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1]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于1980年4月14日在美国加州的洛杉矶音乐中心(L.A. County Music Center)举行, 由约翰尼·卡森(Johnny Carson)担任主持人。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奖杯

《电视台风云》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二部获得3项表演奖的影片,第一部是1951年的《欲望号街车》。1977年1月14日,最佳男主角获得者彼得·芬奇(Peter Finch)因心脏病发作,死于洛杉矶的BEVERLY-WILSHIRE酒店大堂内。他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去世之后获奖的演员。丽娜·维尔特米勒(Lina Wertmuller)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被提名最佳导演的女性。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

自第一届以来,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规定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评选和颁发奖由学院组织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始终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盛大节日。世界好多国家都通过电视台转播大会盛况。

奖项分布

颁发的奖项有23个,其中除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之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等等。此外,还有给那些在 电影界做出巨大成绩的老演员 和老电影工作者的"特别奖"和一定数量的补充奖。 直到1931年,有个新来的学院女秘书看到这尊铜像,惊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奥斯卡,一位记者立即把她的话报道出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人像称为"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得名。

奖杯设计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

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颁奖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名单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克莱默夫妇》 《爵士春秋/浮生若梦》、《现代启示录/战争启示录》、《突破/告别昨日》、《诺玛·蕾》
最佳导演 罗伯特·本顿《克莱默夫妇》 卜·科西《爵士春秋/浮生若梦》、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现代启示录/战争启示录》、彼得·叶兹《突破/告别昨日》、埃德沃德·莫利纳罗《虚凤假凰》
最佳男主角 达斯汀·霍夫曼《克莱默夫妇》 杰克·莱蒙《危机综合症》、阿尔·帕西诺《伸张正义》、罗伊·谢德《爵士春秋/浮生若梦》、彼得·塞勒斯《在那边/富贵迫人来》
最佳女主角 莎莉·菲尔德《诺玛·蕾》 吉尔·克莱布格《不结婚的男人》、简·芳达《危机综合症》、玛莎·梅森《第二章》、贝特·迈德尔《歌声泪痕》
最佳男配角 梅尔文·道格拉斯《在那边/富贵迫人来》 罗伯特·杜瓦尔《现代启示录/战争启示录》、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歌声泪痕》、贾斯廷·亨利《克莱默夫妇》、米基·鲁尼《黑神驹》
最佳女配角 梅丽尔·斯特里普《克莱默夫妇》 简·亚历山大《克莱默夫妇》、芭芭拉·巴里《突破/告别昨日》、坎迪丝·伯根《不结婚的男人》、玛利尔·海明威《曼哈顿》
最佳原创剧本 《突破/告别昨日》 《爵士春秋/浮生若梦》、《伸张正义》<...And Justice for All>、《危机综合症》、《曼哈顿》、《现代启示录/战争启示录》
最佳改编剧本 《克莱默夫妇》 《现代启示录/战争启示录》、《虚凤假凰》、《情定日落桥》、《诺玛·蕾》
最佳摄影 《现代启示录/战争启示录》 《爵士春秋/浮生若梦》、《黑洞》、《克莱默夫妇》、《1941年》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 《爵士春秋/浮生若梦》 《爵士春秋/浮生若梦》 《异形》、《现代启示录/战争启示录》、《危机综合症》、《星舰迷航记》、《爵士春秋/浮生若梦》
最佳服装设计 《爵士春秋/浮生若梦》 《亚嘉莎失踪案》、《虎豹小霸王前集》、《欧洲人》、《虚凤假凰》
最佳音效 《现代启示录/战争启示录》 《电光骑士》、《地球浩劫》、《1941年》、《歌声泪痕》
最佳电影剪辑 《爵士春秋/浮生若梦》 《现代启示录/战争启示录》、《黑神驹》、《克莱默夫妇》、《歌声泪痕》、《异形》
最佳视觉效果 《异形》 《黑洞》、《007:太空城》、《1941年》<1941>、《星舰迷航记》
最佳原创歌曲 "It Goes Like It Goes"《诺玛·蕾》 "I'll Never Say 'Goodbye'"《承诺》、"It's Easy To Say"《十全十美》、"The Rainbow Connection"《布偶电影》、"Through the Eyes of Love"《花逢月满永不残》
最佳原创配乐 《情定日落桥》 《鬼哭神嚎》、《天涯赤子心/赤子情》、《星舰迷航记》、《十全十美》、《情定日落桥》
最佳歌曲配乐或改编配乐 《爵士春秋/浮生若梦》 《突破/告别昨日》、《布偶电影》
最佳动画短片 《每个孩子》 《梦娃娃》、《房子周围的狼》
最佳真人短片 《管理和服务》 《战场上英勇的人》、《兄弟啊,我的兄弟》、《太阳能胶片》、《斯洛里的晚餐》
最佳纪录短片 《保罗·罗伯逊:向艺术家致敬》 《大》、《高丽青瓷》、《钉子》、《记住我》、《铁皮鼓》
最佳纪录长片 《好孩子》 《走向远方》、《生死之地》、《家庭战争》
最佳外语片 《铁皮鼓》西德 《威克的女孩》波兰、《妈妈一百岁》西班牙、《普通的故事》法国、《忘怀威尼斯》意大利

