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结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结汇(exchange settlement/foreign exchange settlement)是外汇结算的简称,是指外汇收入所有者将其外汇收入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按一定汇率付给等值的本币的行为,有强制结汇意愿结汇限额结汇等多种形式。 结汇分为个人结汇与公司结汇两种情况,可在银行或网上银行办理,中国国内多家银行都可以办理。

二次结汇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当央行支付外汇储备时,无论是用于购买国外资产或用于国外消费,还是购买国内资产或用于国内消费,外汇收入方得到外汇都可以找银行结汇。因此,即使没有划拨,二次结汇也会发生。外汇局声称“外汇储备资金必须在境外投资和运用,国内转移时不能无偿拨付,并且需要严格防止二次结汇”,但人民币有离岸市场,境外主体收到外汇储备也可以结汇。随着资本项放开,境外主体也可以将收到的外汇储备汇入国内结汇,或者把国外结汇后的人民币汇入国内。因此,即使在境外运用,二次结汇也会发生。

划拨的真正问题其实就在于划拨本身。货币总量由银行存款负债和央行纸币负债构成,而形成原因是结汇和放贷。在去杠杆中,对外汇市场而言,对汇率压力最小的情况是放贷产生的货币在归还贷款的过程中相互消除而不是换取美元,但依然剩下一些货币对应外汇。由于商业银行之前找了央行结汇,所以如今能做的就是从央行处购汇,或者直接使储户成为准备金存款的持有者。乍一看,央行只要把自己持有的外汇储备给准备金存款的持有者,就完成任务了。但问题出现在价格上:外汇储备和由结汇产生的准备金存款到底以怎样的价格对应?

这就是我在《划拨外汇储备能否崩坏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讨论的问题。外汇占款和准备金存款在央行结汇的时候同时等量产生,外汇占款是投放人民币准备金存款的加总结果,但外汇储备除了结汇产生的外汇外还有收益以及价值变动,所以目前已经是一个3.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对应27万亿外汇占款的格局,因此上述准备金存款的持有者只能以7.1的价格兑换美元。如果划拨外汇储备,相当于人民银行资产侧减少外汇的时候没有任何负债项的相应减少,即使在资产负债表上外汇占款不变,准备金存款也不变,但外汇储备是确确实实地减少了。

划拨外汇储备没有消除人民币,而二次结汇则以市价(例如1美元兑换6.2人民币)创造人民币。因此,如果3.8万亿外汇储备全部被划拨,然后又二次结汇产生了23.5万亿人民币,央行重新持有3.8万汇储备,那么即使所有的贷款都有序地变成了相互的债权,随贷款产生的存款全部消失,我们会发现对应3.8万亿外汇储备的不会是27万亿外汇占款,而是50.5万亿外汇占款,这个时候的兑换价格就只能是13.3人民币兑换1美元,央行稳定外汇市场的能力大幅削弱。

所以划拨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资金来源、资产负债表或者二次结汇,而在于划拨本身没有收回任何的人民币或者其他能够收回人民币的资产(比如国债),从而导致的风险,是一种不在现在而在未来会发生的问题。不光是划拨,消费或者缺乏流动性的投资也都会产生同样的问题,其中投资虽然不影响帐面的资产金额,但流动性却少了。当然会有人说,本来货币量就超过110万亿,如果纷纷挤兑美元,央行定然招架不住,何况银行可以发放贷款创造更多人民币去挤兑央行的美元。但我认为,并不能说央行无论如何也招架不住,就认为划拨了央行的外汇储备也无所谓。

外汇储备和黄金的特点在于本国央行无法任意扩大数量。四大行即使全面技术性破产,由于有央行的流动性支持,永远不会被挤提倒闭。只要央行资产侧增持国债,负债侧增计政府存款,国家财政发行国债获得的“人民币占款”就永远可以划拨出去。但外汇缺乏和黄金缺乏都不能通过本国央行记账解决,前者需要外国央行的恩准,后者需要地球的配合。因此古往今来,外汇和黄金问题的结局一般都是本币贬值或者放弃兑换。2008年金融危机中全球几大央行的货币互换绝对不能被当作常态,真正的常态是1998年的亚洲各国遭遇的情景,没有哪个国家能用本币从联储互换到美元,他们的人民遭遇的只有苛刻的条件和傲慢的拒绝。(END)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