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瓦黑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瓦黑瓦 |
本書情節起落跌宕,震撼人心,關懷與情意蕩漾在字裡行間。本書曾獲國家圖書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台灣「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被韓國《中央日報》等評選為2001年度「十本好書」,其中第九章選入韓國高中語文教材。
基本內容
定價:18RMB
又名:紅瓦黑瓦
作者:曹文軒
頁數:272頁
書名: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 《紅瓦黑瓦》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3年6月1日
開本:16開
ISBN:9787534633041
類型:校園、成長小說
品牌: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圖書信息
書 名: 曹文軒純美小說: 紅瓦黑瓦
作 者: 曹文軒
出版社: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6-1
ISBN: 9787534633041
開本: 16開
定價: 18.00元
本書是曹文軒從他的40萬字的長篇力作 《紅瓦》(該書曾獲 國家圖書獎、北京市 文學藝術獎)中提煉創作而成的一部 少年長篇小說,從小說反映的內容和生活來看,可以視為《 草房子》的續篇。小說以 油麻地為背景,從一個中學生的視角詩意地描述了往昔鄉村生活的淳厚風情,細膩地記錄了 少男少女由 少不經事而逐漸明白人生的成長曆程。
本書情節起落跌宕,震撼人心,關懷與情意蕩漾在字裡行間。
本書曾獲國家圖書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台灣「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被韓國 《中央日報》等評選為2001年度「十本好書」,其中第九章選入韓國高中語文教材。
風吹着那封信,發出清脆而單調的紙響。後來,我將它丟入大河。它隨着流水,一閃一閃地去了……在我的身後,是 紅麗房和黑 瓦房,是永遠的紅瓦房和永遠的黑瓦房。
《紅瓦黑瓦》是曹文軒從他的40萬字的長篇力作《紅瓦》(曾獲國家圖書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中提煉創作而成的一部少年長篇小說,從小說反映的內容和生活來看,可以視為 《草房子》的續篇。小說以油麻地為背景,從一個中學生的視角詩意地描述了往昔鄉村生活的淳厚風情,細膩地記錄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經事而逐漸明白人生的成長曆程。本書曾經以《紅瓦房》為書名在台灣出版,榮獲台灣「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被韓國《中央日報》等評選為2001年度「十本好書」,其中第九章選入韓國高中語文教材。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生於 江蘇鹽城市農村。1974年入 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 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現 當代文學 博士生導師、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 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主要文學作品集有 《憂鬱的田園》、《 紅葫蘆》、《嗇薇谷》、《追隨永恆》、《 三角地》等。長篇小說有《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 根鳥》、 《細米》等。有人評價他的作品是「追隨永恆的力作」。主要學術性著作有《中國80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20世紀末 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小說門》等。2003年 作家出版社出版 《曹文軒文集》(9卷)作品大量被譯介到國外,《紅瓦》、《草房子》以及一些 短篇小說分別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以上學術獎、文學獎30餘種。其中有 宋慶齡文學獎金獎、 冰心文學大獎、國家圖書獎、 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德黑蘭 國際電影節「 金蝴蝶」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 中國台灣 中國時報年度開卷獎、「好書大家評」年度最佳小說獎等獎項。曹文軒於2004年獲得國際 安徒生獎提名獎。2008年9月來到青島的各個學校進行巡迴演講。
主要 兒童文學作品
《阿雛》《再見了,我的星星》
主要文學作品集
《憂鬱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 《紅葫蘆》、 《薔薇谷》、 《少年》、 《大水》、《追隨永恆》、 《三角地》等。
長篇小說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黑瓦》、 《根鳥》、《 青銅葵花》《細米》 《第十一根紅布條》 《青銅葵花》等。