提名名单

目录

最佳影片

《克莱默夫妇》[2]是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与1979年出品的家庭伦理片,该影片由罗伯特·本顿执导,达斯汀·霍夫曼、梅丽尔·斯特里普、贾斯汀·亨利领衔主演。影片于1979年12月17日在美国首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利和父亲克莱默先生相依为命最后和母亲重归与好故事。

该影片于1980年获得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以及包括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男配角等四项提名(主要奖项: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剧情简介

泰德·克雷默是一位生活在纽约的广告职员,他整天忙碌而忽视了妻子乔安娜,平日里对妻子的种种要求也让妻子对这样失去自我的生活深感疲惫和厌倦,终于有一天,她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日子,在泰德拿下一个大客户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家打算庆祝的一个晚上,突然收拾了所有行囊,抛下丈夫和儿子离家出走。

泰德的生活骤然间陷入了混乱之中。他无法兼顾繁忙的工作和照顾孩子两件事,经常遭至上司和儿子两方面的不满。幸而有妻子平时的好友玛格丽特·菲尔普斯太太(也是楼里的邻居)的帮忙,总算还能对

付过去。泰德父子俩相依为命地生活着。渐渐地父子俩已是亲密无间,难以分离了。在一次游玩中比利不慎弄伤了眼睛,泰德抱着儿子疯狂地跑到医院。手术时,泰德紧紧地守在儿子身边寸步不离。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泰德忽然接到乔安娜的电话,两人在一家餐馆见了面。此时,重新找回自我、容光焕发的乔安娜已是收入丰厚的设计师,她前来纽约是想获得比利的抚养权,两人不欢而散。一场官司不可避免。然而祸不单行,在这个准备官司的关键时期,长期因为家庭生活拖累而在工作上屡出错误的泰德却不幸被老板开除。为了打赢官司,泰德不断努力去应聘,几经努力,终于在二十四小时内又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法庭上,双方的律师全都咄咄逼人。虽然有玛格丽特出庭作证说泰德是位好父亲,法官还是把监护权判给了乔安娜。为了避免给比利带来影响,泰德放弃了上诉,但泰德在法庭上的陈词也已经打动了乔安娜。父子俩分离在即,俩人在一起做最后一顿早餐。就在等待中,乔安娜打来了电话,她见到了泰德,告诉他自己改变了主意,不再要求获得比利的监护权了。泰德父子终于不必分离了。

角色介绍

父亲克莱默先生 | 达斯汀·霍夫曼

泰德·克雷默是一位生活在纽约的广告职员,他整天忙碌而忽视了妻子乔安娜,因为不顺心,对妻子各种不满。和儿子的单独相处中,渐渐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苦心。


乔安娜(克莱默夫人) | 梅丽尔·斯特里普

克莱默先生的妻子,出身于中产阶级,独立意识很强。因为无法忍受丈夫经常工作而不顾家而提出离婚,但儿子的抚养权却判给了前夫。但在一年后才和前夫再次相遇,此时乔安娜学习渐渐找回自我,变得融贯焕发,成了一名设计师。她为了得到儿子的抚养权而打起官司,最终抚养权交给了乔安娜,不过在法庭上泰迪的陈词打动了乔安娜,最终改变主意不再争夺儿子的抚养权。


