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藍耳擬啄木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藍耳擬啄木鳥
藍耳擬啄木鳥原圖鏈接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 藍耳擬啄木鳥
拉丁學名:Megalaima australis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鴷形目
科:須鴷科
屬:擬啄木鳥屬
種: 藍耳擬啄木鳥
亞   種: 7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Horsfield,1821
英文名稱: Blue-eared Barbet

藍耳擬啄木鳥[1](學名:Megalaima australis),為須鴷科、擬啄木鳥屬的小型鳥類,體長約17厘米,外形和藍喉擬啄木鳥非常相似,但體型較小,頭頂無紅色,額黑色,頭頂藍色,眼下有一紅色斑,喉和耳覆羽藍色,耳覆羽上下各有一紅色斑。上體暗草綠色,下體黃綠色。

藍耳擬啄木鳥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高大喬木樹上,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部分昆蟲和昆蟲幼蟲。

藍耳擬啄木鳥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外形特徵

藍耳擬啄木鳥上嘴基部和鼻孔羽毛白色,在前額基部形成一窄的白色帶斑。額和頭頂前部黑色,額綴有藍色,頭頂後部藍色;到後枕變為暗綠色。背、肩、兩翅表面、腰、尾上覆羽和尾草綠色。尾上面綴有藍色。初級飛羽黑色,具綠色和赭白色斑。眼先混雜有藍色和黑色;耳覆羽藍色。其上、下各有一血紅色斑;眼下亦有一紅色斑。頦、喉藍色,頦和頰之間有一黑色縱斑;喉和胸之間有一細的黑色橫帶。胸、腹和其餘下體淡草綠色,有的尾下表面綴有藍色。

藍耳擬啄木鳥幼鳥頭頂全為藍色。其餘似成鳥。

藍耳擬啄木鳥的虹膜暗褐色或紅褐色,嘴角褐色、嘴基部和口裂黃綠色,尖端黑色,腳和趾暗綠色或黃綠色。

大小量度:體長170毫米,嘴峰18-21毫米,翅77-85毫米,尾45-50毫米,跗蹠21毫米[2]

生活習性

習性:藍耳擬啄木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休息時多棲於高樹頂端水平枝上,並不斷發出粗獷的鳴叫聲。

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部分昆蟲和昆蟲幼蟲。

叫聲:快速不停的tu?trruk聲,每分鐘約100次,頭同時不停轉動;或尖厲而重複稍慢的顫音(如棒球哨音),頭一動不動[3]

棲身環境

藍耳擬啄木鳥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高大喬木樹上。繁殖期間多棲息在茂密的森林中,非繁殖期間亦出現於林緣、竹林、村邊和農田地旁樹上。

生長繁殖

藍耳擬啄木鳥的繁殖期為4-6月。通常營巢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腳常綠闊葉林中,有時也在林緣和地邊樹上鑿洞營巢。每窩產卵2-4枚。在產第2和第3枚卵時常常間隔3-4天。卵的形狀為長卵圓形或闊卵圓形。顏色為白色,大小為22-27×17-20毫米,雌雄輪流孵卵。晚上雌雄親鳥均棲於巢洞中。雛鳥晚成性。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藍耳擬啄木鳥在中國以內分布於雲南西南部和南部;

國外分布:中國分布以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藍耳擬啄木鳥指名亞種 Megalaima australis australis Horsfield, 1821
2 藍耳擬啄木鳥雲南亞種 Megalaima australis cyanotis Blyth, 1847
3 藍耳擬啄木鳥馬來亞種 Megalaima australis duvaucelii Lesson, 1830
4 藍耳擬啄木鳥蘇門答臘亞種 Megalaima australis gigantorhina Oberholser, 1912
5 藍耳擬啄木鳥東南亞亞種 Megalaima australis orientalis Robinson, 1915
6 藍耳擬啄木鳥巴圖島亞種 Megalaima australis tanamassae Meyer de Schauensee, 1929
7 藍耳擬啄木鳥緬甸亞種 Megalaima australis stuarti Robinson & Kloss, 1919

種群現狀

藍耳擬啄木鳥的種群數量極為稀少

保護等級

藍耳擬啄木鳥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4]。 藍耳擬啄木鳥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視頻

藍耳擬啄木鳥

參考資料

  1. 藍耳擬啄木鳥(附圖),Blue-eared Barbet - 鳥網,2014-12-29
  2. 藍耳擬啄木鳥外形特徵,鳥類_百問中文,2017-05-24
  3. 藍耳擬啄木鳥的叫聲,鳥類_百問中文,2016-10-03
  4.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黨政機關,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