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
艺人或艺术家
代表作品 《忠勇之家》
《胜利之歌》
《忠勇之家》
《侵入者》
《女强人》
《黑天鹅》
《民族至上》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43年3月4日,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在椰子林使馆酒店举行。由于战争原因,本届颁发的金像由石膏像代替,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以后,学院才给之前所有获奖者(1943-1945三届)补发了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
时间 1943年3月4日
地点 椰子林使馆酒店
主持人 鲍勃·霍普
最佳影片 《忠勇之家》
最佳导演 威廉·惠勒
最佳男主角 詹姆士·卡格尼
最佳女主角 葛丽亚·嘉逊
最佳男配角 范·赫夫林
最佳女配角 特丽莎·赖特

获奖名单

具体奖项 电影作品
最佳影片 《忠勇之家》
最佳男主角 詹姆士·卡格尼《胜利之歌》
最佳女主角 葛丽亚·嘉逊《忠勇之家》
最佳男配角: 范·赫夫林《双雄喋血》
最佳女配角: 特丽莎·赖特《忠勇之家》
最佳导演: 威廉·惠勒《忠勇之家》
最佳原著故事: 埃默里·普雷斯伯格《侵入者》
最佳创作剧本: 迈克尔·卡宁,小林·拉德纳《女强人》
最佳改编剧本: 乔治·弗洛歇尔,詹姆士·希尔顿,克劳西·韦斯特, 阿瑟·温珀理由斯《忠勇之家》
最佳摄影(黑白片): 约瑟夫·鲁顿伯格《忠勇之家》
最佳摄影(彩色片): 利昂·沙姆罗伊《黑天鹅》
最佳艺术指导(室内装置,黑白片): 理查德·德,约瑟夫·赖特,汤默斯·利特尔《民族至上》
最佳艺术指导(室内装置,彩色片): 理查德·戴,约瑟夫·赖特,汤默斯·利特尔《妙女郎》
最佳音响: 内森·莱文森《胜利之歌》
最佳剪接: 丹尼尔·曼德尔《国族之光》
最佳效果: 法秀特·埃杜特,戈登·詹宁斯,威廉·佩雷拉,路易斯·梅森柯布《野风》
最佳音乐(歌曲): "银白色圣诞节"(《假日旅店》插曲),欧文·柏林
最佳音乐(配乐) 雷·海因道夫,海因茨·罗姆赫尔德《胜利之歌》
最佳音乐(剧情片与喜剧片配乐) 马克斯·斯坦纳《扬帆》
最佳音乐(音乐片配乐): 雷·海因道夫,海因茨·罗姆赫尔德《胜利之家》
最佳短片(动画): 《希特勒的面目》(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最佳短片(一本): 《漫活动物及其家族》(派拉蒙电影公司)
最佳短片(二本): 《责任之外》
最佳纪录片(本届4部纪录片获奖): 《中途岛战役》(美国海军,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柯柯达前线》(澳大利亚情报局)、《莫斯科反击战》(苏联)、《战争前奏曲》(美国陆军特种部队)

其他奖项

授予演员查尔斯·博耶

授予制作优秀英国片《海神》诺尔·考华德

授予反映美国生活方式取得成绩的"安迪·哈代"系列片的制作者米高梅电影公司

1942年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

西德尼·富兰克林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无)

二等奖(奖章)

授予和制造活动云彩机与地平线装置的卡罗尔·克拉克汤默斯·汤普逊和雷电华制片厂美工部

三等奖(奖状)