儿子比利 | 贾斯汀·亨利

克莱默夫妇的儿子,内心敏感,在妈妈离家出走和爸爸相依为命,渐渐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后成为父母之间的纽带,让妈妈最终原谅了爸爸,不再争夺他的抚养权。

幕后花絮

穿帮镜头

连贯性:比利不吃晚饭吃起了冰淇淋,火冒三丈的托德把他抱起来从厨房走到起居室,比利手上的勺子不见了。

连贯性:托德的工作面试是在圣诞节晚会办公室的下午四点,但办公室外的曼哈顿岛正沐浴在中午的阳光之中。

拍摄过程

著名的冰淇淋场景中,比利为了向父亲挑战,跳过晚饭的正餐直接去吃餐后甜点,完全是达斯汀·霍夫曼和贾斯汀·亨利的即兴演出。导演罗伯特·本顿很喜欢这一段,于是把它保留在电影里。

凯特·杰克森原定扮演乔安娜·克莱默,她承认出演《查理的天使》(Charlie's Angels,1976)是妨碍她接受这个角色的最大原因。

达斯汀·霍夫曼个人就经历过离婚,在电影中贡献出很多自己的感觉和对话。导演罗伯特·本顿想在编剧名单中加上他的名字,但是达斯汀拒绝了。

梅丽尔·斯特里普告诉导演兼编剧的罗伯特·本顿,她很不满意剧本中法院场景的台词,根据罗伯特的建议,斯特里普自己写下了她的这段台词。

电影1:07:07处,当得知应聘成功后,在该公司的圣诞晚会上,达斯汀·霍夫曼出其不意吻了一下的女人(金发白西服),她的名字是Ingeborg S?rensen,一个前挪威小姐和花花公子的游伴。


玛丽尔·斯特里普最初是扮演托德一夜情的情人(公司同事Phyllis Bernard),最终该角色由乔贝斯·威廉扮演。当凯特·杰克森完全无法认同和接受乔安娜这个角色时,就让斯特里普接替了她。

获奖记录

时间 获得奖项 接收方 结果
1980年
第52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 Stanley R. Jaffe 获奖
第5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达斯汀·霍夫曼 获奖
第52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 梅丽尔·斯特里普 获奖
第52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 罗伯特·本顿 获奖
第52届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 罗伯特·本顿 获奖
第5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 贾斯汀·亨利 提名
第52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 简·亚历山大 提名
第52届奥斯卡奖-最佳摄影 纳斯托·艾尔孟德罗斯 提名
第52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剪辑 Gerald B. Greenberg 提名
第37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达斯汀·霍夫曼 获奖
第37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影片 《克莱默夫妇》 获奖
第37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配角 梅丽尔·斯特里普 获奖
第37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 罗伯特·本顿 获奖
第37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配角 简·亚历山大 提名
第37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配角 贾斯汀·亨利 提名
第37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 罗伯特·本顿 提名
第37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新人 贾斯汀·亨利 提名
第24届意大利大大卫奖-最佳外国电影 《克莱默夫妇》 获奖
1981年
第3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影片 《克莱默夫妇》 提名
第3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男主角 达斯汀·霍夫曼 提名
第3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女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提名
第3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导演 罗伯特·本顿 提名
第3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剧本 罗伯特·本顿 提名
第3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剪辑 Gerald B. Greenberg 提名
第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罗伯特·本顿 获奖
第16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 罗伯特·本顿 提名
第24届意大利大卫奖特别奖 贾斯汀·亨利 获奖
第24届意大利大大卫奖-最佳外国男演员 达斯汀·霍夫曼 获奖

影片评价

电影《克莱默夫妇》是一部反映单亲家庭、伦理道德等传统主题的社会伦理剧,同时又是一部反映以乔安娜为代表的女性颠覆刻板、回归自我的作品。影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以男权思维模式下女性刻板形象的建构为切入点,探寻电影《克莱默夫妇》中乔安娜刻板形象的塑造根源,展示了乔安娜颠覆刻板、回归自我的历程,并指出乔安娜现象对于现代女性的启示和意义。 影片涉及夫妻、母子、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其中父子之间关系的变化让观众感动不已。电影《克莱默夫妇》中父子之间的对白可以更好地理解父子关系由疏到亲的变化,更深刻地体会电影对白在塑造人物关系、刻画人物性格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电影文学》评论)

