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
Михаи́л Бори́сович Ходорко́вский

原圖鏈結圖片來自微博
个人资料
出生 (1963-06-26) 1963年6月26日(61歲)
蘇聯莫斯科

米哈伊尔·鲍里索维奇·霍多尔科夫斯基(俄语:Михаи́л Бори́сович Ходорко́вский,1963年6月26日),是一位俄罗斯企业家,政论作者,罪犯,公众人物。因其曾为石油巨霸,一些大陆粉丝称其为“霍油霸”。[1]。 1997-2004年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2004年俄罗斯首富,当时资产估计约为15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十六位。苏联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时期,霍多尔科夫斯基自快速发展的“共青团经济”中获得第一笔财富积累,所创办注册的梅纳捷普银行是苏联第一批私营银行之一。苏联解体以后,霍多尔科夫斯基在俄罗斯私有化浪潮中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1995年,梅纳捷普收购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的原国有石油企业尤科斯,霍多尔科夫斯基成为尤科斯总裁,1999年以后,得益于国际油价飙升和管理及技术条件的改进,尤科斯成为全俄罗斯最大也最成功的公司。


早年及教育经历

霍多尔科夫斯基1963年6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工程师家庭,父亲鲍里斯·莫伊斯耶维奇·霍多尔科夫斯基(俄语:Борис Моисеевич Ходорковский,出生于1933年8月3日),犹太人,母亲玛丽娜·菲利波芙娜·霍多尔科夫斯卡娅(俄语:Марина Филипповна Ходорковская,1934年9月13日- 2014年8月3日),俄罗斯族东正教徒。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父母均为莫斯科一家生产精密仪器的工厂的化学工程师。
1981年从277学校毕业后,霍多尔科夫斯基进入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学与科技学院化学系,读书时成绩优异,在学校担任团委副书记。苏联时代,共青团是年轻人进入行政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1986年,霍多尔科夫斯基从门捷列夫化工学院毕业,正式进入共青团,任莫斯科伏龙芝地区共青团委副书记。
工作后,霍多尔科夫斯基还在继续他在普列汉诺夫国家经济学院的深造。1988年他从普列汉诺夫国家经济学院获得金融硕士学位。

事業生涯

苏联時期(1986-1991)

苏联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时期,国家对共青团给予了多种政策便利条件,由此发展出著名的“共青团经济”,霍多尔科夫斯基即是当中受益者。1987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其他人一起,在伏龙芝区团委的主持下创立了一家青年科技创新跨学科研究中心,这是当时共青团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计划(NTTMs)的项目之一。霍多尔科夫斯基的青年科技中心主要从事电脑的进口和销售,同时也从国外倒卖其他商品,如牛仔裤和酒精饮料,这在当时获取了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当时的科研院所及设计单位没有权力接受第三方订单,青年科技中心因此可以在科研院所和需求客户之间担当中介,以此盈利。到九十年代初,苏联已有600多个青年科学技术创新中心,霍多尔科夫斯基获得的第一笔可观财富来自与苏联科学院高温研究所的合同,从中他赚得了16万卢布。
1988年的最后几天,霍多尔科夫斯基和他的合伙人一起注册了一家合作银行,名为“商业科技发展创新银行”(俄语:Коммерческий инновационный банк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прогресса)。1990年,银行的名字被改为“梅纳捷普(俄语:МЕНАТЕП)”(是“科学与技术发展银行联合会(俄语:Межбанков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прогресса)”或“跨领域科技项目((俄语:Межотраслевые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е программы)的简称)。同年,梅纳捷普成为苏联第一批获得中央银行颁发的营业执照的商业银行之一。梅纳捷普银行以积极的外汇兑换业务为特色,并谋求向社会出售其股份。为此上映的电视广告使得梅纳捷普银行在苏联家喻户晓,并通过出售股份从社会个人手中筹得了230万卢布。但是,后来这些购买了股份的个人并未从中获得任何形式的分红。
有传闻称梅纳捷普银行接收了苏联解体时的一批巨额公款并由此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相关人士包括霍多尔科夫斯基本人均对此予以否认。

私有化时期(1991-1997)

苏联解体、叶利钦上台以后,俄罗斯经济向市场经济快速转型,政府向社会推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将国有产业折合成股份向社会及个人出售。少数几个金融-工业集团因此控制了大量实业,这些金融-工业集团的核心是俄罗斯数家成功的商业银行,银行的真正所有人后来被称为“寡头”。
梅纳捷普在这一时期购入了大量国有企业,领域包括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建筑及建筑材料业、非铁矿业(主要为钛和镁)、矿物化肥制造业等。1994年底爆发的第一次车臣战争致使俄罗斯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政府提出了著名的“债务换股权”计划,一大批本不在私有化计划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被低价抵押给各大商业银行,后来,政府无力偿还自身债务,这部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被转给各商业银行。1995年秋天,梅纳捷普以3.09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权。在当时,尤科斯是俄罗斯第二大的石油公司,而这次招标过程被多方指责有舞弊嫌疑——对尤科斯资产的审计结果偏低,而开价更高、更具竞争力的参与者最终在招标开始之前被宣布不具备参与资格。1996年秋天,梅纳捷普获得了尤科斯90%的股份。

能源业的复苏(1998-2002)

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俄罗斯经济遭到严重冲击,梅纳捷普银行因无力偿还大量外汇债务而被中央银行吊销执照。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投资者开始对在俄投资存有戒心,霍多尔科夫斯基第一个认识到了西方投资对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始着手改变九十年代私有化过程中积累下的恶名。1998年9月,霍多尔科夫斯基开始改革公司管理体制,引入西方审计体系,并大量吸收国外有经验的企业高管进入尤科斯。
1999年以后,随着国际油价的飙升,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占据领先位置的尤科斯迅速增值。到2001年,尤科斯成为俄罗斯缴税最多的公司。

參考文獻

  1. Khodorkovsky: an oligarch undone. BBC. 2005-05-3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