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萨尔贡大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萨尔贡大帝

中文名: 萨尔贡一世

外文名: Sargonl

别 名: 萨尔贡大帝

国 籍: 阿卡德帝国

民 族: 闪米特人

出生日期: 公元前 2354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279年

职 业: 国主

主要成就: 征服苏美尔,建立阿卡德帝国

萨尔贡一世,(前2354年-前2279年)本是弃婴,少年时期便随养父从事园丁工作,后来到了基什王国当臣仆。在温马人入侵基什城邦时期,国王抵抗失误,他乘机夺得了政权,即以阿卡德城为首都建立阿卡德帝国,成为阿卡德帝国开创者,被誉为是世界上首位建立常备军的领袖。   也是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统一者,为古代近东地区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后世尊为“萨尔贡“大帝。[1]

人物生平

萨尔贡,是阿卡德帝国开创者,后世尊称为,'萨尔贡大帝'。出身于平民,一生坎坎坷坷,是个弃婴,非婚的私生子,少年时期便随养父从事园丁工作,后来到了基什王国,在王的身边当臣仆。温马人入侵基什国,国王乌尔萨巴巴抵抗失误,他乘机夺得了政权,即以阿卡德城邦为首都建立了阿卡德帝国。萨尔贡掌权后,致力于巩固国内统治和对外扩张。他为此组建了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常备军。这支约有5400?人的军队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人人精于搏击,长于射箭,平时担任王宫的警卫任务,战时充当王国作战部队的中坚和骨干。萨尔贡在位期间,利用自己手中的精锐之师,进行了多次扩张侵略战争。在东方,他征服了埃兰一些城邦,一度占领苏萨城,在南方,打败了以温马国国王卢加尔札吉西为首的50个王公的联军,俘虏了温马国王,攻占了乌鲁克,?进而征服了整个苏美尔地区;在北方,曾经制服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和叙利亚地区古国埃布拉,打通了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统一了两河流域的中、南部地区。此后,他还挥师西进,深入到了小亚细亚的南部和中部,不断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萨尔贡大帝,执政56年,通过南征北战,?在西亚两河流域创建了第一个统一的大国。他在进行军事征服的同时,也颇注重国内建设,曾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农业灌溉技术,给当时比较先进的两河流域地区带来了新的进步。由于战功卓著,政绩斐然,国家统一和繁荣,他自封为“沙鲁金”(意为“真正的王”),合法的王,自称是“世界四方之王”。他创立的阿卡德帝国虽然只存在100多年,但在古代西亚的历史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军事组织更开创了国家常备军建设的先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主要事迹