罗伯特·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曾获九项奥斯卡提名。和它的原名《克莱默对克莱默》(kramer vs kramer)一样,看似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却柔中带刚地包含了多重的人物对抗的关系,使一部家庭伦理电影能在生活化的展现中波澜起伏,反映社会现实中人与人的沟通壁垒和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失落、逃避和愧疚。但影片也暗示了新保守主义在家庭伦理电影中的日益流行和新好莱坞在叛逆之后的必然回归。(《大众文艺》评论)

最佳男主角

 

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1937年8月8日),美国电影演员,曾在不同的电影奖项中多次获提名最佳男主角奖,多次夺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更在1997年获塞西尔·B·德米尔奖,亦分别于1979年及1988年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性丑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被爆料曾性骚扰少女作家的美国好莱坞传奇巨星达斯汀·霍夫曼8日又惹上另一桩性丑闻。一名他提携过的女演员声称,30多年前她遭受了霍夫曼“频繁的性骚扰”,这段“恐怖、道德沦丧、充满羞辱”的经历毁了她。这名女演员名叫凯瑟琳·罗塞特,曾在1983年与霍夫曼合作百老汇舞台剧《推销员之死》,也出演了1985年拍摄的同名舞台剧电影版。罗塞特8日在《好莱坞报道》特约专栏里写道,当时霍夫曼帮刚入演艺圈的她获得出演百老汇的第一个角色,她充满感恩。罗塞特说,两人的交往一开始并无异兆,霍夫曼还将自己的妻子介绍给她认识。但很快事情就不对劲了,在一次芝加哥的演出中,霍夫曼将手伸向她的大腿。这名女演员说,此后一段时间,霍夫曼“几乎天天”骚扰她,有时候还让她给他做足部按摩,并暗示她“一直往上按”。[3]

好莱坞性骚扰丑闻持续发酵!80岁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遭指控32年前在片场性骚扰17岁剧组实习生安娜葛拉汉杭特,对此霍夫曼坦承致歉:“我非常尊重女性,对于我可能做过任何让她不适的行为,我感到很难过。我很抱歉,这不是我个人的真实反映。”[4]

星路历程

出身

这位小个子的男人,出身于美国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母亲热爱艺术,喜欢看电影,对家庭和家人充满了信心,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著名的影星,并对此深信不疑。有慈母必有严父,他的父亲是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的道具员,年轻时候也对电影怀着无比的热爱,想当导演,遗憾地是,他失败了并从此认定在电影业发展是条走不通的路,尤其在他这样的家庭,不可能出现明星。紧接着,儿子的长相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念:在俊男美女云集的好莱坞,谁会要一个身高1.63米的男演员呢?

他为年轻的霍夫曼设定了一条道路:在音乐上发展。父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一名钢琴家,从小他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训练,后又将他送到洛杉矶音乐学校及桑塔毛尼亚市立大学读钢琴专业。可以说,他已经是个很好的钢琴演奏家了。可是很奇怪,我们很少看到他在电影上露这一手。他与父亲的关系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父亲是非常坚决地反对他当演员的。

改变命运

可是一次纪念活动永远地改变了他的一生:在一次庆祝圣诞节的公开演出上,他获得了一个小角色却演得形然有趣。当一个演员——这一念头反复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为此,他放弃了进行一半的学业,去帕萨蒂娜戏剧学院学表演。 为了学业,他曾经做过许多工作,比如钢琴师,饭店服务生,还有玩具推销商。这些工作使他能在实践中捕捉最真实的经历,对一个立志成为演员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宝贵的。7年的沉寂,也许可以消磨年轻人的锐气,但是消磨不了他对电影的热爱。他是执着的,勇敢的。然而,寂静后的爆发,也是惊人的。

