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拉变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拉变星,是一种脉动变星。特征是颜色非常红,周期超过100天,而且光度变化超过一个视星等。它们已经是恒星演化至非常后期的红巨星[1](在渐近巨星分支),即将逐出外面的气体壳层成为行星状星云,并将在数百万年后成为白矮星

特征

刍藁变星的质量被认为不会超过两倍的太阳质量,但是因为扩张而变得非常巨大的外壳使光度数百倍于太阳。扩张被认为肇因于半径上的变化模式,因此整个恒星的膨胀和收缩是对称的。这样的结果是半径和温度都在变化,造成光度也随之改变,胀缩的周期是恒星半径和质量的函数。早期的模型假设刍藁变星在过程进行中是球形对称的(主要在保持电脑塑造模型的单纯,而不是物理上的原因),但最近使用红外光学望远镜阵列(IOTA)的观察却显示有75%的刍藁变星不是球形对称的,这结果与早先米拉,本类变星的原型,单独的图像是一致的。所以现在急迫的需要使用超级电脑制作刍藁变星的三维模型[2]

虽然多数的刍藁变星在行为和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年龄、质量、脉动方式、和化学成分上的差别,她们仍然有许多的歧异。例如,像变星天兔座R的光谱有明显的碳谱线,就显示了核心的碳已经被输送到了表面。这些物质在恒星附近经常会形成包围着恒星的星际尘埃,也会造成恒星周期性的变暗和变亮。有些刍藁变星也是迈射(MASER,microwave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来源。

有少部分的刍藁变星看起来会随着时间改变周期,在数十年到数个世纪(或接近千年)的时间中周期增长或缩短,这可能是肇因于恒星的热脉动,使接近核心的氢壳层变得热且密实,再度引发了核聚变,这会改变恒星的结构,而造成周期的改变。

这种过程预期会发生在所有的刍藁变星上,但是对发生在长达数百万年的渐近巨星分支时期内的短期热脉动(数千年),这只是千分之一不到的时间,也就是可能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刍藁变星会在热脉动的阶段。但是多数的刍藁变星显示出会一个循环接着一个循环的改变周期,或许非线性的行为会导致恒星气体的外壳产生非对称的球体。

刍藁变星是有志于观测变星的业余天文学家最普遍的目标,因为她们有戏剧性的亮度变化。有些刍藁变星(包括刍藁增二(鲸鱼座ο)已经有长达一个世纪的可靠的观测纪录。

视频

米拉变星 相关视频

距离300光年外发现米拉型变星,它一直在变色
各种行星状星云的惊人景象,在宇宙中比比皆是

参考文献

  1. 红巨星是怎么形成的 红巨星为什么会变大 ,法库传媒网,2020-3-11
  2. 脉动变星的江湖 ,豆丁网, 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