许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萨尔贡”仅仅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语言中用以表示“合法国王”的一个称号,但是近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曾起过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美索布达米亚出土的大量早期楔形文字的研究,我们对这个远古的传奇人物了解得越来越多。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在继续,与此同时争论却从未间断过,即使是最近的出版物中也对很多基本的情况存在着非常极端的分歧,在这篇短文中将尽可能采用最近和最权威的资料,同时也把几个主要的、尚未达成共识的不同见解展示给读者,然而就在此文写作的时候有了新的发现从而推翻某些内容的可能性始终是存在的。 在人类历史中,萨尔贡是第一位闪米特人英雄。尽管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十分久远,但是仍可以得知十分确切的年代,他活跃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4世纪中叶,死于那个世纪的最后几年。对于他掌权的时间,阿诺德·汤因比给出了B.C.2371-B.C.2316的精确数字,一般认为这个数字即使有误差,也不会超过前后20年左右的范围。但至今仍有一些人坚持早前的理论,也有推迟,认为这个日期应该向前推移4个世纪,其来源是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巴比伦国王,迦勒底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的末代君主那波尼德,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毫无建树,却是一位出色的学者,经他考证,萨尔贡大帝统一两河流域的时间是在B.C.2750年,研究的结果被记载在当时的碑文上。远古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并不像现在的伊拉克那样干旱、炎热和贫瘠,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方,人类最早耕种的地区和文明发源地。但从战略上看,广阔平原的四周几乎没有可供防守的天然屏障,这种地形使原住人口无法抵御入侵。事实上史前时代开始直到中世纪,周围各种族就像雨水汇集到低洼地一样不断流入这块谷地,并迅速的混杂在一起。 最早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冲击平原上定居下来的是苏美尔人,他们早在萨尔贡之前许多个世纪就掌握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苏美尔人并不是这一地区常见的闪米特族,也许他们是在文明出现以前从北方的山区中冲出来,占据了这片土地,他们分散在沿岸开荒耕种,逐渐建立起众多以庙宇城市为中心的独立社区,发展出了最早的农业文明。就是他们发明了最早的楔形文字,以后来到这一地区的古代民族,无一不全盘接收这种用小棍刻画在泥板上的苏美尔文字,只是偶尔做些修改。我们所知的萨尔贡的故事全都是以这种或那种苏美尔文字的变体记述的。 以现在的标准看来,苏美尔人的社会结构相当的松散,尽管他们在很大范围上保持了统一的语言文字、宗教习惯和文化,但并没有因此形成政治上的统一体,而是分成数十个个小国家,每个小国都以一座城市为中心,有些城邦拥有数万人口。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庙宇、主神、僧侣体系和神王。这些城邦国家之间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吵,有时是因为宗教原因——苏美尔人十分虔诚,但似乎并不狂热;更多的时候却是为了争夺有限的水资源控制权——这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纷乱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之久,直到以两个城邦国家乌玛和乌鲁克为根据地的苏美尔人国王卢伽尔扎吉西在公元前2371年左右终于吞并了所有的苏美尔城邦建立起两河流域的第一个大帝国。尽管有关这些较早年代的资料不足使人们曾以为萨尔贡是第一位统一两河流域的君主,但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证实在他之前苏美尔文明已经有过了一个统一的阶段,而且卢伽尔扎吉西所建立帝国的疆域已经远远扩展到两条大河的上游,但是这个帝国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久就被萨尔贡所取代,在这一过程中两个王朝曾经短暂的并存过一个时期。 从我们得到的记载看来,萨尔贡的出生纪录充满了神话色彩:萨尔贡的母亲是处女,生下他以后,母亲就把他放在罐里,用沥青封口,然后放在河里漂走。他被河神阿齐救起养大,成为园丁,后来女神伊施塔使他成为国王。这段故事令人想起很多后来的英雄传说,如果否定这些传说之间存在传承或抄袭的联系,那么难免会使人得到某种不可靠的推论,涉及许多古代文明都有相当数量的新生婴儿被漂到河水里遗弃。 撇开神话不谈,萨尔贡显然是出身于居住在定居的苏美尔人疆域邻近的众多闪米特游牧部落中的一支。这些边境外的闪米特人最初都是些没有什么文化的野蛮人,但是作为苏美尔人的邻居已经很多年了,有不少部落跟苏美尔人打过交道:实物贸易、纳贡、抢劫、战斗,必然对这些平原城市中的财富和文化印象深刻,而且逐步接受了苏美尔文明的影响。 萨尔贡早年似乎曾作为某种形式的官员统治过基什,此后他设法把苏美尔人西边的一些游牧部落置于自己的领导下,组成了一个闪米特人的联盟。就在卢伽尔扎吉西统一苏美尔全境的时候,萨尔贡在阿卡德建立了自己的城邦,然后带领被称为“阿卡德人”的这群闪米特人从冲积平原上游的有利战略位置出发,逐步占领了卢伽尔扎吉西苏美尔帝国全境,并继续向西北方向扩张到地中海,建立起一个辽阔的苏美尔-阿卡德帝国。遗憾的是我们对他这些军事活动的历程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没有任何关于战役的资料,甚至战争中使用的兵种和武器也必须依靠推测。 有理由猜测萨尔贡本人就是这些军事行动的指挥官,因为几乎所有的游牧部落首领,不管是哪个种族、什么语系,都是直接统帅军队的将领。游牧民简单的生活方式和尚武精神意味着每个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家族就构成了基层军事单位,因此军队统帅和部族的领导之间没有职责上的差别。

