笕桥英烈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笕桥英烈传》为1977年7月7日首映的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电影,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改编自中华民国空军草创初期,抵抗日军侵略所拍摄之电影。
剧情主要描述高志航、刘粹刚、李有干、沈崇诲、阎海文、谭文等空军英雄的战斗事迹[1]。
由于当时中影的特效拍摄技术不成熟,战斗机缠斗特效部分,特别请来技术日籍特摄小组:三上陆男、川崎龙治、铃木昶、高桥章,协助拍摄。[2]
剧情概要
抗战爆发前夕,驻扎南昌空军基地的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严格要求部属。 上层传来日本进攻芦沟桥的消息,高志航紧急集合单位飞行员,要求众人全日待命,并达成“在空中与敌人缠斗并将其歼灭”的任务。他要求众人在两星期内完成各科目训练,以特技飞行“英麦曼战法”缠斗,同时完成百分之百炸射任务。 崔永生再三练习仍感困难,高志航不以为然,表示要与崔员真枪实弹练习。崔员努力尝试,却因操作不慎导致飞机失速坠落爆炸。分队长谭文面对室友过世十分伤心,对高志航感到不满。
日本空军在原田杰的领导下,决定对笕桥机场展开全面攻击,派遣日军木更津海军航空队来犯,千钧一发之际,由高志航领导的中国空军以有限的油料和较劣的装备纷纷击落日机,即“八一四空战大捷”。
原田杰得知战败,决心以更多战机报复,高志航料到此点,精心设计布阵,以己身作为欺骗敌机深入的诱饵,双方几番搏斗,高志航的飞机中弹迫降,并且奉令至庐山养伤。在此次空战表现亮眼,共打下敌机十六架。
日军在中国各地进行全面轰炸,百姓流离失所,第四大队继续英勇抗敌,不少弟兄更因此失去性命。其中,李有干的飞机起火,手无寸铁的他跳伞逃生,竟被敌军以机关枪扫射,刘粹刚亲眼目睹,对日人的残忍痛恨异常。李有干殉职的消息传回南昌空军宿舍,秋霞抚衣痛哭,并追随亡夫投河自尽。 沈崇诲驾驶飞机几番炸射长江口日军舰艇,机体不久冒烟著火。他先命令后座轰炸员陈锡钝跳伞逃生,自己则将飞机冲向舰艇出云号、英勇殉国,船只立刻沉没。 日军在南京进行轰炸,国军再度升空迎战,柳哲生甚至连跳伞装备都来不及穿就启动飞机。战争中,海文被迫跳伞逃生,不巧落入日军控制地区。他拿著沈崇诲留下的左轮手枪,一连击杀多名日军后举枪自尽。
高志航身体康复,再度与同袍并肩作战。众人正感叹飞机太少,新购买ET-16战斗机外号小苍蝇将运至兰州,高队长奉命带领部下接机,并安排日军称“红武士”的刘粹刚留守南京。南京周遭战事吃紧,刘粹刚只得冒险开尚在维修的战机勉强应付,刘粹刚反复在空中扫射,让日军大败撤退,可惜临去前飞机失控,他让机体冲撞日方坦克,为国捐躯。
高志航决心给日军迎头痛击,与同袍拟定新战略。同时,日军也得知国军行动,也准备于他们进行中途加油时,给予偷袭进攻。高队长识破对方计谋,决定越过安康直飞周家口,日军发觉后追击,趁中国军机加油时加以扫射。高志航先掩护同袍,并击落日本原田杰所乘战机,自己却在落地加油时,不幸遭炸弹击中,为国捐躯。
剧本筹备
导演张曾泽自从接下本剧制作后,即著著手史实考据,他为了能够“对历史有交代”,除若干小情节“为了戏剧性的需要而稍有渲染”外,绝大部分都尽可能忠实历史事实呈现。
开拍之初,张导便特地向空军司令部情报署,调阅全剧发生时间的史实,即查阅了中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7月至高志航殉国的11月21日间“空军战史”机密原稿之后,就展开访谈高志航所属“空军第四大队”相关故旧人士的工作,包括时任参谋总长的赖名汤、空军总司令司徒福、民航局长毛瀛初、前驻韩大使罗英德、百乐奶品公司负责人柳哲生、现已退休的曹世荣、孟昭勋,以及高志航的女儿高友良、阎海文烈士的二哥阎海学等。其中,曹世荣是在八一四空战下午,与高志航在笕桥会合后,一同升空杀敌的亲身参与者。更难得的是,剧组也找到了非洲经商的机械长于觉生,在高志航殉国当日为其座机发动螺旋桨,于觉生炸弹击中时,被弹入附近壕沟,幸运逃过一劫。于觉生提供不少当日高志航的言行举行,其中也包括他登机前义愤填膺的杀敌遗言,增添了本剧拍摄的真实面题材。
历时数月的寻访,不仅获得关于集训、作战的第一手讯息,亦找到高志航的日记和刘粹刚夫人许希麟的书面资料。虽然辛苦费时,但导演、编剧及后制工作人员均获益良多。导演张曾泽更称:“这些真实史料,绝非编剧者所能向壁虚构。”为求谨慎,他还捧著剧本四处“核对”、“请益”,多方求证后,才结束编剧工作。
但当时的资讯,没有像现代讯息这么方便取得和充足,所以在拍摄完成后,仍有少部分与史实矛盾之处,但可说是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