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禮既可以指茶的禮儀,還可以指的禮品,是古代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傳統婚禮中「奉茶」「交杯茶」等儀式,為「茶禮」。在舊時,男子托媒人向女方家送聘禮時,聘禮中必須要有茶葉,所以,傳統民俗中把女子受聘叫「受茶」,聘禮也稱之為「茶禮」。 [1]

在中國各民族中至今仍在流傳。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雙方確定成婚日期後,男方要送茶、鹽、酒、肉、米、柴等禮物給女方,拉祜人常說:「沒有茶就不能算結婚。」婚禮上必須請親友喝茶。白族男女定婚、結婚都要送茶禮.雲南中甸一帶的藏族青年,在節日和農閒時,打好酥油茶帶到野外聚會,遇到姑娘們便邀請人座,如看中對方,可借敬茶的機會,搶過對方的帽子,然後離開人群,進行商談,如不同意作配偶,就將帽子拿回。侗族在解除婚約時,採用「退茶」的儀禮。

  • 中文名 :茶禮
  • 外文名 :Tea Ceremony
  • 別 稱 :茶銀類 型聘禮的一種
  • 拼 音 :chá lǐ注 音ㄔㄚˊ ㄌㄧˇ
  • 茶道術語 :茶道的六大外延之一
  • 相關產品 :烏龍茶鐵觀音
  • 主要產地 :安溪長坑

茶禮歷史

茶葉與婚禮結緣,始於唐朝。當年,文成公主入藏時,嫁妝中便有茶葉。之後,茶葉便與金銀首飾一塊成為出嫁時的必需品,並逐漸成為婚俗禮儀的一部分。 [2] 到了宋代,由於茶樹「植而罕茂」(古代種植技術較差,凡是移植的茶樹都長不好),使茶被賦予了程朱理學從一而終的寓意。茶由女子的嫁妝禮品轉變為男子求婚不可缺少的聘禮。

在明清時,更是形成了成熟而盛行的茶禮風俗。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記載,「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清《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更是有王熙鳳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

敬茶時只沏七分滿

紅茶待客時,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邊,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準備一包砂糖和奶精,將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喝茶的環境應該靜謐、幽雅、潔淨、舒適,讓人有隨遇而安的感覺。選茶也要因人而異,如北方人喜歡飲香味茶,江浙人喜歡飲清芬的綠茶,閩粵人則喜歡釅郁的烏龍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獨特的,也可以用簡單質樸的。

當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禮還禮,雙手接過,點頭致謝。品茶時,講究小口品飲,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於意會而不可言傳。另外,可適當稱讚主人茶好。壺中茶葉可反覆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飲盡,主人可為其續茶,客人散去後,方可收茶。琛甌洗塵 [3]

沏茶是家庭禮儀中待客的一種日常禮節,也是社會交往的一項內容,不僅是對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體現自己的修養。

傳說我國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甌,乃景德鎮人,以制茶具而聞名,他制的茶具美觀、耐用。可是一個惡毒的巫師知道後,念了一道毒咒,毀壞了茶具。要解開這道咒語,需有一名年輕人投入燒茶具的爐火。於是,琛甌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語解開了,茶具恢復原樣。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第一次茶水稱為「琛甌洗塵」。如今,「琛甌洗塵」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後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塵」二字,以表達對客人的尊敬。

中國人習慣以茶待客,並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比如,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邊談邊飲時,要及時給客人添水。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飲。 日本有茶道,其實它起源於中國。茶藝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中國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種,有嚴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後,主人取出茶葉,主動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客人則依次傳遞嗅賞。

溫壺。先將開水沖入空壺,使壺體溫熱。然後將水倒入「茶船」一種紫砂茶盤。

裝茶。用茶匙向空壺中裝入茶葉,通常裝大半壺。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餚。倒水、續水粗看似乎是比較簡單的,但卻是體現對賓客文明禮貌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因而對倒水、續水有其具體的要求和操作規範。

服務員為賓客倒水、續水時,須先敲門,經同意後才能進入客房、會客室或會議室。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歸向把手一邊,左手帶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續水,應用左手的小指和無名指夾住高杯蓋上的小圓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從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後,側身把水倒入杯中。