授予派拉蒙制片厂工程与幻灯片部

授予改进录音设备的共和制片厂录音部

提名名单

奖项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忠勇之家》、《魔影袭人来》、《金石盟》、《伟大的安伯逊家族》、《冲出敌占区》、《扬基的骄傲》、《鸳梦重温》、《城中头条》、《复活岛》、《胜利之歌》
最佳男主角 詹姆斯·卡格尼《胜利之歌》、罗纳德·考尔曼《鸳梦重温》、加里·库柏《扬基的骄傲》、沃尔特·皮金《忠勇之家》、Monty Woolley《冲出敌占区》
最佳女主角 葛丽亚·嘉逊《忠勇之家》、贝蒂·戴维斯《扬帆》、凯瑟琳·赫本《小姑居处》、罗莎琳·拉塞尔《依莲妹妹》、特雷莎·怀特《扬基的骄傲》
最佳男配角 范·赫夫林《双雄喋血》、威廉·本迪克斯《复活岛》、沃尔特·休斯顿《胜利之歌》、弗兰克·摩根《Tortilla Flat》、亨利·特拉维斯《忠勇之家》
最佳女配角 特雷莎·怀特《忠勇之家》、格拉黛丝·库珀《扬帆》、阿格妮丝·摩尔海德《伟大的安伯逊家族》、苏姗·皮特斯《鸳梦重温》、梅·惠蒂《忠勇之家》
最佳导演 威廉·惠勒《忠勇之家》、迈克尔·柯蒂斯《胜利之歌》、约翰·法罗《复活岛》、梅尔文·勒罗伊《鸳梦重温》、山姆·伍德《金石盟》
最佳原创剧本 《小姑居处》、《战地蒸发》迈克尔·鲍威尔、艾默力·皮斯伯格、《摩洛哥之路》、《复活岛》、《The War Against Mrs. Hadley》
最佳原创故事 《魔影袭人来》艾默力·皮斯伯格、《欢乐饭店》艾文·伯林、《扬基的骄傲》Paul Gallico、《城中头条》Sidney Harmon、《胜利之歌》Robert Buckner
最佳剧本 《忠勇之家》、《魔影袭人来》艾默力·皮斯伯格、《扬基的骄傲》赫尔曼·J·曼凯维奇、《鸳梦重温》、《城中头条》
最佳摄影(彩色) 《黑天鹅》、《天方夜谭》、《空军英雄》、《Jungle Book》、《野风》、《勇冠三车》
最佳摄影(黑白) 《忠勇之家》、《金石盟》黄宗沾、《伟大的安伯逊家族》斯坦利·科蒂兹、《Moontide》、《冲出敌占区》、《扬基的骄傲》鲁道夫·马特、《盼卿来信》、《城中头条》、《西点十君子》、《高于一切》
最佳艺术指导(黑白) 《高于一切》理查德·戴、《George Washington Slept Here》、《伟大的安伯逊家族》、《扬基的骄傲》、《鸳梦重温》、《上海风光》、《掠夺者》、《盼卿来信》、《城中头条》
最佳艺术指导(彩色) 《不是冤家不聚头》理查德·戴、《天方夜谭》、《空军英雄》、《Jungle Book》、《野风》
最佳音响效果 《胜利之歌》内森·莱文森、《天方夜谭》、《小鹿斑比》、《飞虎娇娃》、《友好的敌人》、《淘金记》、《忠勇之家》、《蜜月往事》、《扬基的骄傲》、《摩洛哥之路》、《高于一切》、《可爱之极》
最佳电影剪辑 《扬基的骄傲》、《忠勇之家》、《城中头条》、《高于一切》、《胜利之歌》乔治·艾米
最佳视觉效果 《野风》、《黑天鹅》、《血路》拜伦·哈斯金、内森·莱文森、《飞虎娇娃》、《隐形剂》、《Jungle Book》、《忠勇之家》、《海军到来》、《战地蒸发》罗纳德·尼姆、《扬基的骄傲》
最佳原创歌曲 《欢乐饭店》艾文·伯林、《永存我心》、《可爱之极》、《小鬼从军》萨米·卡恩、《贤妻乐坊》、《小鹿斑比》、《乘乐高飞》、《The Mayor of 44th Street》
最佳配乐(音乐类) 《胜利之歌》、《乘乐高飞》、《只为你我》、《欢乐饭店》、《美凤夺鸾》、《步兵约翰》、《不是冤家不聚头》阿尔弗雷德·纽曼、《可爱之极》
最佳配乐(剧情类) 马克思·斯坦纳《扬帆》、Frank Skinner《天方夜谭》、Edward H. Plumb,Frank Churchill《小鹿斑比》、阿尔弗雷德·纽曼《黑天鹅》、迪米特里·迪奥姆金《科西嘉兄弟》、维克多·杨《飞虎娇娃》、Max Terr《淘金记》、Roy Webb《我娶了一个女巫》、Roy Webb《巴黎女子琼》、米克罗斯·罗兹萨《Jungle Book》、Edward J. Kay《克朗岱克的狂怒》、Leigh Harline《扬基的骄傲》、Herbert Stothart《鸳梦重温》、Richard Hageman《上海风光、维克多·杨《盼卿来信》、Morris Stoloff,Frederick Hollander《城中头条》、Werner R. Heymann《你逃我也逃》
最佳真人短片(两本) 《职责之外》、《禁止谈论》《这就是美国》No. 33-101: Private Smith of the U.S.A.
最佳真人短片(一本) 《动物们的言语》、《大漠仙境》、《海军陆战队整装待发》、《合众国陆军乐队》
最佳动画短片 《元首的面孔》、《一切为了胜利》、《闪电狼》、《Juke Box Jamboree》、《波尔卡的猪》、《郁金香要开了》乔治·帕尔
最佳纪录长片 《中途岛战役》 《科科达前线!》、《莫斯科反击战》、《战争序幕》、《非洲:胜利序幕》、《战地报道》、《RKO Victory Special》No. 34-201: Conquer by the Clock、《供应半个地球的神奇谷物》、《Henry Browne, Farmer》、《High Over the Borders》、《High Stakes in the East》、《中国的战争》、《全民战争》、《聆听英国》、《Little Belgium》、《自由小岛》、《长舌先生》、《格迪尼亚·琼小姐》、《新精神》、《Paramount Victory Short No. T2-3: The Price of Victory》、《船舰诞生记》、《二十一英里》、《吾辈永生》、《白隼》、《常胜之翼》

