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
---|
|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是由教宗依诺增爵三世发起的一次西方天主教世界的军事行动,目的本是要进攻阿尤布王朝所在的埃及,解放被穆斯林控制的圣城耶路撒冷。然而,一系列的經濟和政治事件最終導致十字軍軍隊攻陷了君士坦丁堡,這座被希臘基督徒所控制的東羅馬帝國首都。
介紹
1202年末,经济问题让十字军帮協助運送工作的威尼斯人围攻了札拉,换取前往耶路撒冷的路费。因为札拉雖然是威尼斯死對頭,但也是天主教的地区,教宗在战后绝罚了参战的十字军,後來不了了之後,此次十字軍繼續備戰。等到1203年1月,当十字军重新规划前往耶路撒冷的路线时,十字军的领导人答应了拜占庭的落魄王子阿莱克修斯四世的请求,他们决定前往君士坦丁堡,帮助他因政变被废的父亲夺回皇位;而作为报酬,拜占庭帝国将会在事成之后为他们提供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1203年1月23日,十字军的大部队集结于君士坦丁堡,小部分前往阿卡。
1203年8月,随着君士坦丁堡之围的胜利,阿莱克修斯四世與其父被重新拥立为拜占庭帝国的共主,然而施政的無能導致民怨四起。尔后,在1204年1月,阿莱克修斯四世在民众的叛乱中被废黜;这也意味着十字军将不会得到阿莱克修斯四世承诺过的回报。1204年2月8日,阿莱克修斯四世被谋杀,这促使十字军决心进攻君士坦丁堡討債。1204年4月,他们攻陷并洗劫了这座当时基督教世界中最大的城市,此后,只有极少数的十字军继续前往圣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结束8年后(1212年),传说有30,000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儿童十字军(也稱童子軍)。不过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这支队伍实际上并不是由儿童,而是由流浪汉组成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人成功到达圣地,其中有一些人没能回家而被贩卖为奴。
大戰过后,威尼斯共和国占去原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別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侯国。1261年,拉丁帝国被推翻,东罗马帝国复国。
第四次十字军是巩固东西教会大分裂局面的最重要的行动之一,并对日渐衰弱的拜占庭帝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打击;它也为几世纪后奥斯曼帝国征服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半岛铺平了道路。
背景
1187年,阿尤布王朝的苏丹萨拉丁陆续攻克了由法兰克人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并占领了耶路撒冷这座历史悠久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王国所在的地区在八世纪以前属于拜占庭帝国,后被穆斯林占据。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圣战军队攻入耶路撒冷,并在这里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并延续了88年。
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共同奉为圣地,将它重新拿回基督教世界的手里是第一次十字军的主要目标。因此,萨拉丁领导的穆斯林王朝对耶路撒冷的占领极大地刺激了西欧的天主教国家;甚至有传言认为教宗乌尔巴诺三世因此事惊愕而死,但从时间上测这种消息不太可能为真。耶路撒冷被攻克后,第一次十字军的成果仅存于海岸边的三座城市:泰尔、的黎波里以及安条克[1]。
1189年至1192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宣称了大量耶路撒冷王国的土地,包括阿卡和雅法,但重夺耶路撒冷的作战失败了。前两次圣战的经历使得这两个基督教文明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得到了缓解,但此次圣战使得西欧国家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2]。拉丁人认为拜占庭对外交和战争贸易的偏好是堕落且失格的,认为他们对穆斯林的宽容和同化政策是对信仰的背叛。就拉丁人而言,富有的拜占庭人仍然在文化上、组织上和社会上占据着更强势的位置。[3]
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君士坦丁堡已经存在了874年,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大最富盛名的城市[4]。当时约有五十万人[5]住在君士坦丁堡十三英里长的三层城墙中,城里建有公共浴场,论坛,纪念碑和渡槽,并在工作形式上保留了古罗马的公民结构,在中世纪的城市中独树一帜。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君士坦丁堡不仅仅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还是地中海至黑海、波斯[6]、印度和中国贸易路线上重要的商业中心。因此,对急于扩张的西方的新兴国家,尤其是威尼斯共和国来说,它既是贸易上的竞争对手,又是诱人的目标。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一世,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之一,公开谋划着与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拜占庭的反动派甚至是塞尔柱帝国的穆斯林一起,发起对东正教拜占庭人的圣战,并一度寻求教宗对此事的支持。十字军还夺取了拜占庭在塞浦路斯岛上的土地,“狮心王”理查一世将土地卖给了圣殿骑士团,而非归还给拜占庭帝国。腓特烈一世死于第三次十字军的途中,在他死后,他的士兵很快便作鸟兽散,留下渡海而来的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军队继续抗击萨拉丁。1195年,腓特烈一世的儿子和继承人亨利六世试图透过召集新的十字军来消除这种耻辱。1197年,两位大主教、九位主教和五位公爵领导着大量的日耳曼骑士与贵族前往巴勒斯坦。他们战功颇丰,但因为亨利六世在前往墨西拿的途中病死,许多贵族回到了欧洲。在此事件的影响下,十字军们在埃及军队面前惊慌失措,逃回到了泰尔的船上。
同样也是在1195年,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因其弟的宫廷政变被废。继任者阿莱克修斯三世弄瞎了伊萨克二世(拜占庭对叛国罪的传统惩罚)并将其流放。伊萨克二世不仅在战场上无能,在统治国家上也毫无建树,他的一系列举措让拜占庭的财富大为缩水,很多都流进了威尼斯海军的口袋;他还无度地将武器和补给品分发给他的支持者们,这也被认为是大大地削弱了拜占庭的国防力量[7] 。
但继任者阿莱克修斯三世也没有多大改善。阿莱克修斯三世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用尽了国内的金库,他试图获得边境地区半自治军阀们的支持,但这种行为破坏了中央政府的威信;他也没能履行自己在国防和外交上的职责,拜占庭的首席海军将领Michael Stryphnos(阿莱克修斯三世的连襟)甚至还传言曾出售海军的装备,牟取私利。
參考文獻
- ↑ Mayer, Hans Eberhard. The Crusades. : 136. ISBN 0-19-873097-7.
- ↑ Haldon, John. Byzantium at War. Oxford: Osprey. 2002: 87.
- ↑ Phillips, Jonathan.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 New York: Viking. 2004: 14. ISBN 978-0-14-303590-9.
- ↑ Nicolle, David. The Fourth Crusade 1202–04 – the Betrayal of Byzantium.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Ltd. 2011: 15. ISBN 978-1-84908-319-5.
- ↑ Nicolle, David. The Fourth Crusade 1202-04. : 15. ISBN 978-1-84908-319-5.
- ↑ Sherrard, Philip. Byzantium. Nederland: Time-Life Books. 1967: 42–43.
- ↑ John Julius Norwich, Byzantium: The Decline and Fall, (1995; repr., London: Folio Society,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