主要學術性著作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 思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文章約150篇(略)
有作品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
主編的書
《落日紅門——50年小說選》(上、下卷), 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
《50年兒童文學選》(上、下卷),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
《國外文學導讀本》(6卷),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國外兒童文學導讀本》(5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 20世紀末中國文學作品選》(4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新潮兒童文學叢書》(8卷),21世紀出版社,1989年
《現代名篇導讀》(4卷),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榮譽與獎勵
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紀文藝人才「百人工程」。
人選「教育部 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 人才培養計劃」。
承擔國家教委八五科研項目「 小說的藝術」和國家九五重點科研項目「 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獲北京大學首屆青年優秀成果一等獎,1998年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獲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二屆 文學評論科研獎,1998年
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獲第三屆宋慶齡文學獎金獎、一九九四年度中宣部「 五個一工程」獎。
《 藍花》(短篇小說)、《草房子》獲冰心文學大獎。
短篇小說集《紅葫蘆》獲 《中國時報》一九九四年度十大優秀讀物獎。
短篇小說《再見了,我的小星星》和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分獲中國作協第一屆、第二屆、第四屆兒童文學獎。
短篇小說集《紅葫蘆》、《三角地》和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分別獲得1994、1997、1998年度由 台灣文化 建設委員會、《 民生報》、 《國語日報》等聯合頒發的最佳讀物獎。
《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9)。
電影《草房子》獲第十九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一九九八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四屆 童牛獎以及影評人獎、第十四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紅瓦》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北京市圖書特等獎(1999)。並獲2000年北京市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獎。
1992年10月應 日本NHK電視台邀請,接受採訪,做關於 文學創作的發言。
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應 日本東京大學邀請任教。
1999年11月應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邀請,出席「 中國電影」研討會並發言。
1999年12月應日本 戲曲家協會邀請,出席「 電影劇本創作」研討會並發言。
曾開設的主要課程
中國當代文學 、小說的藝術 、小說十家 、思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 、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 、 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中國當代文學熱點分析
1983年2月 《沒有角的牛》( 中篇小說) 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5年5月 《 古老的圍牆》(長篇小說)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6年2月 《雲霧中的古堡》(短篇小說) 重慶出版社