主要成就

萨尔贡大帝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帝国的开创者,杰出的军事统帅。 他出生于两河流域的基什城邦,是闪米特人的私生子,其母亲地位低下。萨尔贡一出世,就被其母亲抛弃在河边,由一个汲水工捡到,并抚养成人。萨尔贡年青时做过园丁,后来被推荐给基什城邦的国王,成为其臣僚。由此可见萨尔贡在当时确实才能出众,以其低贱的出身,仍能受到众人的推举和国王的赏识。 这一时期两河流域的主要居民是苏美尔人,苏美尔人北部也居住着一些闪米特人。苏美尔人是人类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到公元前24世纪,形成了几十个城市国家(城邦)。其中较大的城邦如拉格什,包括妇女及奴隶有人口15万,各城邦的公民人数从几千人到数万人不等。其军队以步兵为主,也有分为重装兵和轻装兵的,军队的基本编制为队,每队最多时有20-30人,以公民的职业编组并命名,如拉格什军队有农人队、牧人队等。普通城邦每次投入战役一般只有几百人。 这一时期两河流域各城邦已经进入列国争霸的时代,基什一度成为北方的霸主。但在南方的温玛城邦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卢伽尔(国王)扎吉西(Lugal-Zaggisi)。卢伽尔扎吉西英勇善战,带领温玛军队先后征服了苏美尔各城邦,并向北打败了基什,成为两河流域的霸主,初步统一了两河流域。但卢伽尔扎吉西的霸权在政治上还不成熟,或者说是他的条件还不成熟,只建立起了邦联式的国家联盟,而不是真正的帝国。不过他的征服战争给了萨尔贡以机会。 萨尔贡乘基什在战争中失败,人民对国王失去信心的时机,于公元前2371年篡夺了基什的王位。萨尔贡懂得军队的重要性,在即位后组建起一支5400人的常备军。这在当时是重大举措,是他在日后统一两河流域的基本力量。这里除了萨尔贡过人的组织能力外,他曾担任基什的大臣,熟悉基什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也是一个因素,而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基什本身就是强国,历代积累下来的雄厚国力才是萨尔贡真正的基础。 萨尔贡在这个历史关头,卢伽尔扎吉西正与最后一个不屈服的大国拉格什激战,双方战况激烈,拉格什的不少“队”都只剩下了几个人,还出现了各种职业的人混编的“队”,可见其损失的惨重。在此情况下,卢伽尔扎吉西没有力量前去镇压萨尔贡,于是双方展开谈判。实力雄厚而又雄心勃勃的萨尔贡当然不会甘居人下,结果谈判破裂。萨尔贡挥师南下进攻苏美尔各城邦。 这时,卢伽尔扎吉西率领的温玛、乌鲁克联军已经攻陷拉格什城,但拉格什城邦并没有屈服。卢伽尔扎吉西只好率领他的大军离开拉格什,前去迎击南下的萨尔贡。卢伽尔扎吉西聚集了50个苏美尔城邦的联军,人数估计至少在一、两万以上,与萨尔贡的5千多人的军队展开激战。萨尔贡歼灭了苏美尔联军,俘虏了卢伽尔扎吉西,并将其作为祭品献给了恩利尔神。萨尔贡在兵力处于劣势,战斗力和武器相当的情况下,大胜苏美尔联军,其军事才能确实杰出。而且其选择对方陷于战争僵持局面时出兵,在战略上也恰倒好处。但也应该看到,萨尔贡的军队指挥统一、装备统一、训练有素,而卢伽尔扎吉西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其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而其主力又在拉格什连年征战,已成疲惫之师。之后,萨尔贡率领大军继续南下,深入苏美尔腹地,经多年征战,先后征服了乌尔、乌鲁克、拉格什等城邦,直抵波斯湾,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 萨尔贡在基什附近修建了阿卡德城,作为其首都。从此,萨尔贡建立的帝国被称为阿卡德帝国,萨尔贡这一支闪米特人被称为阿卡德人。萨尔贡建立阿卡德帝国后,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委任总督统治其征服地区,又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发展经济。 萨尔贡在阿卡德帝国建立后,继续对外军事扩张,向东进攻埃兰,向西征服了今叙利亚和土耳其东部地区,有可能曾抵达地中海。他自称“天下四方之王”,又称为沙鲁金(Sarrukin,“真正的王”)。萨尔贡大约死于公元前2279年,史称阿卡德的萨尔贡。 如果说人民创造了历史,那么英雄人物则改变了历史。两河流域的第一个帝国按历史发展趋势本应由苏美尔人来创建,因为苏美尔人在各方面都领先于闪米特人,而且卢伽尔扎吉西也基本上做到了。但萨尔贡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使这场由南向北的统一变成了由北向南,使较落后的闪米特人统治了先进的苏美尔人。在这个意义上,萨尔贡确实是当时最突出的人物。