基本含義

茶禮

通常茶禮為古代男方向女方下聘,以茶為禮,稱為「茶禮」,又叫「吃茶」。明人許次紓《茶疏》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猶名其禮為下茶,亦曰吃茶。」因茶樹移植則不生,種樹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為堅貞不移和婚後多子的象徵,婚娶聘物必定有茶。[4]

有許多相關的記述:

宋代著名詩人陸游老學庵筆記》說:「男女未嫁娶時,相互踏歌,歌曰:『小娘子,葉底花,無事出來吃盞茶。』」

元曲選·包待制智賺生金閣》:「我大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花花彩轎門前擠,不少欠分毫茶禮。」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今年這個冬,要尋一個可以端茶禮、結婚姻的好日子,竟是這樣難!」

從訂婚至結婚,常舉行下茶、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各種儀式。《儀禮·士昏禮·疏》謂此乃「三茶六禮」。

江南一帶的百姓雖然種茶養蠶,但卻並不常喝茶,也很少有穿絲綢的服飾。百姓對茶有着一種天然的尊敬之情,他們認為「茶」是一種只在祭祀時才使用的尊貴之物。借用這種「茶為尊貴正式」的概念,所謂的「茶禮」,指的是結婚的聘禮,代表着人們對婚嫁之事的敬重之心。

茶道術語

陳香白說茶道有『七義一心』。茶禮是其諸義理之一。

負水齋說:所謂茶禮,就是一種以茶為媒的人們借茶事活動在一起共同修身養性的生活禮儀;茶禮是一種在飲茶的特定環境下,相關人員約定成俗(或大宗師的倡導下形成)的行為模式,它是在人們的『趨同』意識下形成的;茶禮是當事人通過參與有秩序的置器、控制水火、沏茶、品飲茶湯,互增情誼、交流學習及增進社會意識的行為模式及其方法論。

茶禮是茶道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茶道中,茶禮是與茶藝(後茶藝)聯繫最為緊密的部分之一。茶禮的載體是茶事活動的全體人員,也就是說『茶禮的中心是人』茶禮的目的是以茶為媒、以茶事為契機,溝通思想、交流感情;與茶禮緊密相聯繫的茶藝,它的中心是「茶(從干茶到茶湯到煥發為茶人的茶情等)」,它的首要目的的養生,主要要求治茶人對茶理的通曉。至於茶情,它的產生則依賴於飲者們各自的藝術修養。

在二十世紀時,現代人類學家們認識到人類有着兩種交織着存在狀態:「物質存在」與「精神存在」,認識到人類是由兩種要素構成的:一個是動物的,一的是文化的。因為,人類有着兩種基因:動物基因與文化基因;於是人類學的研究有了「體質人類學」與「文化人類學」兩大方向。

現代茶道研究的方向與分類同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有相似之處。

現代茶道要解決的問題有兩點,一個是提供科學養身的飲茶方法,另一個是提供人格修煉的方法。也就是茶道是能夠促進人類高質量地「物質生存」和「精神生存」的方法論。簡言之,茶道體系中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養身與修身。從現代人類學的認識來看,茶禮與茶理就是分別解決飲茶人群(人類的一部分)兩種需求的方法。茶禮解決精神需要,茶理解決肉體需要。顯而易見,茶文化學者陳香白是認識到茶禮是解決人們精神需要的作用的茶道義理。

茶禮作為一種日常生活禮儀,它也是社會禮儀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穩定社會秩序、協調人際關係的功能。它來源於中國幾千年的『尊老敬上』和『和為貴』的文化思想,是人類在漫長的飲茶歷史中積澱下來的表達情感的慣用形式。

『茶禮』在於茶事活動,是把茶道精神形式化、規範化、制度化。作為制度與規範,它是茶事引導和茶道思想體現的方法之一,是維護茶事相關人員之間交流溝通的各種禮節儀式的總和。作為茶事的制度與規範,它是需要茶事活動全體人員共同實施、維護的。

作為社會之禮,可以維護社會秩序;作為茶事之禮,可以維護茶事相關人的情誼秩序。茶禮是什麼?茶禮是人倫之禮;茶道是人倫之道。茶道人道,茶道仁道。人通茶理為要道;人通茶禮是要道。『茶禮』是通向幸福的橋!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