最佳影片《忠勇之家》

影片精彩片段

最佳男主角

詹姆斯·卡格尼[2](James Cagney,1899年7月17日-1986年3月30日),美国演员。曾为歌舞演员,20世纪30年代起演电影。以扮演强盗、刻划罪犯的病态心理而驰名。在《公敌》(1931)、《我每天清晨死去》(1939)、《白色狂热》(1949)等影片中扮演不法之徒。1942年在影片《胜利之歌》中饰科汉,获奥斯卡金像奖。1974年获美国电影学会"终生成就奖"。


个人履历

詹姆斯·卡格尼(James Cagney 1899年7月17日-1986年3月30日)演员,第15届奥斯卡影帝。"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 詹姆斯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中下阶级家庭,父亲是爱尔兰籍酒吧招待,母亲是挪威人。他的童年是在纽约下东区度过的。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19年起,卡格尼为养家,曾当过侍者和睹场伙计,后又在约克维尔演时事讽刺剧。1920年,他在百老汇剧《皮特-帕特》中担任合唱队员,直到1925年开始在百老汇的舞台剧中担任主角。并和琼·布朗德尔主演《无赖汉的假日》。1年后,他在《人民公敌》中扮演一个残忍的歹徒,因其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一举成为大明星。这个角色也预示了他在以后的影片中,专门趾高气扬的好斗之徒。贫贱的出生使他有一种成名的强烈欲望,他对工作相当的认真,并不断尝试新的角色。卡格尼并非好莱坞的典型影星,其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但奔放热情的活力和强劲的双拳,使他成为萧条时期打斗片和社会剧情片的理想主角。后来他成功地塑造了《仲夏夜之梦》中的博顿,《千面人》中的朗·钱尼,以及《一,二,三》中一个精悍的美国商人等许多角色,证明了自己是个戏路很广的演员。1942年他在传记音乐片《胜利之歌》中的成功地饰演了乔治·M·科汉一角,,从而获得了第十五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此后他还试图导演一些电影。不过在商业上都不是很成功。在拍完《一二三》后他宣布息影,1957年曾导演了一部影片《通往地狱的捷径》,该片根据《此枪出租》改编,但不太成功。1942年同弟弟威廉创建了卡格尼制片厂。他的妹妹琼·卡格尼是名舞台和电视演员,曾演过几部电影。卡格尼一生共主演了60多部影片,其他代表作品有:《地狱之门》《别人的女人》《百万富翁》《罚金》《出租车》《人群怒吼》《一切归胜者》《难以对付》《抓拍照片者》《地狱市长》《舞台奇观》《了不起的家伙》、《红发女郎》、《太阳上的血迹》、《吻别明天》和《疯狂的年代》等。1974年,他成为获得美国影视协会授予的终身荣誉奖的第1个电影明星。1975年又出版了他的自传《卡格尼自叙》。80年代初,他重返影坛,拍有《拉格泰姆舞曲》(1981)等几部电影 。1984年获得美国的最高荣誉"自由奖章"。1986年3月30日去世。