执政业绩

阿卡德人领袖,公元前2371年-公元前2316年苏美地区的征服者。他骁勇善战,大破苏美尔人的矛兵,一跃成为两河流域下游全部的主人,并逐渐伸展其势力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阿卡德王国,定都阿卡德城(不是巴比伦城。其具体地址,现在仍未发现)。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即全国只有一张嘴。以10日行程为界线划分区域,分派自己的亲信作为总督来掌管各区域。

夺取政权

萨尔贡出身于平民,最初在基什王国的国王身边当臣仆。大约于公元前2371年,温马人入侵基什王国,国王 乌尔萨巴巴无法抵抗,他乘机夺取政权,并建立了阿卡德王国,以阿卡德城为首都。

对外征服

萨尔贡所建立的阿卡德王国(约前2371年~约公元前2191年)的主要人种是闪语族的阿卡德人,大约处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南部,社会体制是奴隶制。于萨尔贡在位期间(约公元前2371年~约公元前2316年),成立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常备军,约有5400人,并且不断向外扩张。向东征服部份埃兰的城邦,向西则一度征服马里和埃布拉,开通前往地中海沿岸贸易的商路。此后,他继续西进,深入小亚细亚的南部和中部,将王国的疆域扩张至顶峰。

国内经济

萨尔贡亦甚为注重国内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农业灌溉技术,使两河流域的经济更进一步,为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经济体。 青铜头像 阿卡德的萨尔贡,(青铜头部,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 现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 公元前24世纪,两河领域出现了一个由闪米特人建立的强大王国——阿卡德,其杰出的领袖萨尔贡大帝以强大的军事行动在北方建立了统一的王朝,经济上迅速达到了繁荣。于是,萨尔贡大帝就成为人们艺术表现的焦点,留下了许多赞颂他的艺术作品,这尊青铜头像就是这一类美术品的典型之作。这尊头像出土于尼尼微,被认为是萨尔贡大帝或者是他的长子也可能是孙子纳拉姆辛的头像。他的脸部呈深黄色,造型威严、庄重,显示了这位国王的刚毅、坚强和自信,但没有早期国王雕像可怖的神态。国王的头发为黑色,编得如同皇冠一般。雕像的眼睛中本来嵌有珍贵的宝石,但现已遗失,成了两个空洞。雕像的面部雕刻简练而逼真,须发的装饰手法独特而有力,是同类作品中的杰作。整个头像表情端庄,富于个性,充满生气,是埃及法老的雕像中从未出现过的。这尊雕像经过心设计,铸造得十分精细,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铸铜技术。