遇到伯乐

名导演迈克·尼科尔斯看中了他,并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在1967年的《毕业生》(《TheGraduate》)中扮演主角本杰明。根据原小说的描写,本杰明是一位优秀之极、家境殷实的年轻人,刚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但已厌倦了规矩的一生。他不谙世事,受到了女朋友的母亲的勾引,从而引发了一场惊人的矛盾。影片结束时的场景是这样的:本杰明从教堂里抢回了即将举行婚礼的新娘,俩人奔上了巴士。结局是光明的,属于霍夫曼的未来也是光明的。之后,他又和约翰·沃特一起主演了电影《午夜牛郎》,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电影与导演奖,也为霍夫曼赢得了又一次的瞩目,那是1969年。

《克莱默夫妇》

1979年,达斯汀·霍夫曼参演了他最有力的电影作品: 《克莱默夫妇》 。他扮演了一位只知工作却忽略了家人的经纪人,影片一开始就使他处于妻子突然离家出走的惊愕中,儿子,家庭,还有工作,他都要应付得当。开始,他是多么的手忙脚乱,我们看着他在厨房煎蛋、烧开水,总是忍俊不禁。片中的女配角和那个可爱的儿子,都是由达斯汀·霍夫曼指定挑选的。梅丽·斯特里普凭此获得了当年最佳女配角奖,而那可爱的儿子,挽救了无数即将破碎的美国家庭的命运。 这部电影为他赢得了荣誉和金钱,他却激流勇退,回到了百老汇参加舞台剧的演出。 1982年,他接拍了电影《宝贝儿》 。在片中,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男演员。他失业了,经理人和剧院对他暴躁与挑剔无可奈何。于是,他采取了一个不得已的措施:扮成女人来当一回女演员。可想而知,场面是如何混乱有趣了。本片在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部喜剧中名列第一。这次演出使霍夫曼再次入围奥斯卡金像奖,并获得全球奖最佳歌舞喜剧类男主角奖,英国金像奖男主角奖。

《雨人》

80年代,霍夫曼的得意作品就是《雨人》 了。他扮演的雷蒙是一位自闭症患者,属于电影史上的高难度演出。为了演好这一角色,霍夫曼花了一年的时间与位叫沙文的“雨人”生活了一年,仔细观察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同时,平常非常健谈的霍夫曼在拍片的18个月中,管住了自己的舌头,一直沉默寡言,深深地沉浸在角色狭小封闭的情感世界中。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再加上霍夫曼高度的智慧与创造力、对角色的理解,一个活生生的“雨人”就出现在了观众面前:缩着的肩膀,“Yah”的口头语。此片,为他赢得了第二樽奥斯卡奖杯。在片中,扮演弟弟的汤姆·克鲁斯在当时真的很帅,可是他的风采完全被达斯汀·霍夫曼遮盖了。

90年代,霍夫曼参演的电影大多反响平平,没有什么深度与艺术价值,商业价值也不高。屈指一数,他已经73岁了,按照人世间的标准,他已经是个老人了。可在我们心里,他还是那个年轻的影象。回首历史,我们发现他所做的,他对电影所贡献的不仅仅是一部又一部的著名电影或奥斯卡奖的荣誉,最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一种清新的风气:他打破了英俊小生一统好莱坞的局面,性格演员同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5]

奖项获得

*克莱默夫妇(KRAMER VS. KRAMER)(1979) 第五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雨人(RAIN MAN)(1988) 第六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有前途新人(男) (1968)
*第四十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歌舞/喜剧类) (1983)
*第四十六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剧情类) (1989)
*第五十四届金球奖特别奖 (1997)
*第三十七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剧情类) (1980)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 (1970)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有前途新人 (1969)
*第三十七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 (1984)
*第二十三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 (1970)
*1999年美国电影协会(AFI)终身成就奖
*200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2008年好莱坞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提名

*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 第四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 第四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莱妮(LENNY)(1974) 第四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窈窕淑男(TOOTSIE)(1982)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作大英雄(WAG THE DOG)(1997)第七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视频

伟大电影片段:达斯汀·霍夫曼精湛的台词功底

最佳女主角

 

莎莉·菲尔德[6](Sally Field),1946年11月06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女演员。

