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峰鎮
蓮峰鎮地處福建省西部,是連城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35.4平方公里,總人口60309人,轄17個行政村、10個社區,分別為:李彭村、大坪村、楊屋村、洪山村、南前村、李坊村、江坊村、姚坊村、城西村、西康村、姚坪村、鷓鴣村、朱坊村、蓮花村、新興村、李興村、赤嶺村、東街社區、南街社區、西街社區、北街社區、栗園社區、蓮西社區、豸峰社區、百花社區、蓮南社區、龍康社區。建文公路縱貫鎮境,連城機場在鎮南5千米處。地處連城縣城區,系沙溪(閩江之流)的發源地。鎮內大部分為平原,海拔多為380米左右。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15.9小時。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3630公頃,常住人口 44845人。[1]
中文名: 蓮峰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連城縣
地理位置: 閩西
面 積: 35.4 km²
下轄地區: 10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蓮峰鎮大橋下路48號
電話區號: 0597
郵政區碼: 36629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4845人(2017年)
機 場: 連城冠豸山機場
火車站: 連城朋口火車站
目錄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6日,隨着縣城的解放,建立了蓮峰鎮人民政府。1958年公社化時,改名為超美公社,不久又復設蓮峰鎮。1961年又與附城合併為城市公社,不久又分為蓮峰鎮。1969年再次與附城公社合併為城關公社。1976年成立城關鎮,1984年10月改名為蓮峰鎮。1993年9月撤銷文川鄉,將附城17個村劃入蓮峰鎮。
舊城
宋紹興五年(1135)始築土牆300丈(平方丈)。周長1里140步(古人謂左右兩足向前各跨出一次為步,1步相當於1.2公尺)。城內面積約0.033平方公里。乾道二年(1166)設城門3道,東稱朝京門,西名騰驤門,南為龍川門。淳祐三年(1243)始以磚石拱築城門。明正德四年(1509)擴建為四大城門,東稱寅賓門,西稱秩西門,南稱安阜門,北稱拱北門,另瀕文川河支流清溪之旁,設2小門,即東水門(名福汲門)、西水門(名清泰門)。正德九年(1514)改築磚牆,770餘丈,城內面積比之紹興初建時擴大了1倍多。五年後,在縣署後建雄鎮樓1座。嘉靖二十三年(1544)在臨河東側建安東樓1座,城區規模基本定局。此後雖然有損有修,但直至清末民國初年並無多大變化。
民國16年(1927),文亨人羅藻擬修建連城至朋口公路,第一次拆去西水門一部分城牆。但牆雖拆去,而路卻未成。民國23年(1934)以後,相繼修通連城至龍巖、永安、寧化等地公路,又拆除了一部分城牆。民國28年(1939),抗日戰爭期間,擴大街道,再拆南門至東門一段城牆,城區開始向外延伸。
城內劃分為崇儒、富壽、迎恩、擢桂、凌雲5坊。城區街道有十字街、正街、上街、下街、水南街、小街、城上、城下、西門街、桑屋街、謝屋街、東水街、西水街、上廟街、上廟背、學前街、塔下街、周屋街、吳屋街、閘口巷、橋下街、廟前街、城牆窩等23條大小街巷。但路面窄小,多為卵石或條石鋪砌,房舍古樸矮小。
公署(宋、元稱公署,明、清稱縣衙,民國以後稱縣政府)在城內北側,公署前為譙樓,儀門以內是縣令視事正堂(亦稱公堂),東、西兩側有吏、戶、禮、兵、工、刑6大房,獄廳和縣丞、主簿、典史等官吏的衙署及各類倉庫,還有縣令和吏員的客廳、宿舍、書房等(題額有堂、廳、樓、閣、軒、館、亭、司等名目)。此外,寅賓館、惠民局、稅課局、巡檢司等,設於縣署附近。
公署外還有孔(文)廟、縣(儒)學齋舍、學署(教諭衙)、禮樂局、試院(原漳南道分司舊署改)和文明書院(明代縣令徐大化改),培元書院和五賢書院、師竹書院(建於冠豸山上)等。民國4年(1915)利用儒學齋舍、禮樂局、明倫堂等創建縣立中學。民國27年(1938)華僑周仰雲捐資在東門興辦明恥中學一所。整個縣城,歷經宋、元、明、清、民國各代,多次損毀和修復改建,而逐步有所擴大。
城區
新中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駐地仍在蓮峰鎮,連城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40年的辛勤經營,從原來0.3平方公里的城區拓展到3.47平方公里,比舊城區擴大了10倍。1987年,鎮內有4個街道居民委員會,人口18065人,每平方公里5206人。
主要街道有橫貫東西的北大路,縱貫南北的環城路和從北大路中段縣政府門前直貫南門文川橋的中山路(又稱南大街)及文川橋頭向東通向連城一中的東大街等。以北大路為主幹道,東與環城路,西與中山路交叉形成兩個十字街口。