军事发展

从较早的石刻中可以看到苏美尔人军队的战术是某种类似马其顿方阵的密集步兵方阵,部队装备着巨大的盾牌、头盔和长矛,或许是后两者是金属制成,因为美索布达米亚是最早知道使用铜的地区之一,在一个更早年代的墓葬中也出土过铜盔和铜矛。前排士兵的盾牌组成紧密的盾墙,后排的矛尖越过盾墙上方或间隙显露出来。这种方阵只可能是由大量训练有素的步兵组成,才能在接敌和追击过程保持队形。萨尔贡在征服苏美尔人时主要就是对付这种军队,他自己的军队大概也是采取类似的形式,但装备可能更精良一些,因为他的根据地阿卡德更接近西部的产铜区。可以肯定双方都没有铁器和马匹,那些东西要等到多年以后才由赫梯人带来。同一墓葬中出土的著名镶嵌雕刻“乌尔旗帜”上可以看到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的四轮战车,不过行动起来一定相当笨拙,固定的前轴肯定不便于转弯,车轮是实心的没有辐条,拉车的是矮小的中亚野驴。 战车上搭载2人,一人驾车,御者身后的士兵手持短兵器,可能是投掷用的短矛,车上也放置了一列类似的短矛。很难想象这样速度慢、转弯不灵活又缺乏长距离攻击武器的战车,即使为数不少,能对上述的坚固步兵方阵造成多大威胁。他们似乎也没有弓箭,尽管一般认为这一发明先于制陶并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传播到所有的人类族群,但在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留下的文字和雕刻中完全见不到任何形式的弓箭,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冲击谷地缺乏制造质地优良的弓身和弓弦材料。投掷短矛可能就是他们的主要远程火力,后来北非和近东许多民族的轻步兵经常装备的投石器也没有出现过,大概是因为谷地里难以找到石头。事实上苏美尔人很少能获得粘土以外的任何材料,金属、石料和木材都必须付出昂贵代价从远方进口。他们的绝大多数用品都是用粘土制成然后加以晾干和培烧固定成型,包括巨大的粘土砖建筑、记载文字的泥板、几乎全部的器皿和农具。 有关“5400人脱产常备军”的提法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这种说法的来源应该是对出土泥版文献的翻译,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天都有5400名士兵在他的宫殿(直译:面前)吃饭”。据此一些学者认为这表明萨尔贡有一支5400名士兵组成的常备军,由他本人出资供养,并且和他的关系很亲密,果真如此的话萨尔贡就是靠这支军队完成他的征服。然而另外还有一些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每天出现的并不是相同的5400人,这暗示军队的规模远超出这个数目;另一些人则认为“5400”只是象征性数字,仅仅代表人数很多,正如我们知道的,苏美尔人使用60进制,所以“5400”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整数加上它自身的一半,正如一个半小时里有5400秒。我们比较相信后一种解释,即需要对直译文字的进一步翻译才能理解它的含义。如果完全按照字面的意义去理解这段铭文,就会产生一些不十分可靠的结论,涉及萨尔贡宫殿里有一个体育场那么大的大厅,而且每天被残羹剩饭搞得一团糟,他还必须有一个其大无比的厨房和数百伙夫不停的劳作其中;由于考古学家们还没有发现阿卡德城的遗址,我们还不能说萨尔贡肯定没有建造这些东西,然而如果他早年的职业不是园丁而是厨师,热衷于经营首屈一指的餐厅这种说法会更令人信服。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有人认为有关园丁的职业生涯也需要从象征意义方向理解,表示某种类似总督的受委托管理职位,而不是说他真的需要到花园里去剪枝挖土。 关于“脱产常备军”的话题更有趣一些。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对阿卡德的军制一无所知,没有可靠的史料供参考,对这个话题加以讨论的最好结果也只是一番臆测。一种说法是引证前面提到的铭文,认为萨尔贡的军队,或者说军队的核心部分,是由他本人直接供养的;这无疑意味着一支雇佣军。