主要作品

爵士年代 Ragtime (1981)

一.二.三 One, Two, Three (1961)

千面人 Man of a Thousand Faces (1957)

铁汉柔情 Tribute to a Bad Man (1956)

爱我不要害我 Love Me or Leave Me (1955)

罗伯茨先生 Mister Roberts (1955)

光荣何价 What Price Glory (1952)

苦酒满杯 Come Fill the Cup (1951)

虎穴煞星 Kiss Tomorrow Goodbye (1950)

The West Point Story (1950)

歼匪喋血战 White Heat (1949)

太阳之血 Blood on the Sun (1945)

新闻战争 Johnny Come Lately (1943)

空军英雄 Captains of the Clouds (1942)

胜利之歌 Yankee Doodle Dandy (1942)

绑架新娘 Bride Came C.O.D., The (1941)

热带酒吧 Torrid Zone (1940)

Oklahoma Kid, The (1939)

一世之雄 Angels with Dirty Faces (1938)

愁云惨雾 Ceiling Zero (1936)

执法铁汉 'G' Men (1935)

仲夏夜之梦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 (1935)

Here Comes the Navy (1934)

Footlight Parade (1933)

坑钱 Smart Money (1931)

国民公敌 Public Enemy, The (1931)

地狱之门 The Doorway to Hell (1930)

获奖记录

奥斯卡奖 Oscar

1956 提名 最佳男演员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Love Me or Leave Me (1955) 爱我不要害我

1943 获奖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Yankee Doodle Dandy (1942) 胜利之歌

1939 提名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Angels with Dirty Faces (1938) 一世之雄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NYFCC

1942 获奖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Yankee Doodle Dandy (1942) 胜利之歌

1938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Angels with Dirty Faces (1938) 一世之雄

最佳女主角

葛丽亚·嘉逊[3]'(Greer Garson,1903年9月28日-1996年4月6日),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英国影视女演员、制作人,毕业于伦敦大学 。

1939年进入好莱坞影视圈,凭借处女作品《万世师表》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1940年与劳伦斯·奥利弗共同出演了喜剧影片《傲慢与偏见》获全美电影评议会最佳演技奖 。1941年凭借出演剧情影片《落花飘零》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1942年与罗纳德·考尔曼共同出演了爱情影片《鸳梦重温》 。同年凭借战争影片《忠勇之家》获得了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43年凭借主演传记影片《居里夫人》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 1944年凭借爱情影片《帕廷顿夫人》再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1945年凭借剧情影片《空谷芳草》第六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40年代连续五届在美国十大卖座明星中榜上有名 。1955年一度退出影坛。1960年受聘出演的传记影片《旭日东升》使她最后一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以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1968年宣布息影。1979年她担任了剧情影片《金色池塘》的联合制片人 。1996年4月6日,葛丽亚·嘉逊因心脏病去世 。

早年经历

葛丽亚·嘉逊,1903年9月28日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一岁时全家从埃塞克斯郡的庄园迁至伦敦 。

1926年,葛丽亚·嘉逊毕业于伦敦大学 ,在伦敦大学获得学位后又在格勒诺布尔大学获得另一学位 。葛丽亚整个学生时代她都是高材生,她曾想当一名教师,但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

1931年,葛丽亚·嘉逊被伯明翰戏剧演出公司招聘,她辞去了在代理商的工作。

演艺经历

1932年,葛丽亚·嘉逊开始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上露面 ,出演作品《重聚维也纳》和《小狐狸》。同年,她亮相伯明翰话剧团出演舞台作品《街景》,在两年时间里她扮演了大量小角色。1934年,葛丽亚·嘉逊在伦敦摄政公园的露天音乐剧场演出,她被英国男演员劳伦斯·奥利弗所发现并与她签订了合同,从此葛丽亚开始了演员生涯 。