環城路是1953年徹底拆除舊城牆時,沿東部城牆腳新辟的一條大道。從此連寧線長途客貨車不再穿城沿街而行,緩解了市區人車相雜的擁擠現象。接着又對東街、南街、西街在保持原有建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部分整修、改建、拓寬截直。
1957年後,鎮內陸續創建了化工、食品、煤炭、電力、機械、建材、印刷和紡織、注塑、鞋革等工業門類。隨着工業的興起,金融、商業、郵電、交通、服務行業、文化、教育各類設施迅速發展,城區不斷擴大。
1969年城內北大路首先進行了改造和擴建。1984年春北大路繼續向西延伸,闢建西段新大道,直抵西山新村生活區。1985年秋又向東擴展,新建北大路東段,以通省十佳風景區冠豸山,全線總長1888米,寬16~22米,成為銜接城區東西兩端的筆直幹道,是縣城政治、經濟的主動脈。商業、外貿、金融、郵電等大樓鱗次櫛比、綠樹農蔭、婆娑相接。
縣委、縣府機關在北大路中段北側,中山路(南大街)口。新中國成立後,在舊縣署基礎上,逐步改建、擴建新的辦公大樓和幹部職工宿舍樓,至1987年底,達37576平方米,占地面積達60餘畝。
1979年以後,在改革開放、搞活經濟中,連城工商企業、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等事業迅速發展。1986年4月開闢了連城←→福州航空客運業務。1987年郵電部門在縣城敷設地下電纜、安裝自動電話接線設備,實現了與外地直撥電話通訊。並在原有國際電話線路(1956年修建連城機場時開闢)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國際電訊、電話的往來業務。同年決定在北大路東端修建東環路,1990年建成通車。
地理環境
蓮峰鎮地處城區,境內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冠豸山;有龍巖冠豸山機場,319國道和204省道從境內通過,交通便利,區位獨特。蓮峰鎮地處連城縣城區,系沙溪(閩江之流)的發源地。鎮內大部分為平原,海拔多為380米左右。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15.9小時。年均降雨量在1600~1700毫米。蓮峰鎮轄17個村委會和7個居委會,城區現有主要街道6條,其中有長達3公里、寬28米的北大街直通國家級風景區「連城冠豸山」;有長5公里、寬40米「連文十里長街」一條。城區內水、電充足,郵電通訊方便,有程控電話1.31萬門,道路鋪裝面積335000平方米。
人口數據
2017年,常住人口44845人。
經濟發展
蓮峰鎮自古以來是連城縣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商業貿易活躍,有農貿市場4個,總面積4800平方米。全鎮有商業戶1875戶,2001年集市貿易成交額0.96億元。2001年,蓮峰鎮社會總產值41200萬元。全鎮境內有鎮辦企業18家,國有企業4家,私營企業15家。其中省級先進企業福建連城百花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連城彩印廠、北京啤酒廠連城分廠和紹同川食品廠設在該鎮。在工業方面,有五金機械、日用塑料、食品加工、竹藤工藝、雕刻工藝、印刷、服裝、紡織、電力、製鞋、建材等行業。在農業方面已形成水稻、水果、蔬菜、食用菌、水產等商品生產基地。蓮峰鎮圍繞「旅遊興鎮」和「工業立鎮」兩大戰略,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和特色產業。非公經濟迅速發展,房地產市場日益活躍;連城紅心地瓜干是當地的傳統優勢產業,加工科技含量日益提高,銷售量逐年攀升;連城白鴨聞名全國,市場潛力巨大;根雕、竹木工藝精湛,形成一種新興產業,產品暢銷國內外。面積10.5平方公里的省級蓮冠工業園區和120畝地瓜干加工園區座落我鎮,為抓項目、上工業、促發展提供良好平台。2018年上半年蓮峰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億元,鎮財政收入達4084萬元。個私企業25005戶,其中餐飲業2221戶,家庭旅館業167戶,旅行社19戶,根藝創作業228戶。蓮峰鎮三產規模以上企業37家,招商引資已完成新簽約項目3個,在談項目4個。項目征遷方面蓮峰鎮上半年完成土地徵收約242畝,簽訂房屋徵收協議83戶,累計發放土地與房屋徵收補償款7031萬元。
基礎設施
蓮峰現有中等專業學校3所,省重點中學1所,完中1所,初級中學2所,職業中學1所,中心小學4所,完小15所,幼兒園19所。在校學生12403人,教職工892人。全鎮有文化娛樂場59個,其中影劇院3座、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個、文化室21個、老人活動室4個、醫院2所,衛生院1所,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攝影、燈謎、游龍、踩街、舞獅、十班彈唱、琴棋書畫、戲劇彈唱等。
