按照社稷合為一壇修建,即是今天人們所見的形制。

據明代的史料記載,社稷壇在明代先後有3處:

  • 中都社稷壇,位於安徽鳳陽

文化

社稷之神是文明的產物,它的出現既有政治上的作用,又有經濟上的意義。據《周禮·春官》上說,社稷壇要建在「中門之外,外門之內」。北京的社稷壇是永樂皇帝建的,它所在的地方原來是唐代幽州城的一座古剎,元代被圈入大都城內,改叫萬壽興國寺,朱棣就是在萬壽寺的基礎上建起了社稷壇。

視頻

社稷壇 相關視頻

國寶檔案.社稷壇祭祀
南京也有社稷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