筧橋英烈傳
《筧橋英烈傳》為1977年7月7日首映的中國抗日戰爭題材電影,由台灣中央電影公司改編自中華民國空軍草創初期,抵抗日軍侵略所拍攝之電影。
劇情主要描述高志航、劉粹剛、李有幹、沈崇誨、閻海文、譚文等空軍英雄的戰鬥事蹟[1]。
由於當時中影的特效拍攝技術不成熟,戰鬥機纏鬥特效部分,特別請來技術日籍特攝小組:三上陸男、川崎龍治、鈴木昶、高橋章,協助拍攝。[2]
目錄
劇情概要
抗戰爆發前夕,駐紮南昌空軍基地的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嚴格要求部屬。 上層傳來日本進攻蘆溝橋的消息,高志航緊急集合單位飛行員,要求眾人全日待命,並達成「在空中與敵人纏鬥並將其殲滅」的任務。他要求眾人在兩星期內完成各科目訓練,以特技飛行「英麥曼戰法」纏鬥,同時完成百分之百炸射任務。 崔永生再三練習仍感困難,高志航不以為然,表示要與崔員真槍實彈練習。崔員努力嘗試,卻因操作不慎導致飛機失速墜落爆炸。分隊長譚文面對室友過世十分傷心,對高志航感到不滿。
日本空軍在原田傑的領導下,決定對筧橋機場展開全面攻擊,派遣日軍木更津海軍航空隊來犯,千鈞一髮之際,由高志航領導的中國空軍以有限的油料和較劣的裝備紛紛擊落日機,即「八一四空戰大捷」。
原田傑得知戰敗,決心以更多戰機報復,高志航料到此點,精心設計布陣,以己身作為欺騙敵機深入的誘餌,雙方幾番搏鬥,高志航的飛機中彈迫降,並且奉令至廬山養傷。在此次空戰表現亮眼,共打下敵機十六架。
日軍在中國各地進行全面轟炸,百姓流離失所,第四大隊繼續英勇抗敵,不少弟兄更因此失去性命。其中,李有幹的飛機起火,手無寸鐵的他跳傘逃生,竟被敵軍以機關槍掃射,劉粹剛親眼目睹,對日人的殘忍痛恨異常。李有幹殉職的消息傳回南昌空軍宿舍,秋霞撫衣痛哭,並追隨亡夫投河自盡。 沈崇誨駕駛飛機幾番炸射長江口日軍艦艇,機體不久冒煙著火。他先命令後座轟炸員陳錫鈍跳傘逃生,自己則將飛機衝向艦艇出雲號、英勇殉國,船隻立刻沈沒。 日軍在南京進行轟炸,國軍再度升空迎戰,柳哲生甚至連跳傘裝備都來不及穿就啟動飛機。戰爭中,海文被迫跳傘逃生,不巧落入日軍控制地區。他拿著沈崇誨留下的左輪手槍,一連擊殺多名日軍後舉槍自盡。
高志航身體康復,再度與同袍並肩作戰。眾人正感嘆飛機太少,新購買ET-16戰鬥機外號小蒼蠅將運至蘭州,高隊長奉命帶領部下接機,並安排日軍稱「紅武士」的劉粹剛留守南京。南京周遭戰事吃緊,劉粹剛只得冒險開尚在維修的戰機勉強應付,劉粹剛反覆在空中掃射,讓日軍大敗撤退,可惜臨去前飛機失控,他讓機體衝撞日方坦克,為國捐軀。
高志航決心給日軍迎頭痛擊,與同袍擬定新戰略。同時,日軍也得知國軍行動,也準備於他們進行中途加油時,給予偷襲進攻。高隊長識破對方計謀,決定越過安康直飛周家口,日軍發覺後追擊,趁中國軍機加油時加以掃射。高志航先掩護同袍,並擊落日本原田傑所乘戰機,自己卻在落地加油時,不幸遭炸彈擊中,為國捐軀。
劇本籌備
導演張曾澤自從接下本劇製作後,即著著手史實考據,他為了能夠「對歷史有交代」,除若干小情節「為了戲劇性的需要而稍有渲染」外,絕大部分都儘可能忠實歷史事實呈現。
開拍之初,張導便特地向空軍司令部情報署,調閱全劇發生時間的史實,即查閱了中日戰爭爆發的1937年7月至高志航殉國的11月21日間「空軍戰史」機密原稿之後,就展開訪談高志航所屬「空軍第四大隊」相關故舊人士的工作,包括時任參謀總長的賴名湯、空軍總司令司徒福、民航局長毛瀛初、前駐韓大使羅英德、百樂奶品公司負責人柳哲生、現已退休的曹世榮、孟昭勳,以及高志航的女兒高友良、閻海文烈士的二哥閻海學等。其中,曹世榮是在八一四空戰下午,與高志航在筧橋會合後,一同升空殺敵的親身參與者。更難得的是,劇組也找到了非洲經商的機械長於覺生,在高志航殉國當日為其座機發動螺旋槳,於覺生炸彈擊中時,被彈入附近壕溝,幸運逃過一劫。於覺生提供不少當日高志航的言行舉行,其中也包括他登機前義憤填膺的殺敵遺言,增添了本劇拍攝的真實面題材。
歷時數月的尋訪,不僅獲得關於集訓、作戰的第一手訊息,亦找到高志航的日記和劉粹剛夫人許希麟的書面資料。雖然辛苦費時,但導演、編劇及後製工作人員均獲益良多。導演張曾澤更稱:「這些真實史料,絕非編劇者所能向壁虛構。」為求謹慎,他還捧著劇本四處「核對」、「請益」,多方求證後,才結束編劇工作。
但當時的資訊,沒有像現代訊息這麼方便取得和充足,所以在拍攝完成後,仍有少部分與史實矛盾之處,但可說是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