交通運輸
蓮峰鎮有東往永安市的205國道,南往廈門市的319國道,西往長汀和江西瑞金的319國道,北往清流、寧化的「連寧」線省道。此外還有開往福州、廈門、南平、三明、廣州等地的班車。全鎮現有運輸單位3家,每日有開往泉州、廈門、漳州、梅州、龍巖、永安、長汀、上杭、三明、寧化、清流、明溪、將樂、南平、福州等地班車36班次。
革命傳統
蓮峰具有優良的革命傳統,1930年1日,朱德同志率領紅四軍進駐蓮峰鎮,在西門金山祖廟召開群眾大會,在吳家當店召開紅四軍一、三、四縱隊軍事會議,並幫助建立紅色政權。1931年,在蓮峰鎮團結巷羅家老屋建立了連城縣蘇維埃政府。紅軍北上抗日後,蓮峰鎮不少優秀兒女為革命隨軍北上或堅持鬥爭,為革命作出巨大犧牲和貢獻,使蓮峰鎮成為一塊「紅土地」。
名優產品
蓮峰名優產品令人嚮往。「中國連城紅心地瓜干之鄉」,該產品始於清末,具有色澤鮮明、黃中透紅、晶瑩光潔、韌而不沾、味甘氣香、營養豐富等特點,列為閩西八大幹之一,聞名國內外,暢銷東南亞地區和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
慈姑,又稱蔬卵。是蓮峰鎮產量較豐富且又著名的土特產,曾有「西門蔬卵」與「北門馬薺」齊名,主要在省內暢銷,也遠銷廣東潮州、汕頭和香港等地。荸薺,俗稱馬薺。蓮峰鎮是馬薺的重要產地。「北門馬薺」,自古以來就馳名全縣,其特點是芽短粒大,表皮紅薄,質白如雪,肉嫩甜脆,嚼之無渣。產於冬季,適銷於夏令。現已加工成馬薺粉,遠暢東南亞和香港等地。
「中國連城白鴨之鄉」,是連城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在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下,培養而成的地方優良品種。它的肉質鮮美,卵肉兼用,含脂率比北京鴨低,對麻疹等熱症具有良好的療效,是深受群眾歡迎的滋補品。連城白鴨主要特徵是:體軀細長輕巧,全身羽毛潔白而緊密,嘴呈黑色(公鴨呈青綠色),趾蹼均為褐黑色,爪烏黑色。
旅遊資源
蓮峰又是一個旅遊勝地,冠豸山,舊名蓮峰山。坐落在蓮峰鎮東郊1.5公里處,平地立,風景秀麗。為閩西第一勝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1993年經國條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區,4A級旅遊區。冠豸山,有蒼玉峽、松風亭、半雲亭、丹梯雲棧、滴珠岩、桃源、芳蘭谷、芙蓉坡、修竹徑、活泉岩、金字泉、一線天、玉女池、蓮花峒、九曲文川等自然景觀。尚有竹安寨、馬頭山及山背無數幽泉深壑,奇峰怪古等勝地,東南1里余,是石門人工湖,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酷似一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險峰奇谷之中,倘若蕩舟攬勝,可見渴馬飲泉、水面浮舟、瘋僧戴帽、猴孫撞鐘等十幾處倒境扶疏的水面奇景。山中已發現保存完好的歷代摩崖石刻39處。明代名懦黃公甫在滴珠岩鐫刻「冠豸」二字,字徑數尺、矢勁鐵強;清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筆法雋永;民族英雄林則徐手筆「江左風流」題匾亦在山中。此山奇險中兼有幽秀,風光勝景既密集而又各具特色,令遊人如入仙境,有應接不暇之感。
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鎮十九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批准的2018年財政預算收入(稅收)為8205萬元,上解(稅收)支出8205萬元。鎮級財力預算收入2210萬元,鎮級財力預算支出為2210萬元。
2018年預算執行結果為:預計全年財政收入(稅收)8210萬元,完成預算的100.06%,比上年增收1205萬元,增長17.2%,上解(稅收)支出8210萬元。預計鎮級財力收入2879萬元,完成預算的130.27%,比上年增長32%。預計財政支出2833.46萬元,完成預算的128.21%,比上年增長22.49%。當年財政收支對抵結餘45.54萬元,歷年滾存赤字384.96萬元。
在預計的2018年鎮級財力收入中:預算內財力收入為2039萬元(財政體制補助和稅收分成以及各類專款),完成預算的135.93%,比上年增長37.77%。其他收入為840萬元,完成預算的118.31%,比上年增長19.83%。