1986年12月 《啞牛》(短篇小說)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8年6月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8年9月 《埋在雪下的小屋》(中篇小說)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11月 《暮色籠罩的祠堂》(中篇小說)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9年1月 《憂鬱的田園》(中短篇小說集)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1年5月 《思維論》(專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12月 《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2年4月 《綠色的柵欄》(短篇小說集)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3年11月 《 紅帆》(短篇小說集)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3月 《水下有座城》(與左珊丹合作)(短篇小說集)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4年7月 《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 台灣民生報社
1994年7月 《紅葫蘆》(短篇小說集)台灣民生報社
1994年12月 《埋在雪下的小屋》(短篇小說集)台灣國際少年村
1996年7月 《少年》(散文) 台灣民生報社
1996年8月 《薔薇谷》(短篇小說集)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7年 《曹文軒文學論集》 21世紀出版社
1997年《紅瓦》長篇小說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7年《三角地》(中短篇小說集)台灣民生報社
1997年 《追隨永恆》(散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 《草房子》(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9年 《面對微妙》 泰山出版社
1999年 《根鳥》(長篇小說)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0年《紅瓦房》(長篇小說)台灣 小魯出版社
推薦
《紅瓦黑瓦》是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
文摘
第一章 喬桉
1
跟着父親,我走到了長安六中的大門下。
他看了一眼門裡一條鋪着煤渣的白楊夾道,將我的身子扳動了一下,以使我的後背對着他。在我感覺到本來抓在他手裡的鋪蓋卷已轉移到我的背上時,我聽到了他的聲音——「自己走進去吧。」
那條道很寬,很長,兩行白楊拔地而起,青森森地直指天空,讓人覺得有一條深不見底的隧道,要通向另一個陌生而不可把握的世界。
我木着不動。
「楊如舉倒是個不錯的人,可是人家現在已經不是校長了。
現在的校長是人家高民乾……我就不送你進去了。「父親是個小學教員。
我開始朝大門裡挪動。額上已經有了虛汗。
「你一定要改掉害臊的毛病。不要把你讀小學時的諢名再帶到這裡來。」
我明白,父親是指小學校的老師與同學們給我起的外號「公丫頭」。
他不將我一直送進去,還提這個諢名,這使我很惱羞,便放快了步子往前走。然而走了一大段路,終於還是覺得膽怯,連忙回頭去尋父親,卻早已不見他的蹤影了。我站在大路上一陣彷徨,見實在找不着依靠,才只好獨自往前走。
我家離學校十五里地,路遠,必須在學校住宿。
照高年級一個學生的指引,報到之後,我背着鋪蓋卷,走過稻地間百十米長的一條窄窄的磚路,到了後面的宿舍。門都敞着,我朝其中一間探了探頭,走了進去。屋裡還未進人,我盡可以自由選擇床鋪。我牢記着母親的一句重複了若干次的叮囑——「莫睡在靠門口的地方,門口有夜風,能把嘴吹歪;也莫睡上鋪,上鋪太高,摔下來能把腦漿子摔出來。」我選擇了中間一個下鋪。
當我把鋪蓋卷放到這張床上去之後不久,接二連三地又來了三個同學。我們互不認識,但未等各自把鋪蓋卷好好鋪開,就已熟悉了。他們的名字分別是:馬水清、謝百三、劉漢林。最後我滿臉通紅地向他們說了我的名字:林冰。
身體壯實如牛,皮膚黑如烏魚皮的謝百三,似乎很勤快,找來一把發霉的禿笤帚和一塊破抹布,一會兒工夫,就把我們的宿舍收拾得清清爽爽。但他卻幹得汗淋淋的,脖子上就像積滿塵埃的窗玻璃遭了一陣小雨,有一線一線的黑污垢條在往下流淌(後來的日子裡,我幾乎時刻都能看到他這副汗淋淋的如同在梅雨季節里走過的形象)。
小屋子讓人覺得很舒適。
馬水清雙腿交叉着倚在門口,從褲兜里掏出一枚小圓鏡子,轉動着臉照了照,說:「我們出去走走吧。」
三人都贊成馬水清的提議——我們都還未來得及好好參觀學校呢。
方圓幾十里,就這麼一所設有高中部的中學。它坐落在油麻地小鎮後面的一片田野上。原先,這裡是一片荒地。現在有了三幢紅瓦房,三幢黑瓦房。紅瓦房為初中部,黑瓦房為高中部,這些年來一直如此。這地方上的人總是對還在茅屋裡讀小學的孩子說:「好好念書,先進紅瓦房,再進黑瓦房。」在他們看來,進紅瓦房是一個理想,進黑瓦房則是一個更大的理想。紅瓦房、黑瓦房是兩個台階——人生的兩個台階,象徵意味十足。有許多小孩沒有能夠進紅瓦房,也有許多小孩只在紅瓦房待了三年,卻未能進黑瓦房。當然,也有一些既進了紅瓦房,又進了黑瓦房的。這三種人,後來的前途確實有些不太一樣。因此,這地方上的人,都用一種看殿堂廟宇的目光,站在大門外,遠遠地看紅瓦房與黑瓦房。如果自己的孩子還未進入紅瓦房,此時,目光里便有着幻想與期望;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經進入了紅瓦房,目光里便有了一種滿足與榮耀。
油麻地中學四周都是河,是個孤島。
從宿舍到北面那條大河,大約百十米,這之間是竹林與灌木叢。從宿舍向南到教室,又是百十米,這之間是荷塘、稻地和一條從西邊大河引來的方便學生洗漱和洗衣服的小河。從教室向南,至校門,也是百十米,這之間是操場和學校的菜地。出校門不遠,又是一條河。河上有座大橋,橋那面就是油麻地小鎮。
我們在校園裡隨意地走,看了紅瓦房,又看黑瓦房,然後去了小鎮。
馬水清似乎很有錢,用得也很大方,見到烀藕的,就給我們每人買一大段藕,見到賣菱角的,又買了好幾斤菱角。謝百三用一張大荷葉托着菱角,我們一邊吃,一邊逛,一邊將菱角殼扔到油麻地小鎮的街上。最後,馬水清竟然領我們進了一家小酒館,要了一大盤豬頭肉(我印象很深,堆得尖尖的),直吃得嘴油光光的。出了小酒館,我看看他們三人,覺得他們的眼睛似乎也都浸了油,比先前亮了許多。