她的作品有《伴你一生》、《追追追》、《阿甘正传》、 《狂奔天涯》、《超凡蜘蛛侠》等;主要成就: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3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演艺经历

1946年11月6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幅萨德纳。母亲是女演员玛格丽特·菲尔德,继父也是一名演员。高中己热衷演戏,宁愿不读大学而加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暑期表演班。1967年以电视喜剧集《快乐的修女》建立知名度。同年踏入影坛,出演银幕处女作《西部新天地》。1976年以电视电影《西碧儿》荣获艾美奖最佳女主角。1979年以《诺玛·蕾》囊括奥斯卡、纽约影评人及戛纳三项影后头衔,也凭此片打破了以往那种甜蜜、活泼的造型,改走演技派路线。1984年以《以田深入》再度赢得奥斯卡影后桂冠,成为80年代惟一的奥斯卡"双冠后"。90年代作品明显减少,但仍以《窈窕奶爸》、《阿甘正传》等票房巨片笑傲影坛。她最近的一部作品是2012年与丹尼尔·戴-刘易斯合作的《林肯》。

她的小儿子是gay,而她对自己小儿子以及全美同志平权运动的支持使她荣获HRC颁发的"平权盟友"奖。

个人生活

曾先后与Steven Craig 和Alan Greisman有过两段婚姻,育有三子。

主要作品

《超凡蜘蛛侠2/The Amazing Spider-Man2》(2014)

《林肯/Lincoln》(2012)

《超凡蜘蛛侠/The Amazing Spider-Man》(2012)

《CMT Greatest Moments: Dolly Parton 》(2006)

《 Two Weeks 》 (2006)

《 AFI's 100 Years... 100 Cheers: America's Most Inspiring Movies 》 (2006)

《 Going Through Splat: The Life and Work of Stewart Stern 》 (2005)

《 The 3rd Annual TV Land Awards 》 (2005)

《律政俏佳人2/金发美女2/金发尤物2 》 (2003)

《 AFI's 100 Years... 100 Heroes & Villains 》 (2003)

《 "The Court""》 (2002)

《千万别是真的》 (2001)

《 America: A Tribute to Heroes 》 (2001)

《 7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 (2001)

《魅力》(2000)

《芳心天涯/甜心伊人/心系何方/爱在哪里/心归何处》 (2000)

《 David Copperfield 》 (2000)

《 Twentieth Century Fox: The Blockbuster Years 》 (2000)

《 A Cooler Climate 》 (1999)

《 Saturday Night Live Christmas 》 (1999)

《一百年一百部》(1998)

《从地球到月球》(1998)

《 Christmas Tree, The 》 (1996)

《 Christmas Tree, The 》 (1996)

《 Christmas Tree, The 》 (1996)

《逍遥法外》(1996)

《看狗在说话之旧金山历险记》(1996)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 (1994)

《世纪电影 Century of Cinema, A 》 (1994)

《 Through the Eyes of Forrest Gump 》 (1994)

《 "A Century of Women" 》 (1994)

《窈窕奶爸/肥妈先生/道菲尔太太》 (1993)

《猫狗也疯狂》(1993)

《 Oscar's Greatest Moments 》 (1992)

《肥皂拼盘》(1991)

《伴你一生》 (1991)

《狂奔天涯》 (1991)

《钢木兰》(1989)

《头条笑料》 (1988)

《爱人投降》(1987)

《 James Stewart: A Wonderful Life 》 (1987)

《墨菲罗曼史》 (1985)

《我心深处》(1984)

《吻我再见》 (1982)

《冤家路窄》(1981)

《没有恶意》(1981)

《上天下地大追击》 (1980)

《 Beyond the Poseidon Adventure 》 (1979)

《诺玛蕊》(1979)

《 "Carol Burnett & Company" 》 (1979)

《卖命生涯》(1978)

《黄昏夕阳》 (1978)

《乌龙英雄》 (1977)

《警察与卡车强盗 》 (1977)

《 Stay Hungry 》 (1976)

《心魔劫》 (1976)

《 Maybe I'll Come Home in the Spring 》 (1971)

《西部新天地》 (1967)

《 "The Flying Nun" 》 (1967)

精彩视频

专访莎莉·菲尔德 凭《林肯》入围最佳女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