1935年,葛丽亚·嘉逊获得了舞台作品《Golden Arrow》中的一个角色,并首次与劳伦斯·奥利弗搭档共同出演。这是她的一次突破,也使她开始在伦敦受欢迎。接下来她出演了包括莎士比亚剧和时装剧在内的大量舞台戏剧。后来,她又转入电视界与劳伦斯·奥利弗合演过《罗密欧与朱丽叶》 。

1937年,葛丽亚·嘉逊在出演一部叫《Old Music》的舞台戏时,被美国电影人路易斯·梅耶所注意。梅耶认为嘉逊端庄的外型和表演才能适合演夫人类型的角色,便邀请葛丽亚·嘉逊到美国加入米高梅电影公司发展,葛丽亚开始并没有前往电影界发展的想法,但梅耶开出了以500美元为周薪的条件使葛丽亚接受邀请 。

1938年,葛丽亚·嘉逊与米高梅定了合同,就这样她来到了好莱坞 。1939年,葛丽亚·嘉逊进入好莱坞主演的第一部作品是山姆·伍德执导的爱情影片《万世师表》,该片为她的夫人型角色奠定了基础。起初她还不愿意演,之后在公司的坚持下才同意拍摄,影片完成后,葛丽亚的演出竟获得了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

1940年,葛丽亚·嘉逊与老搭档劳伦斯·奥利弗共同出演了根据奥斯汀小说改编的喜剧影片《傲慢与偏见》,在片中饰演高傲又博学的二小姐伊丽莎白·班纳特,奥利弗饰演性格偏执的达西,这是他们第三次合作,两个人演来融洽并将原作精神完全体现 。葛丽亚凭借该片获全美电影评议会最佳演技奖 。

1941年,葛丽亚·嘉逊被选入年度十大票房明星 。首次与沃尔特·皮金合作出演剧情影片《落花飘零》,凭借片中饰演埃德娜一角获得了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

1942年,葛丽亚·嘉逊再次与沃尔特·皮金搭档出演了威廉·惠勒执导的战争影片《忠勇之家》 ,该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有崇高爱国思想的母亲"米尼弗夫人",她和丈夫、儿子都在战争中尽了自己的职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葛丽亚也因此获得了她唯一的一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由于影片歌颂了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获得了第1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2009年该片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归档保存的影片 。同年,她与罗纳德·考尔曼搭档出演梅尔文·勒罗伊执导的爱情影片《鸳梦重温》,该片讲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并失去了记忆的查理斯,几十年的人生突然变成了一张白纸,带着迷惘和绝望的心情与舞女波拉邂逅的故事,葛丽亚在片中饰演舞女波拉一角 。

1943年,葛丽亚·嘉逊在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领取她获得的最佳女主角奖时,由于太激动,上台后说了长达5分30秒的获奖感言 ,从此奥斯卡致谢答辞被限制在两三分钟内 。同年,她与沃尔特·皮金搭档出演梅尔文·勒罗伊与阿尔伯特·勒文共同执导的传记影片《居里夫人》 ,凭借在片中饰演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又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1944年,葛丽亚·嘉逊凭借爱情影片《帕廷顿夫人》再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

1945年,葛丽亚·嘉逊与格利高里·派克共同出演了剧情影片《空谷芳草》 。美国米高梅公司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是"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一部经典影片"。葛丽尔·嘉逊凭借在片中饰演"玛丽·拉弗蒂"一角的发挥第六次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认为,葛丽尔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给了这个角色 。1946年,葛丽亚·嘉逊连续五届在美国十大卖座明星中榜上有名 。1949年,葛丽亚·嘉逊与埃罗尔·弗林共同出演了爱情影片《云雨巫山枉断肠》 。

1950年代,葛丽亚·嘉逊的表演事业渐走下坡,1953年,葛丽亚·嘉逊与沃尔特·皮金共同出演了剧情影片《史葛里的丑闻》。同年,她与马龙·白兰度同台出演了历史影片《恺撒大帝》 。1954年,葛丽亚·嘉逊出演了米高梅电影公司发行的西部影片《Strange Lady in Town》。并在1955年一度退出影坛 。1958年,葛丽亚·嘉逊首次在百老汇登场,取代罗莎琳·拉塞尔出演了戏剧作品《欢乐梅姑》 。