我們便成了好朋友。這之後的許多年裡,我們都一直是好朋友。
玩了很長時間,重新回到宿舍後,我發現我的鋪蓋卷從我的鋪上被挪到上鋪去了,下鋪換了另一副鋪蓋卷。
從小河邊走進來一個男孩(其實很難再稱他為「男孩」。他顯得很老成,歲數要比我們中間任何一個人都大,似乎都有了淡淡的鬍鬚了)。
馬水清問:「你叫什麼名字?」
「喬桉。」
「這張鋪上的鋪蓋卷是你的嗎?」馬水清問。
「是的。」喬桉回答,斜眼看了一眼馬水清。
馬水清一指我說:「那張鋪已經是他的了。」
喬桉側過臉來看我。從此,那一雙眼睛便永遠長在了我的記憶里。那是一雙又短又窄、眼角還微微下垂的眼睛,閃現在從額上散落下來的顯得過長的頭髮里。那目光里含着一種十分陌生的東西,在對你的面孔一照的一剎那間,使你覺得飄過兩絲深秋的涼風來,心禁不住為之微微一顫。多少年以後,我才知道那目光里的東西叫「怨毒」。
我年齡本就比他們幾個小一點,長得更顯小。我仿佛從喬桉嘴角輕微的一收之中,聽出了他心裡的一句話——「一個小屁孩子!」
喬桉根本就不理會馬水清他們,轉過身,收拾鋪蓋去了。
劉漢林和謝百三交叉着雙腿,倚在雙人床的床架上,冷冷地看着喬桉的後背。
馬水清倚在後窗口,掏出小鏡子來照着,並對着鏡子不住地甩下牙去磨上嘴唇,牙齒白生生地閃光。
我倚在門框上,在一片沉默里不知所措地望着他們三個,也不時憤怒地去望望那個明目張胆地侵占我床鋪的喬桉。
喬桉藐視一切。他爬到鋪上,很舒服地倚着床頭,伸開雙腿,抓起一本破破爛爛的長篇小說來看,仿佛這個世界裡僅有他一人還是一個喘息着的生命。
馬水清把小鏡子放回口袋裡,走過來,突然猛力一扯喬桉的褥子,將喬桉連人帶褥子統統扯到了地上。
這大概太出乎喬桉所料了,他跌落到地上之後,愣了很長時間。當他從地上爬起來要去跟馬水清糾纏時,我、劉漢林、謝百三,一起跑過來,站在了他的面前。出乎意料,下面的事情變得極為簡單:喬桉對我們沒有做任何動作,甚至連一句罵人的話都未留下,不聲不響地收拾好他的鋪蓋卷,到另一間宿舍去了,只是臨出門時側過臉來,用了那雙「喬桉的眼睛」朝我們「輪」了一眼。
喬桉走後,我就一直覺得他仿佛還在我們的屋子裡。
2
小時候,我就很討厭那種喜歡支使人的人。可是偏偏就有那麼一些人,天生就有這種支使人的欲望與能力。
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喬桉就開始支使我們大家。他與班主任邵其平保持着一種最密切的關係,並自然地、順利地扮演了邵其平的使者、代言人,甚至就是邵其平本人的角色。
他給我們造成一個強烈得無法抗拒的印象:他是被邵其平指定了、核准了的本班負責人。是他抱來了新作業本,然後又支使我和劉漢林或其他人將作業本分發給大家。是他去找管後勤的白麻子,聯繫好借出一些笤帚、水桶之類的工具,並在支使班上幾位同學將這些工具取來後,又支使我們打掃整理教室。是他從辦公室抱來籃球和排球,說:「今天下午後兩節課自由活動。」
支使是一種不由自主的欲望,一種盪徹身心的快感。喬桉不加掩飾地表現着自己。我和馬水清在被他支使時,心裡充滿壓抑,可是在不被他支使時,心裡除了壓抑外還有一種孤立。因為我們清楚地感覺到,在喬桉當了我們的面支使其他同學去做什麼事情時,他是在有意忽略和冷落我們。最使我們感到壓抑的是,我們竟毫無理由來對喬桉的支使加以反抗。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得到邵其平的默許、認可的,並且又都是一些為了大家的公眾的利益而做的好事。我們除了有一種被支使的壓抑感以外,還有一種智力上、精神上皆被他比下去的壓迫感。
喬桉似乎感覺到了這一點,偶爾突然用「喬桉的眼睛」看我們一下。
我看得出,在差不多兩周的時間裡,馬水清一邊在忍氣吞聲地承受着這種壓抑,一邊在暗暗地準備與喬桉做一種心理、智力和兇狠程度上的較量。他總是掏出那枚鏡子來照自己,轉動着腦袋,在臉上尋找着鬍子或某些凸出物。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月生於江蘇鹽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文學作品集有《憂鬱的田園》、《紅葫蘆》、《追隨永恆》、《甜橙樹》等。長篇小說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天瓢》、《大王書》等。主要學術性著作有《中國80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小說門》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軒文集》(9卷)。《紅瓦》、《草房子》、《根烏》、《細米》、《天瓢》、《青銅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翻譯為英、法、德、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學術獎、文學獎40餘種。其中有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中國安徒生獎、國家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圖書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圖書獎、宋慶齡文學獎金獎、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獎、冰心文學大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蝴蝶」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獎項。
媒體推薦
書評
風吹着那封信,發出清脆而單調的紙響。後來,我將它丟入大河。它隨着流水,一閃一閃地去了……在我的身後,是紅麗房和黑瓦房,是永遠的紅瓦房和永遠的黑瓦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