以雇佣军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古代国家并不少见,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的晚期是典型的例子,但阿卡德历史中似乎并未见到雇佣军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有理由相信萨尔贡采用了更稳固的制度。按照一般理解,脱产常备军表示全体士兵以军事训练为主要日常事务,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军队大多数是脱产的常备军(古代中国战国以后是比较显著的例外)。一种组织形式是雇佣军;更多的是社会中有一整个阶层是职业军事人员,总是由附属于他们的下层阶级劳动者——有时是佃农有时是奴隶——在他们的产业上工作,这样的军事阶层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中都起到过重要影响。考虑到阿卡德人是入侵一个成熟古代文明的游牧民族,比较可能的情况是这支军队的成员自己有一定的财产,依靠奴隶在征服所获得的土地上劳动供养,奴隶的主要来源则是被阿卡德人征服的其他民族,泥板文献中可以找到大量关于奴隶交易的记录,有时一次的交易量多达数千人。在阿卡德人到来之前,苏美尔人自己也很可能采用这种军事制度,由此才会出现作为军事阶层首领的国王与祭司阶层之间的诸多冲突。 征服者萨尔贡和阿卡德人立即被苏美尔文明征服了,他们几乎全盘接受了下来,包括苏美尔的文字、宗教和经商热情,萨尔贡本人及其继承人成为苏美尔和苏美尔文明的保护者。史诗《好战的国王》讲述了萨尔贡为了援助一些在小亚细亚经商时受到当地土著虐待的阿卡德商人,进行了一次惊人的打击,亲率远征军越过无名山口侵入小亚细亚中心地带。考虑到托罗斯山脉即使在萨拉丁时代也是巨大的障碍,如果萨尔贡真的实施了传说中的这次远征,那么确实是值得称道的战略机动,但是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这一点:现已出土的文书证明,阿卡德商人们在公元前12到9世纪才在那里建立贸易站。 萨尔贡死于公元前2279年左右,此后他建立的王朝只延续了不到100年,其间的一个继承人纳里姆辛在军事上相当有能力,他发动了一次远征试图解决东北方向扎格罗斯高原上的蛮族构成的威胁。远征的确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是地理条件的制约使他不可能获得可以防守的边界,没过多久东北方向的库提人和西南方向的阿莫里特人——二者都是闪米特人的分支——就从两个方向涌入谷地。到大约公元前2230年,萨尔贡王朝被库提人推翻了。 苏美尔民族 两河文明最早的原住民是公元前3500到3200年间的苏美尔人,美索不达米亚最南部的苏美尔地区也是先进的地区,两河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建立在城市基础上,成了地球上第一片文明开化之地。人们把公元前3200年直到公元前2000年这段时期称为“苏美尔人时代”。 苏美尔早王朝Early Sumerian Dynasty(前2900~前2371)苏美尔地区奴隶制城邦的繁盛时代。又称古苏美尔时期。约公元前2900年由苏美尔初史时期发展而来,约公元前2371年为阿卡德王国取代。居民为苏美尔人。主要城邦有乌鲁克、拉格什、乌尔等。 古代地理概念中,今伊拉克南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下游平原被称为巴比伦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这一地区又分为北部的阿卡德和南部的苏美尔。苏美尔人约在公元前4300年前已生活在这里。经过欧贝德文化时期(前4300~前3500)、乌鲁克文化时期(前3500~前3100)到达杰姆代特奈斯文化时期(前3100~前2900)文化有明显进步。有人推测以神殿为中心的城市国家此时已经形成。 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奴隶制城邦进入全盛时代,城邦国家林立。这些国家一般由中心城市连同周围的农村公社组成,领土面积不大,居民少则二、三万,多则十几万人。城市以神庙为中心,也有王宫建筑,周围建城墙。城邦的王被称为卢伽尔、拍达西、恩或恩西,其权力受贵族会议和民众会的限制。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贵族奴隶主,被统治阶级是奴隶、手工业者和公社一般成员。