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 (1987年電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華爾街》是一部於1987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發行,奧利弗·斯通執導,斯通和斯坦利·韋瑟共同編劇。
主要演員包括邁克爾·道格拉斯、查理·辛、達麗爾·漢納、馬丁·辛、特倫斯·斯坦普、約翰·C·麥金雷和哈爾·霍爾布魯克。影片講述了一位名叫巴德·福克斯的年輕證券經紀人不顧一切地想要成功,並下決心跟隨心目中的英雄哥頓·蓋柯,一個有錢且不擇手段企業掠奪的故事。
斯通拍攝這部電影來向他的父親羅·斯通致敬,後者是經濟大蕭條時期的一位證券經紀人。蓋柯一角被認為是融合多位人物於一體,包括歐文·莫里斯、丹尼斯·萊凡、艾凡·博斯基、卡爾·伊坎、阿什·艾德爾曼、邁克爾·奧維茨、邁克爾·米爾肯和奧利弗·斯通自己。同時勞倫斯·懷德曼爵士一角則是以英國金融家兼企業掠奪者詹姆斯·戈德史密斯為藍本。製片公司起初希望由華倫·比提來扮演蓋柯,但他表示沒有興趣,斯通想找理查德·基爾,可基爾也沒有接受。斯通最終選擇了道格拉斯,儘管其他一些好萊塢從業人員都建議不要請他來出演。
電影獲得了包括羅傑·艾伯特在內多位影評人的好評,道格拉斯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電影已經被視為1980年代的原型寫照,道格拉斯扮演角色的台詞「沒有比『貪婪』更好的詞語了」已經被證明有着激勵人們到華爾街工作的影響力,多年來仍然不斷有人們走到辛、道格拉斯和斯通面前,表示自己正是因為受到他們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所影響,而成為一位證券經紀人。
2010年9月24日,本片的續集《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上映,斯通、道格拉斯分別回歸擔任導演和男主角,辛也有短暫客串。
劇情
1985年,巴德·福克斯是傑克遜·泰納姆公司的一位初級證券經紀人,他極其渴望能往上爬,希望能早日成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哥頓·蓋柯那樣的人物,蓋柯是一位冷酷無情的華爾街傳奇玩家,人所共知的企業掠奪者,他的價值觀與巴德的父親卡爾可謂是南轅北轍。卡爾是藍星航空公司的一位藍領維修領班,也是該公司技師工會的主席,他相信成功是依靠工作和真正創造某種價值來成就的,而不是對他人的商品和服務進行投機來達到。
巴德在蓋柯的生日聚會上見到了對方並獲得了短暫的面談機會,他向蓋柯談起股票,但對方不為所動。巴德意識到蓋柯可能不會有意和自己合作,情急之下表示可以提供一些藍星公司的內部信息,這些信息是他之前和父親的一次隨興交談中無意得知的。蓋柯表示自己會考慮一下,巴德垂頭喪氣地返回自己的辦公室,卻驚喜地發現蓋柯下了一份收購藍星公司股票的訂單而成為自己的客戶。
蓋柯把一些資金交給巴德進行管理,但巴德通過老實的調研所選擇的股票都賠了錢。於是蓋柯反過來將巴德收入自己羽翼之下,但迫使他以任何必要的手段來發掘新的信息。巴德的第一個任務是暗中監視英國的一位執行總裁勞倫斯·懷德曼爵士,並且辨明其下一個目標。巴德得知懷德曼正在對一家鋼鐵廠競標。通過巴德的間諜活動,蓋柯賺了大錢,而懷德曼則被迫購買蓋柯取得的鋼鐵廠股份來完成他的收購。
巴德開始變得有錢了,享受着蓋柯所承諾的福利,包括位於曼哈頓上東城的一套頂層豪華套房,還有一個年輕貌美的金髮女友達麗恩,她是一位室內設計師。由於與蓋柯的交易獲得了大筆佣金,巴德在公司也得以升職,搬進了一間風景優美的角落辦公室。他繼續想方設計獲得內線消息,並且把朋友當作稻草買家利用來發財。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多筆交易引起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注意。
巴德向蓋柯提出一個新方案,收購藍星航空公司並將其擴張,巴德親自出任總裁,利用工會的讓步來節省開支。雖然巴德沒能說服父親支持自己和蓋柯,但他還是獲得了工會的多數支持。然而巴德意外得知蓋柯對於經營毫無興趣,他真正的計劃是收購後將整個藍星公司拆散變賣,來獲取公司退休金計劃中的現金,讓包括卡爾在內所有藍星公司的雇員全部失業,巴德或者的確能當上總裁,但他也會是該公司的最後一任總裁。雖然知道自己可以在這個計劃中發大財,但巴德卻無法接受自己的父親和看着自己長大的熟人全部失業,特別是他的父親又一次心臟病發。巴德決定還是選擇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放棄對導師的追隨。達麗恩拒絕加入對抗蓋柯的陰謀,那不但是她事業上的大恩客,還是她的前任情人,憤怒的巴德於是與她分手。