1960年,葛丽亚·嘉逊在退出影坛6年后受聘复出,凭借出演传记影片《旭日东升》获得了她的最后一次奥斯卡奖提名 ,该片还为她赢得了第18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主角奖 。1966年,葛丽亚·嘉逊在暂别影坛6年后出演了亨利·科斯特执导的音乐类传记影片《歌唱的修女》 。1967年,葛丽亚·嘉逊出演了她演艺生涯中的最后一个电影角色,是由诺曼·托卡执导的歌舞影片《最幸福的百万富翁》。1968年,葛丽亚·嘉逊宣布息影 。

1970年代,葛丽亚·嘉逊将演艺事业转向了小荧幕与舞台表演。1976年,葛丽亚·嘉逊出现在了吉恩·凯利执导的米高梅电影公司的记录影片《娱乐世界续集》中 。1978年,葛丽亚·嘉逊出演了她的最后一部电视剧作品,由NBC发行的电视剧集《Little Women》。以剧中姑妈凯瑟琳一角作为她的最后一个荧幕形象结束了40余年的演艺生涯。同年,葛丽亚开始制作舞台剧《Arthur Cantor》 。1979年,葛丽亚·嘉逊作为联合制片人与简·方达合作制作了一部由凯瑟琳·赫本与亨利·方达主演的剧情影片《金色池塘》,该片于1981年上映 。

1987年,葛丽亚·嘉逊出现在记录片《Directed by William Wyler》中,这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大荧幕上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葛丽亚·嘉逊,原名艾琳·伊芙琳·葛丽亚·嘉逊,1903年9月28日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她拥有盎格鲁-爱尔兰血统。葛丽亚一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乔治·嘉逊去世。葛丽亚跟随母亲妮娜·索菲亚·嘉逊一起生活并迁移到伦敦定居 。葛丽亚·嘉逊有一个继子名叫:盖尔·D·福格尔森 。葛丽亚·嘉逊还是好莱坞演员:詹米·多南的叔伯奶奶 。

婚姻经

葛丽亚·嘉逊的一生拥有三段婚姻经历 。首先是在1933年,她与商人爱德华·斯内尔森结婚,由于丈夫的生意在印度,两人长期两地分居,直到葛丽亚去美国发展事业后,两人在1941年选择离婚。第二段婚姻是在1943年,她与共同出演《忠勇之家》一片中的演员理查德·内伊结婚,两人的婚姻一直维持到1947年。最后一段婚姻是在1949年,葛丽亚·嘉逊与石油巨头伊利亚·福格尔森再婚,婚姻一直持续到1987年伊利亚去世 。

晚年生活

1970年代后,葛丽亚·嘉逊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农庄定居 。1980年她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1988年她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搭建了4个支架。1996年4月6日,葛丽亚·嘉逊因心脏衰竭去世 。

人物评价

葛丽亚·嘉逊充溢着一种气质典雅的美、一种过人的智慧。她的眼睛像静静的湖水,清澈、晶莹、美丽。更何况,她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优等生,这一切都自然地组成了一个文静、高雅、睿智、聪慧美丽、娇而不艳的葛丽亚·嘉逊 。(PCLADY评)

如果有人提起葛丽尔·嘉逊,无疑很多人都会想起这样两部影片《忠勇之家》和《傲慢与偏见》,她在里面的的表演堪称完美。更是凭借《忠勇之家》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搜狐娱乐评)

对影迷们来说,演艺生涯后期的葛丽亚·嘉逊是优秀的代名词,她饰演了众多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并喜爱的电影角色。她是20世纪40至50年代好莱坞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人们无法一一列数她所获得的提名和相应奖项,一个事实已经足以证明她的受欢迎程度,她被11个国家授予"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和"最佳女演员"荣誉 。(人民网评)

葛丽亚·嘉逊的表演适度、自然,而又充溢着一种气质典雅的美、一种过人的智慧。这与她高深的文化教养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台湾网评)葛丽亚·嘉逊在战争影片《忠勇之家》中饰演的女主角米尼弗夫人非常贴切、自然,表现出后方家庭主妇的坚强和韧性,是极成功的贤妻良角色 。(腾讯娱乐评)

奥斯卡金像奖杯-小金人

颁奖会场

好莱坞的柯达剧院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永久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