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葬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葬玉

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保尸身不腐,使复活成为可能,因此到了汉代,葬玉极为普遍,并已渐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玉琀等葬玉的完善形式。礼器是古代礼制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但并非泛指礼仪中所用的一切玉器,而是专指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玉器,称之为"六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葬玉

起源; 远古

代表时期; 汉代

类型; 玉器

目录

1葬玉

2古葬玉的鉴定

葬玉

丧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早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文化中,就发现有许多散布在尸骸附近的石珠、兽牙等,这说明当时已有随葬的器物及风俗。到了汉代,厚葬之风日盛,葬玉更是极为普遍。

葬玉是专用于随葬的玉器,古人认为玉器有特殊的功效,以玉敛葬,施覆于人体各部位可以保护尸体,防治腐朽。古人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这话道出了当时人们使用葬玉的目的。葬玉是指这类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玄璧和镶玉棺等。

①玉衣

玉衣又称"玉匣"、"玉押",一般是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即用金属丝线将玉片穿掇而成的尸罩,相传可保存尸身不腐,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丝缕玉衣、铜缕玉衣。

②玉琀

玉琀又称"含玉"、"口琀"、"饭含",是含于死者口内的葬玉。玉琀各代形制不一,商周玉琀有玉蝉、玉蚕、玉鱼、玉管等,春秋战国时玉琀有玉猪、玉狗、玉牛、玉鱼等,大约任何较小的玉件多可充当口含。汉代以后大量使用玉蝉做琀,明初墓葬中还见有以小璧充作玉琀的。

③玉握

又称"握玉",是握于死者手中的葬玉。汉代常见的玉握是猪形即"玉豚"、"玉猪",其他如璜形玉器有时亦作玉握使用。

④九窍玉塞

是指填塞死者的九窍玉塞,"九窍"指的是双眼、双耳、鼻孔、嘴、肛门和生殖器,古人认为堵住这"九窍",可防止人体内精气外逸而使尸体不朽。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就零星出土过耳塞、鼻塞和肛门塞,而完整的九窍塞则见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刘胜的九窍塞包括眼盖、耳塞、鼻塞各两件,口塞、肛门塞、生殖器罩盒各一件,共九件。

玉塞源于这样一种信念:"金玉在九空与,则死人为之不朽"(晋葛洪《抱朴子》)。这同玉衣能使尸体不朽的说法是一致的。我国古代对玉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总认为玉能使活人平安,使死人不朽。

⑤玉枕

顾名思义,是指死者的枕头。

⑥玄璧

玄璧是一种深绿色或青色的玉璧,壁面上一般阴刻两周纹饰带,内周为蒲纹或涡纹,外周刻兽首或凤鸟纹,还见有三周纹饰带的玄璧。这种玉璧一般成组放置于墓主尸体的前胸和后背,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并以织带相连接,然后又在玉璧表面普遍粘贴一层织物,把前胸和后背的玉璧各自编联在一起。

⑦镶玉棺

较前面的葬玉相对要少,不多见。

古葬玉的鉴定

葬玉,指专为殓尸或保存尸体所用的玉器,而不是指墓中陪葬的玉器。这些玉器有:

1.玉衣用小玉片按等级以金)银、铜丝联缀,依死者体型制成玉衣,包裹尸体。这种葬制始于春秋、战国、盛行于两汉,多用于君王、贵族。后妃。至魏文帝时明令禁止,其后就绝迹了。至今发现最典型、最完整的是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每具用两千多片小王片以金丝联编而成。这种玉衣旧时也有出土,因不知是玉衣,一些小玉片也在文物市场出现,呈长方形或梯形,四周带有小孔,大的长约十余厘米,因不知为何种玉器,遂乱定名为圭或生产工具,这是不对的,要注意。

2。含玉指含于死者口中的玉件。此风商代即有,直至近代还偶有发现。汉魏时常用的含玉是玉蝉,在此前后或用碎玉或其他玉件。以玉蝉而言,往往制作粗糙,玉片略具蝉形,翅体粗粗数刀而已。

3.握玉古墓中死者手恃之王器。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双手各持玉玻。东汉以后,一般以双手握玉豚人殓,这种玉豚握玉,至魏晋南北朝不绝。清代学者吴大微,把玉豚误认为玉虎,是因玉豚制作粗糙,刻线简单,猪虎难辨,这是要注意的。

4。塞玉 古人俣信以玉件塞死者孔窍能不腐朽。最完整的是"九窍塞",小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当然并非每墓能如此。眼、耳、鼻、口。肛门等塞玉的形状各有不同,我们遇见时要能识别。

总之,葬玉不同于一般的陪葬玉器,是专为死者特制的,形制、加工似为粗糙,一望即知非是艺术品。[1]

参考文献

  1. 葬玉是什么,babepu,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