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果菊
翅果菊 |
翅果菊(学名:Pterocypsela indica(L.) Shih)是菊科翅果菊属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高0.4-2米,基部直径3-10毫米,上部圆锥状或总状圆锥状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全部茎叶线形,中部茎叶长达21厘米或过之,宽0.5-1厘米。
头状花序果期卵球形,多数沿茎枝顶端排成圆锥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瘦果椭圆形,长3-5毫米,宽1.5-2毫米。花果期4-11月。
分布于俄罗斯(东西伯利及远东地区)、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西北部和中国。生长于山谷、山坡林缘及林下、灌丛中或水沟边、山坡草地或田间。
翅果菊根或全草可入药,嫩茎叶可作蔬菜,也可作为家畜禽和鱼的优良饲料及饵料。
目录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高0.4-2米,基部直径3-10毫米,上部圆锥状或总状圆锥状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全部茎叶线形,中部茎叶长达21厘米或过之,宽0.5-1厘米,边缘大部全缘或仅基部或中部以下两侧边缘有小尖头或稀疏细锯齿或尖齿,或全部茎叶线状长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状长椭圆形,中下部茎叶长13-22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稀疏的尖齿或几全缘或全部茎叶椭圆形,中下部茎叶长15-20厘米,宽6-8厘米,边缘有三角形锯齿或偏斜卵状大齿;全部茎叶顶端长渐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渐狭,无柄,两面无毛。
头状花序果期卵球形,多数沿茎枝顶端排成圆锥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总苞长1.5厘米,宽9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卵形或长卵形,长3-3. 5毫米,宽1.5-2毫米,顶端急尖或钝,中内层长披针或线状披针形,长1厘米或过之,宽1-2毫米,顶端钝或圆形,全部苞片边缘染紫红色。舌状小花25枚,黄色。瘦果椭圆形,长3-5毫米,宽1.5-2毫米,黑色,压扁,边缘有宽翅,顶端急尖或渐尖成0.5-1.5毫米细或稍粗的喙,每面有1条细纵脉纹。冠毛2层,白色,几单毛状,长8毫米。
花果期4-11月。
分布情况
中国分布:分布北京、吉林(安图)、河北(具体地点不详)、陕西(略阳)、山东(烟台)、江苏(无锡)、安徽(全椒、舒城)、浙江(杭州、昌化)、江西(遂川)、湖北(合丰)、湖南(保靖、新宁、武岗、宜章)、广东(乐昌)、海南(保亭、澄迈)、四川(广汉、绵阳、万源)、贵州(习水、遵义、江口、兴义、贵阳)、云南(金屏、西畴)、西藏(墨脱)。
世界分布:俄罗斯东西伯利及远东地区、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印度西北部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瓜哇。[1]
代表植物
翅果菊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高0.4-2米,基部直径3-10毫米,上部圆锥状或总状圆锥状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全部茎叶线形,中部茎叶长达21厘米或过之,宽0.5-1厘米,边缘大部全缘或仅基部或中部以下两侧边缘有小尖头或稀疏细锯齿或尖齿,或全部茎叶线状长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状长椭圆形,中下部茎叶长13-22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稀疏的尖齿或几全缘或全部茎叶椭圆形,中下部茎叶长15-20厘米,宽6-8厘米,边缘有三角形锯齿或偏斜卵状大齿;全部茎叶顶端长渐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渐狭,无柄,两面无毛。头状花序果期卵球形,多数沿茎枝顶端排成圆锥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总苞长1.5厘米,宽9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卵形或长卵形,长3-3. 5毫米,宽1.5-2毫米,顶端急尖或钝,中内层长披针或线状披针形,长1厘米或过之,宽1-2毫米,顶端钝或圆形,全部苞片边缘染紫红色。舌状小花25枚,黄色。瘦果椭圆形,长3-5毫米,宽1.5-2毫米,黑色,压扁,边缘有宽翅,顶端急尖或渐尖成0.5-1.5毫米细或稍粗的喙,每面有1条细纵脉纹。冠毛2层,白色,几单毛状,长8毫米。花果期4-11月。[2]
参考文献
- ↑ 有种野花叫翅果菊,有颜值有价值”,彭卫看风景,19-10-17
- ↑ 有种野花叫翅果菊,有颜值有价值”,彭卫看风景,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