基什、乌尔、拉格什等国之间为争夺财富、土地和奴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至早王朝中期,基什可能一度称霸于苏美尔。约公元前27~前26世纪,乌尔比较强盛。 月神之城古乌尔城 公元前3000年,乌尔是一个大都市,即现在伊拉克的阿勒-穆卡亚(Tell Al-Muqayyar)地区。恩利尔一直位居美索不达米亚众神之首,从早王朝时期末到伽喜特巴比伦时期。其祭祀中心在尼普尔(Nippur),现名努法尔(Nuffar),神庙称为埃库尔(Ekur)。在一首苏美尔语诗歌中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恩利尔爱慕上年轻美丽的女神宁利尔,并与之结合,因此引起众神的恚怒而被流放,只有怀有身孕的宁利尔跟随着他,后来他们生下了月神南纳。风神恩利尔及其妻宁利尔的塔庙矗立在乌尔城中心,塔庙屹立在25米高的3层台阶之上,周围是拥挤的民房、店铺和市场,这是3万多居民的家园。两条宽阔的渠道绕城一周,同附近的幼发拉底河相通.进而联系着波斯湾。 两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起源于苏美尔苏美尔人的城市都面向河流,并有运河相连。商人们乘船到波斯湾进行贸易往来。城市国家之间围绕着水和土地、权力相互争斗,其中乌尔和拉格什结成同盟常与温玛作战。而且各城市不断受到周围的山地游民和来自阿拉伯沙漠的游牧民的袭击,苦不堪言。乌尔王的军旗(公元前3500-前3200年),发现于伊拉克,用木版制成,镶嵌在板上的图案反映了当时的军事生活。 最早将几个城市国家统一的是,苏美尔地区的北部阿卡德地区的国王萨尔贡一世。他征服了所有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完成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最初统一,缔造了从叙利亚到波斯湾的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塞姆语系的庞大的阿卡德王国Akkad ingdom(约前2371~约前2230)。萨尔贡一世在位期间(约前2371~约前2316),创建常备军,对外进行扩张。在东方征服埃兰的一些城邦,在西方一度征服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和叙利亚古国埃布拉,打开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其子玛尼什吐苏继位后对波斯湾沿海国家进行战争,发展了同梅露哈(古代印度)、马干(阿曼沿海地区)及狄尔蒙(巴林及波斯湾西部沿海)的海运贸易。玛尼什吐苏之子纳拉姆辛在位26年,自称为“天下四方之王”。他进行大规模征战:在西方重克埃布拉,在南方波斯湾上重征马干,在东北山区与卢卢卑人交战。其子沙尔卡利沙利被宫廷政变推翻。约前2230年,阿卡德王国被库提人所灭。 苏美尔历法 除车轮外,苏美尔人还发明了太阴(月)历,这也是人类早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在像美索不达米亚那样极其恶劣的气候下,知道播种和收获的准确时间,是绝对必不可少的,因而有必要找到某种标明时日行程以确定周而复始的可靠途径。做到这一点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月亮的盈亏循环。既然月亮由最初的峨眉月运行到下一次最初的峨眉月共需要29天半的时间,人们就可以考虑把这样一个循环视为一个基本的计时单位(我们把它称为一个月),然后累计这些计时单位的数目,直到季节完成了一个循环。就这样,苏美尔人得出结论,在月亮运行了12个这样的计时单位(6个是29天,6个是30天)后,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又到了开始播种的时候。不幸的是,他们不知道“一年”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绕转一周的时间,月亮的12次循环或12个月比一个太阳年少11天。九百年后,苏美尔人才了解到,每隔几年他们就要在其年历上另加一个闰月,这样才能准确地预测季节的循环。

参考来源

  1. [1],网易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