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胭脂山此山产一种花草:胭脂草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还有的史书上说,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由张骞出使西域之行时引出。为了彻底弄清楚,查了《辞源》,才知道: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所以,到现在张掖市修缮卧佛寺还是用这种染料,涂抹雕梁画栋。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1]
地理环境
地质
焉支山地层为古生代寒武系碎屑岩组成。奥陶纪早期,焉支山也开始隆起,接受浅海沉积,并有火山喷发。祁连、焉支和龙首诸山的上升不止一次,与之相邻的走廊地区不断下沉,堆积了巨厚的陆盆沉积。侏罗纪(距今1.95-1.35亿年)境内形成一些零星的山间盆地,有煤的堆积。
下二迭纪焉支山系分布在花草滩、东水泉、新河、平坡、焉支山、晾高山、峡子山一带,与石炭系相伴生,为陆相碎屑岩沉积,也是重要的含煤地层。岩性为黄绿色砂质页岩及砂岩为主,砂岩中云母含量丰富,地层厚度18—119米,一般20~30米,整合或假整合于上石炭统之上。
焉支山西侧广泛分布白垩系岩层,也分布有侏罗系岩层,含有煤层。白垩系岩层下部为紫色页岩或泥岩及薄层砂岩。厚376.93米,上部为灰黑色纸片状页岩夹薄层细砂岩。其中发现昆虫化石及植物化石。岩层厚195.5米。焉支山西部分布有加里东中期石英闪长岩,呈岩基、岩株产出,岩体中部出现闪长岩。
在地质构造上,焉支山属峡子山-焉支山背斜,为山丹槽地南缘隆起带,轴向北45度西,延长约25公里,两端出露寒武系,中间隐伏。红寺湖的白垩纪双窝铺张扭性断裂断层向南进入山丹槽地的新河西头至焉支山西缘,断层落差大达60一200米。
地貌
焉支山属于高山地貌,呈近东西向,山体浑圆,北坡较南坡平缓,有天然林木。山间断层泉水流露。北与龙首山南支相对峙形成了河西走廊地势高峻狭窄的蜂腰地,长12公里,最窄处为1公里(俗称十五里山口)。 形成浑圆平坦山地,西北坡较平缓,四周多山前冲积扇。
焉支山为一系列的平缓山脉和山间盆地。在海拔2500米左右,多“V”形狭谷,山坡陡峭;在海拔2600米至3000米之间,阴坡有成片天然乔、灌林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场;在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呈高山寒漠。
东部、西部、南北为冲积平原。冲积平原位于龙首山与焉支山之间,四周为低山丘陵环抱,故又称山丹盆地。包括清泉乡全部和东乐、位奇、陈户乡部分地区,为山丹县主要农业区之一。海拔1556-1950米,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坡降1%,地形较平坦。水系流向与平原展布方向一致,河谷宽阔,刻切深度2~3米,地表覆盖着1-3米亚沙土,土质肥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地带。焉支山南北两侧分布冲积倾斜平原。从南至北有大马营滩、黄草滩、于定滩、花草滩、青羊口滩和绣花庙滩等。东南部永昌县为大河坝滩。海拔2400-3200米,向西北倾斜,地势较平坦,土层较厚,植被较好,宜于发展畜牧业。石岗墩滩和山羊堡滩海拔1600-1800米,属砾石戈壁平原,植被稀疏。
焉支山西北侧与龙首山东南支脉形成水泉子峡,峡口全长10公里,最宽处3.5公里,最窄处2.5公里。甘新公路贯穿东西,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必经之道,也是外侵进犯,我必守,敌必争之要地。此峡便于机械化部队运动,有疏散隐蔽,攻防作战的天然依托,但水源、天然植被缺乏。
气候
焉支山位于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近沙漠,植被差,多裸露山地、丘陵,属大陆高寒半干旱气候。具有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湿度小,无霜期短,自然灾害较多等特点。春季升温慢,天气多变,风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倒春寒。夏季不甚炎热而短促。初秋天气较好,天高气爽,但降温快,中秋节左右易出现寒潮,草木凋谢。冬季寒冷而漫长。