在預計的2018年鎮級財力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67.24萬元(含行政、臨時人員的工資、補貼和社保、醫保等各類保險費以及公積金、車補等各類工資性支出,三公經費,人大經費,辦公費,差旅費,招待費及項目開發費,紀檢監察經費、安監工作經費等,其中:人大支出6.07萬元、紀檢監察經費6.36萬元、安監工作經費4.78萬元);衛生與計生事務支出219.55萬元(專項經費);公共安全支出(綜治)302.31萬元(其中:禁毒工作經費6.89萬元,其他綜治經費295.42萬元);教育管理事務支出44.47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6.68萬元(文化體育專項經費);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64萬元(含民政臨時救助專項經費等);城鄉社區管理事務支出532.08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544.55萬元(含村級組織補助、農林水部門專項經費等,其中:對村級組織補助157.65萬元、扶貧經費23.73萬元、河長辦經費13.19萬元);其他支出52.94萬元。
2018年度增加支出的原因是:1、追加工會、民政、經濟普查預算支出54萬元,2、從預算賬戶上一次性支出的各類專款190萬元,3、增加社區辦公經費、增加社區工作人員職數和標準、新增工作人員五險一金和補發2017年度的五險一金200萬元,4、綜治平安獎64萬元。
歷史人物
蓮峰人才輩出,主要有:董成南,早年畢業於北京政法大學,思想進步,投身革命後任紅四軍書記官,跟隨毛澤東和朱德同志率紅四軍到達連城後,1930年4月在連城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連城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1月光榮犧牲。沈邦翰,工人出身,1931年秋在城關關召開縣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連城縣蘇維埃主席,他在極端艱險的環境下堅持游擊戰爭,英勇善戰,1935年春在寧化被叛徒出賣,夫婦倆光榮犧牲。丘方,宋連城蓮城鎮人,字正叔,優於文學。性耿介,寶慶間住寧都丞,興學好士,政績著稱。此人已載入《中國名人大辭典》。丘鱗,宋連城蓮峰鎮人,字起潛。嘉定間除贛縣尉,有兼聲。歸值紹定寇發。郡搬攝令,劃計禦寇,率民登東田岩,全活甚眾,招撫使陳奏其功。郡知邵武軍。此人已載入《中國名人大辭典》。童能靈,清連城蓮峰鎮人,字龍儔,號寒泉,乾隆時主漳州芝山書院。有《周易義》、《冠豸山堂集》,此人已載入《中國名人大辭典》。吳海瀾,字子舟,蓮峰鎮人,生於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卒於民國5年(公元1916年),37歲中舉。他熱心地方事業,清光緒三十年與地方人士首先創辦東塔小學,後又創設文昌小學,任校長。民國2年,又與地方人士策商籌辦豸峰中學,得到縣知事張焯奎的支持,他被選為校長。後來奉省令豸峰中學搬遷城內,學生轉入縣立中學,他辭去校長職務,復任文昌小學校長,親自擔任語文、常識教學。他教學認真負責,深受師生歡迎。「全國優秀教育世家」童慶鳴,出生於1903年,蓮峰鎮北街人,1925年畢業於國立廣東大學,在學期間親聆孫中山先生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的新含義,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與汀屬同學、同鄉創辦《汀雷》刊物,撰寫和發表多篇文章,對喚起閩西人民革命覺悟和激發人民投入革命鬥爭的思想感情起了鼓動作用。1926年隨國民革命軍東路軍返閩參加革命工作。1944年後,歷任連城縣立中學、私立明職中學校長,解放後調任長汀一中教師,前後任教四十年,桃李遍及省內外,離休後連任五屆連城縣政協常務委員。童慶鳴一家五代十餘人從事教育工作,合計教齡三百多年。建國以來,一家三代,多人任教。他們嘔心瀝血為人民解放事業和培育人才,關心後輩的茁壯成長,作出無私奉獻。長男童廣華,連城一中外語教師;次女童蓮芳任浙江農業大學系主任、副教授;三女童美芳,縣實驗小學教師;孫童紀宏,連城一中教師。他們教齡均在30年以上,獲省、地、縣先進工作者稱號。次女蓮芳更為突出,曾多次獲省表彰和獎勵,先後在「中國家禽」、「農技經濟」等刊物發表十餘篇文章,其中一篇被選入國際論文。1991年由縣推薦經省教育工會確定轉報家庭教育基金「全國優秀教育世家」評委會,認為他一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起到激勵人們熱愛教育事業,世代從事教育工作的積極作用,評選為全省唯一的「全國優秀教育世家」。
榮譽
蓮峰鎮黨委政府先後被省委授予福建省安全社區、第十三屆(2015-2017年度)省級文明鄉鎮、市政府授予徵兵工作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授予2017年度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考評一等獎、2017年度縣級「平安單位」「平安鄉鎮」一檔鄉(鎮)。 [1
視頻
永善縣蓮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