巴德制訂了一個計劃,先把藍星的股票價格抬高,後操縱其下滑。接下來他再和其他工會主席與懷德曼會面,並許以高額回扣來安排他買進藍星的控股股東權益。蓋柯意識到自己的股票正在暴跌,於是在巴德的建議下拋售了持有的所有藍星股份。然而蓋柯從晚間新聞得知懷德曼在買進藍星,他馬上意識到是巴德從中作梗。第二天,巴德得意洋洋地回傑克遜·泰納姆公司上班,但卻被在那守候的警察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人員以內線交易的罪名逮捕。他淚留滿面地被戴上手銬,在同事面前帶走。
不知過了多久,巴德與蓋柯在中央公園見面。蓋柯斥責對方在藍星事件中的所作所為,甚至動起手來,指控對方忘恩負義,兩人不歡而散。巴德在自己的身上藏有錄音設備,這一次見面的目標就是為了獲取證據幫助執法部門指控蓋柯。他把磁帶交給了政府,對方告知由於他的合作,政府可以立案起訴蓋柯,作為交換,巴德的刑期不會太重。之後巴德的父母開車送他到法院,卡爾告訴自己的兒子,他挽救藍星公司的做法是對的,雖然他還是很可能要進監獄。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中,巴德走上法院的台階去面對自己罪行的一個公正裁決,但至少現在他問心無愧。
主題
《華爾街》已經被視為對1980年代的一個原形寫照,尤以道格拉斯的那句「沒有比『貪婪』更好的詞語了」為甚[1]。電影通過把金錢和權力與單純和誠實相對抗來體現出大量的道德衝突,從而也提升了自己[2]。卡爾的角色代表着電影中的工薪階層,藍星公司機械師工會主席。他經常對大企業、金錢、強制藥物篩選和貪婪製造商等,一切他認為會對自己的工會構成威脅的人、事、物進行聲討。蓋柯對財富的不懈追求與卡爾·福克斯觀念之間的衝突形成了這部電影潛台詞的基礎。這一潛台詞可以被形容為兩位父親通過鬥爭來奪取對兒子道德觀念的控制權。斯通在之前拍攝的《野戰排》中也使用了這一概念。在《華爾街》中,努力工作的卡爾·福克斯和惡性競爭的哥頓·蓋柯都代表了父親。電影的製作人員把卡爾當作他們在電影中的代言人,在蓋柯無節制的個人哲學所帶來創造性破壞之中,一個仍然保持理性的聲音。
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場景是蓋柯在一次股東會議上的演講,他計劃要接手這家公司。從更廣闊的範圍上來說,斯通利用這個場景來給予蓋柯所代表的華爾街掠奪者們,一個把自己行為合理化的機會,蓋柯也令人難忘地做到了這一點,他指出美國企業在戰後的歲月里所累積起來的懶惰和浪費,並將自己視為一個「救星」。「貪婪就是好」這場演講的靈感有兩個來源。首先,蓋柯抱怨某公司管理人員僅擁有不到3個百分點的股權,而且也配有太多的副總裁職位,這一部分來自於卡爾·伊坎在對自己試圖收購的一家公司所做的類似演講。對於貪婪的辯護則是來自於1986年5月18日,日後將被判內線交易罪名成立的套利交易商艾凡·博斯基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典禮上所做的一次演講,他說,「順便說一句,貪婪其實沒什麼。我希望你明白這一點。我認為貪婪是健康的。你可以在貪婪的同時仍然自我感覺良好」。
《華爾街》沒有對資本主義系統提出全盤的批判,而是針對1980年代玩世不恭、急功近利的文化。電影中的「好」角色自己也都是資本家,但屬於更穩定和勤勞的那一部分。電影中有一幕蓋柯對巴德·福克斯有關辛勤工作的道德價值問題嗤之以鼻,並且援引自己辛勤工作了一輩子,到死都還是碌碌無為的父親為典型。羅·曼海姆是老好人導師的原型,他在電影開場後不久說,「好事有時候需要時間」,這指的是IBM和希爾頓。與此對應,蓋柯的「貪婪就是好」正是1980年代流行的典型短期信條。
參考文獻
- ↑ Ross, Brian. Greed on Wall Street. ABC News. 2005-11-11 [2013-07-03].
- ↑ Gabriel, Satya J. Oliver Stone's Wall Street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Economics in Popular Film (course) (Mount Holyoke). 2001-11-21 [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