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使徒教堂
聖使徒教堂(Ἅγιοι Ἀπόστολοι, Agioi Apostoloi),是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一座大型基督教堂,建於550年。它是拜占庭帝國的第二大教堂,僅次於聖索菲亞大教堂。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於奧斯曼帝國之手後,聖使徒教堂曾短暫成為東正教普世牧首的駐地。1461年,穆罕默德二世摧毀了聖使徒教堂,僻出空間建造法提赫清真寺。
目錄
歷史
最初的聖使徒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興建於330年,他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往君士坦丁堡。到他337年去世時教堂尚未完工,由他的兒子和繼承者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完成[1],他將父親的遺體安葬於此。這座教堂供奉耶穌的十二門徒,皇帝打算將所有使徒的聖髑都收集在這座教堂,但是只收集到了聖安德烈、聖路加和提摩太(後兩者並非十二門徒)的聖髑。
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間,這座教堂已經被認為不夠宏偉,於是在原地建造了新的聖使徒教堂。歷史學家普羅科匹厄斯認為是查士丁尼重建,但是作家Pseudo-Codinus 認為是狄奧多拉皇后重建。新教堂的建築師是 Anthemius of Tralles 和 Isidorus of Miletus,在550年6月28日祝聖。君士坦丁和三位聖徒的聖髑重新安葬在新教堂內,查士丁尼和他的家人的陵墓修建在教堂北翼的底部。
在700多年內,聖使徒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的第二大教堂,僅次於聖索菲亞大教堂。但是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城市最古老的部分,而聖使徒教堂位於大大擴展後的帝國首都的中心部分,主幹道 梅塞大道上,因此是城內最熱鬧的教堂。大多數皇帝、許多牧首和主教都埋葬在這座教堂內,在數百年間,他們的遺體受到信徒的尊敬。
敘述
據該教堂所稱,最珍貴的聖髑是聖徒安德烈、路加和提摩太的頭骨,此外還有金口若望和其他教父、聖人和殉道者的遺物。該教堂還擁有一部分「鞭打柱」,據稱耶穌曾被捆綁和鞭打。多年來,教會收到信徒捐贈的大量金,銀,寶石。
參考文獻
- ↑ Freely, J., & Çakmak, A. S. (2004) Byzantine Monuments of Istanbu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22 pages (page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