因海拔高度,气候南北差异较大,山前冲积平原区,地势较平坦,海拔1550-2300米。年平均气温为7—3℃,月平均气温3—10月为12.6℃,11月到次年2月为一7.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一33.3℃(1955年1月8日),极端最高气温37.8"C(1973年8月9日);最热年1953年平均气温6.9℃,最冷年1967年平均气温4.8℃。降水条件较差,年雨量195毫米,最多年1979年274毫米,最少年1962年115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49.9毫米(1979年7月26日)。每年平均有68天雨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0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67天,干旱指数为8.03。雨季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冬春为旱季,年蒸发量为2252毫米。年平均风速2.6米/秒,最多风向为东南风,次多风向为西北风,≥8级大风平均每年有17次,最大风速达28米/秒。无霜期平均151天,无霜冻期138天。
沿山区由于焉支山和祁连山影响,多偏东南风,频率达41%,其次是偏西风,频率15%。焉支山顶背阴处积雪终年不消。
传说
据说匈奴单于的王妃阏氏,每天都要到胭脂山的神涝池掬一捧水,洗洗脸,梳梳头,然后采一束金露梅和银露梅回到营地,送给她的夫君。霍去病攻打胭脂山的时候,得到了匈奴的祭天金人,也俘获了阏氏。就在一个十五的夜晚,阏氏偷偷地溜出来,揽起佩环丁冬的长裙,跳进了百花池。有人说从那以后,每到十五的黄昏,一轮蓝月亮便浮出水面,像一朵菊花,静悄悄地开在胭脂山的峡谷。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总想去领略一下貌若天仙的阏氏曾经驻立过的百花池,总想去看一看霍去病当。
景点
胭脂山又名焉支山,是祁连山之北的一个独立山体,扼河西走廊咽喉要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不断。因此,这里也留下了一段段传诵至今的千古佳话。而如今的胭脂山,则以它碧峰千绕、松柏交翠的奇妙风景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尤其每到夏秋季节,这里络绎不绝的游人本身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夏季胭脂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花烂漫,五彩缤纷。清风拂面,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地势平坦,如茵的草地,象似一块大地毯。湛蓝湛蓝天空下的,白云低低的滑动,似乎伸手即可摘下一片。在这里不由自主地想唱:"蓝蓝的天上白云漂,白云下面马儿跑……。"在这里真的亲眼见到了诗句的魅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山脚下是闻名中外的山丹军马场,每年7-8月间,在山丹军马场领略草原风光最为舒心。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被终年不化的冰雪覆盖着,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而草原上的万顷油菜花一望无边,微风吹来,花涛汹涌,宛如钱塘江潮水,一浪推过一浪,滚滚向前;又如万马奔腾,再加上蓝天白云下一群群牛马的点缀,会使人产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如入梦境的感觉。
冬季,若有机会去胭脂山领略一下这古丝绸古道上的林海雪原景色,又是另一番情趣。在胭脂山上,一般每年十月底以后开始下雪,几场雪下来,满山遍野银装素裹,洁白的雪面上映衬这交错的松影,松林中静悄悄的,即使偶尔从树枝上落下一瀑积雪,也显得那么优雅、文静……
胭脂山的冬季虽千里冰封,但却并无严寒。由于山林级森林的阻挡,冬日里的阳光照射着山林和大地万物,总给人几分暖洋洋的温馨。难怪李白说:"虽居胭脂山,不道朔雪寒"。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人都会扶老携幼、全家朝山观景。平时沉寂的胭脂山。一时热闹非凡……游人们在林中、在草地、在溪边席地而坐,或谈古论今、或举杯高歌。登山远眺,放眼祁连,遥望起当年霍去病当年大战匈奴,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
胭脂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胭脂山的美丽宛如溯回岁月源头的彩虹!数千年来胭脂山上,蹄声铿锵。阏氏的容颜、霍去病的疆场、采花女的诉说、放牧人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