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耿村民间故事

耿村民间故事,流传于河北省藁城市的传统民间文学, 被誉为"中国民间故事第一村。[1] 耿村民间文化是藁城市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汉族民间文化,耿村故事包容万象,上自开天辟地神话、风物传说,各朝各代的人物和史实传说。正所谓"耿村故事甲天下,口碑历史冠中华"。

目录

背景

耿村仅有280多户,耕地1300亩的平原小村, 明朝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派该县靳氏七人前来看坟守墓,渐渐形成村落。初称看坟庄,后嫌不雅,改为耿村。[2]

简介

耿村曾经西接山西阳泉、东达山东德州的车马大道横亘东西,耿村成了这条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朱元璋时就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说法。南来北往的商人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奇闻趣事讲给耿村人,耿村人也把自己的故事、笑话讲给他们听,久而久之形成了丰富的耿村民间口头文学。

耿村民间故事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混沌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到抗战以来的英烈传奇和当代的新人新事。代表作品有《砂锅记》《三代人比美》《兰桥断》《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来历》《抗日英雄郭大娘传奇》等。 截至目前,已记录、整理出耿村民间故事六千馀万字, 编印内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间故事集》5部,公开出版了故事家专集《花灯疑案》(靳景祥讲述)、《兰桥断》(张才才、侯果果夫妻讲述)、《秀姑》(耿村女讲述者讲述)、《卧牛山恩仇》(王玉田、王仁礼父子讲述)、《靳正新故事百篇》(靳正新讲述)等5部,出版研究性著作《耿村民俗》和《耿村民间文学论稿》、《中国耿村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三部,精选出版了耿村93人的作品《耿村故事百家》一部。

1999年8月出版了455万字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是耿村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及研究成果之集大成,更是一部对开发民间文化宝库具有典范意义的扛鼎之作。耿村民间故事现象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日本等外国学者曾专程到耿村考察,还举办过国际学术研讨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耿村故事记录了一个具有典型的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历史,有著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堪称一座"金矿"。 自1996年始,耿村曾三次共接待了150馀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访问和文化交流。1995年,耿村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故事之乡"。

传承保护

2006年5月20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3],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按照国家文化部规划建立的“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

国家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3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级:扬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334个市级非遗名录;

县级:高邑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德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衡南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285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