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萤科(学名:Lampyridae)是鞘翅目(甲虫)里面的一个科,该科在全世界有2000多种。俗称萤火虫,又称火金姑 (闽南语)、火焰虫(客语)、游火虫(江苏)、亮火虫(四川)、火火虫(云南);古称耀夜、景天、熠燿等[1]

该科里很多种虫能发光,但并不是全部都可以。通常,只要有发光器官的甲虫,就会被称为萤火虫。所以,狭义的萤火虫单指萤科,而广义的萤火虫则包括光萤科(Phengodidae)和其他科的一些种。

萤火虫幼虫是属于肉食性,最常吃到的是小型蜗牛蛞蝓蚯蚓,水生萤火虫幼虫则吃贝螺

目录

特性

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求偶, 有些种类的萤火虫只有雄虫有发光器官,而有些种类则双方都有。有些种类的光是一闪一闪的,有些则是持续不断的发光。这种信号是因种类而异的,在长度和节律上都有所不同。北美的Photinus pyralis,雌性虫也有发光器官,雌雄识别的关键是雌虫在接收到雄虫光信号后两秒钟应答。而在另一些种类里面,这些甲虫会与周围的间断光信号同步,从外面看起来,整个树丛或森林就在同步发亮了[2]

所有萤火虫都只在夜晚发光,因为在日间它们的光不足以强到能吸引同类的注意。

发光原理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在萤火虫中的称为萤火虫萤光素(Firefly luciferin)),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3]。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萤火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4]

在虫的腹部下部有着很多白色斑块。其实是它的甲壳中对光透明的部分。在内部有一块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相关信息

中国古代认为萤火虫是由腐烂的草变化而成。据《礼记·月令[5]篇:“季夏之月……腐草为萤”。这种说法延续二千多年。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仍引陶弘景的说法曰:“此是腐草及烂竹根所化,初时如,腹下已有光,数日变而能飞。

视频

萤科 相关视频

萤科就是萤火虫肉食性,通常在夜间活动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萤光素被催化后氧化发光

参考文献

  1. 童年记忆里的莹火虫 ,搜狐,2018-09-11
  2. 萤火虫的求偶信号,行知部落,2020-1-23
  3. 神奇的荧光素酶,丁香通, 2013-10-30
  4. 十万个为什么 |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搜狐,2017-09-07
  5. 《礼记·月令》,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