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素 |
素(拼音:s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产生时间可能更早 。素的本义指未经加工的细密的本色丝织品,后引申指白色,又引申指颜色不艳丽、素雅,再引申为不加修饰,还引申指本性、本质,并由此引申指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带根本性质的部分,也引申指一向、向来。素又用于饮食,和荤相对,指蔬菜、瓜果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素
拼音; sù
部首; 糸
五笔; GXIU(86、98)
仓颉; QMVIF
郑码; CIZ
字级; 一级(编号:1775)
平水韵; 去声·七遇
注音字母 ㄙㄨˋ
总笔画数; 6+4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四角码; 5090₃
统一码; 基本区 U+7D20
文字源流
素,甲骨文作图1,金文作图2。字形下半部是"糸(mì)"字,像一束丝的形状,表示丝织品;上部一说像下垂的样子。质地柔软,富有光泽,拿着呈下垂状态,是丝织品的特点。其中没有染色的叫做素,表示细白光泽的丝织品,也就是白色或本色的生绢。也有人认为,"素"字上半部像织布器械。战国文字和小篆与金文基本一致,隶书发生了较大变化:笔画变得平直,上部构件写成三横一竖,字遂作"素"。
"素"是本色的丝,由此派生出"素"的第一个引申意义:白色、本色。古代的"素服"就是白色服装。"白色"的"白"本是形容词,但也兼做副词,"素"也有这一意义和用法,如《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是"白吃"的意思,诗句大意是讽刺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
白色很单纯,不鲜艳,所以"素"又有颜色单纯淡雅之义。在食品方面,蔬菜瓜果比鸡鸭鱼肉等较为简单朴素,因此把前一类菜叫"素菜"。
"素"由"本色"的意思又引申出了事物性质方面"本来的""原有的"的意思。比如"素质"本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素"做名词性语素时,指构成某一事物的最单纯的、最根本的物质或物质单位。如"色素""叶绿素""语素"等。"素"做副词,也有"本来"的意思。"素不相识"意思是本来就互不认识。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十三上】【素部】桑故切(sù)
白致缯也。从糸、¹,取其泽也。凡素之属皆从素。
说文解字注
白致缯也。缯之白而细者也。致者,今之致字。汉人作注不作致,近人改为致,又于糸部增致篆,皆非也。郑注《杂记》曰:"素,生帛也。"然则生帛曰素,对湅缯曰练而言。以其色白也,故为凡白之偁。以白受采也,。故凡物之质曰素,如㱿下"一曰素也"是也。以质未有文也,故曰素食,曰素王。《伐檀》毛传曰:"素,空也。"
从糸¹,取其泽也。泽者,光润也。毛润则易下¹,故从糸¹会意。桑故切,五部。
广韵
桑故切,去暮心 ‖ 素声鱼部(sù)
素,《列子》曰:"太素者,质之始也。"又空也,故也,帛也。《说文》作惃,白致缯也。又虏复姓,二氏。《后赵录》有宜阳公素和明。又《后魏书》云:"素黎氏后改为黎氏。"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素 ·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4
《广韵》桑故切。《集韵》《韵会》《正韵》苏故切,并音诉。《说文》:作惃,白致缯也。从糸¹,取其泽也。《九经字㨾》:隶省作素。《小尔雅》:缟之麤者曰素。《释名》:素,朴素也。已织则供用,不复加巧饰也。《急就篇》注:素谓缉之精白者。《礼·杂记》:纯以素。注:素,生帛也。
又《易·履卦》:素履往旡咎。疏:处履之始而用质素。
又《诗·齐风》:充耳以素乎而。传:素,象瑱。
又《诗·魏风》:不素餐兮。传:素,空也。
又《礼·檀弓》:有哀素之心也。注:凡物无饰曰素。又《礼器》:或素或青。注:素,尚白。
又《左传·僖二十八年》:其众素饱。疏:素训为直。
又《楚语》:夫谋必素。注:素,犹豫也。
又《博雅》:素,本也。
又姓。《姓氏急就篇》:后魏并州刺史素延。
又《礼·中庸》:素隐行怪。注:素读为傃,犹乡也。○按,《朱子·中庸章句》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
又与傃通。《战国策》:竭智能,示情素。注:素、傃通,诚也。
又与嗉通。《史记·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注:索隐曰:素,嗉也。
又《韵补》叶孙租切。《古诗》: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馀。○按,《说文》:惃自为部,今并入。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小"第二笔楷体是点。
【写法】"龶"宽、扁,"糸"窄、长。"龶",居上居中;竖在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侧。"系",主体居下半格;"幺"略窄;首个㇜(撇折)起笔竖中线,折点在横中线下侧;亅(竖钩)在竖中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