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翠屏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翠屏邨
圖片來自line

翠屏邨(以往俗稱雞寮以及官塘新區)是香港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KL19RR,位於九龍觀塘區翠屏道18及19號,由19幢住宅大廈、市場、購物商場、停車場、學校校舍和康樂及休憩設施組成,1995年分為南、北兩邨管理,並由新恆基國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兩邨分別設有房屋署屋邨辦事處。

說明

而翠屏北邨是房屋署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五期)其中一個出售屋邨之一(不包括翠楣樓),單位可拆售予租戶。截至2020年中,北邨單位出售率僅有61.5%,是全港租置屋邨中第二低,亦是九龍區最低。

歷史

1950年代,政府秀茂坪對下一幅倚山的土地,興建觀塘徙置區(官塘新區),是觀塘衛星城市首個由政府斥資興建的房屋區。1959年陸續落成,共建有24座七層高的徙置大廈。

1964年8月8及9日,在颱風艾黛吹襲及暴雨下,有多達二萬立方米的泥石從開發中的秀茂坪山坡湧下至雞寮十四座。沙泥湧至十四座二樓,更活埋附近三間木屋的四名居民。沙泥亦湧至十二、十三、十五及十六座的地下店鋪。而十四座的居民更要全部撤離,到觀塘社區中心暫住。

1972年6月18日,香港遭遇駭人聽聞的六一八雨災,第7座對面的山坡(即現時秀茂坪紀念公園)出現大範圍山泥傾瀉,掩蓋大量寮屋,導致71人死亡。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全港徙置區及廉租屋邨一律稱為「邨」,為免與將軍澳道鯉魚門道交界的觀塘廉租屋邨出現相同名字,故此本區更名為觀塘(翠屏道)邨,屋邨辦事處設於第1座。

1980年代初期,為改善全港公共屋邨居民的生活環境,政府決意把徙置區等乙類屋邨重建成甲類屋邨,本邨便正式踏入重建之路。分屬雙工字型和舊長型的翠楠樓和翠楊樓,於1981年落成,以安置隨後因受重建影響的本邨居民;承屋邨道路翠屏道有「翠綠的屏風」之意,配合樓宇不再以數字命名,所有新型大廈的名稱也以「翠」為首,並配上一個樹木名字。

1986年至1999年,本邨重建工程分階段竣工,徙置大廈拆卸後,加上覆蓋明渠和部份新開闢土地,共建有24座新式住宅大廈、市場、購物商場、停車場、學校校舍及康樂和休憩設施,大大提升了居住環境質素;其中,位於翠桃樓基座、樓高兩層的Tsui Ping Market率先投入服務。

1991年,屋邨辦事處由第1座地下搬遷至翠桉樓平台;隨着該座徙置大廈的拆卸,標誌着觀塘(翠屏道)邨步向歷史,本邨正式更名為翠屏邨。同時,Tsui Ping Shopping Circuit迴廊式商場亦正式開業,在翠榆、翠桉、翠柏、翠梓、翠柳樓的基座共兩層,及位於翠榕樓前專為開設酒樓的建築物;得到大型連鎖集團如牛奶公司實惠集團美心集團中銀香港大昌食品OK便利店等,及一些以小本經營的衣、食、住、行相關的行業設立店舖;購物商場的出現,完全取代了過往徙置區時期於地面販賣各式各樣物品的生活模式。同年10月15日,翠屏邨第四期樓宇及商場揭幕,由房屋署副署長孟志凌主禮。

1991年,少部分秀茂坪下邨遷置戶正式遷入翠桐及翠松樓安置單位。

1994年,在第7至10座原址上興建的5幢新十字型樓宇命名為寶珮苑,並被納入為「居者有其屋」計劃第15期丙屋苑之一,翠屏邨居民可優先以綠表申請該屋苑,於翌年入伙。同時,位於翠楠樓對面的購物商場落成,有大家樂7-11便利店等進駐。

1995年,翠屏邨重建第十期分兩個階段落成(而第二階段樓宇在1996年3月落成,部分單位用於安置觀塘區公屋重建項目住戶,但延誤一年才正式開始編配),屬當時最新的和諧式樓宇。樓宇名稱並沒刻意採用樹木名字,分別以同樣以木部部首的漢字 - 「樂、杭、杏、榮」作名。

1996年,分拆為翠屏南邨翠屏北邨,以便管理;分界線為翠屏道南面迴旋處,以南為南邨,以北為北邨;前者的屋邨辦事處位於第十期停車場平台,後者則仍設於翠桉樓平台。

1998年,屬小型單位大廈的翠楣樓落成,為整個重建項目劃上句號。

2002年1月,翠屏(北)邨被納入為「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五期的屋邨之一,戶主可選擇以低於市價購入現住單位(翠楣樓除外)。

2005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同意出售旗下大部份屋邨商場權益予領匯房產基金,其中包括翠屏商場。

2009年,翠屏(南)邨外一段將軍澳道裝設隔音屏障工程竣工。

2010年,翠屏(南)邨屋邨辦事處由第十期停車場平台遷往翠松樓;同時,該邨所有樓宇進行翻新工程[1]

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8月11日,翠屏(南)邨所有大廈作外牆翻新工程。

影片

【HK 4K】觀塘 翠屏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