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藕益智旭大師

 藕益智旭大師

藕益智旭一般指智旭(明代高僧) 智旭(1599—1655),明代僧人。 被奉為淨土宗第九祖,與憨山德清紫柏真可雲棲袾宏並稱「明代四大高僧」。

目錄

人物簡介

智旭(1599—1655),明代僧人。被奉為淨土宗第九祖,與憨山德清、紫柏真可、雲棲袾宏並稱「明代四大高僧」。據《八不道人傳》、《靈峰宗論》卷一載,俗姓鍾,字蕅益,名際明,號「八不道人」。 蘇州木瀆人。 十二歲讀儒書,斥佛老。 十七歲因讀袾宏著作產生佛教信仰,二十四歲從德清弟子雪嶺出家,二十七歲專心律學,遍閱律藏,發願弘律。 三十二歲起研究天台宗教義。 曾歷游江浙閩皖諸省,平生專注於研究各類佛典並講經和著述。 對佛教各宗均有研究,主張融合天台、華嚴、唯識各派,而以天台為主; 主張禪教律統一,並重視淨土信仰。 除佛教之外,重視研究儒教和基督教,並強調「誘儒知禪」。 其著作類別頗多,關於天台宗的著作有《法華綸貫》一卷、《法華會義》十六卷、《大乘止觀釋要》四卷等。 另有《閱藏知津》四十八卷、《周易禪解》十卷、《四書蕅益解》四卷等。弟子編其遺文,題為《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十卷,今人輯其著作為《蕅益大師全集》,所有著述約六十餘種,一百六十四卷。 弟子有成時、照南、靈晟、性旦、等慈等。

人物成就

智旭生平的著述,經其弟子成時編次,分為宗論和釋論二類。 宗論即《靈峰宗論》,共十卷;釋論包含釋經論和宗經論及其他著述共六十餘種一六四卷。 智旭的學說,綜合禪教律而會歸淨土,同時又融會儒釋,是多面性的。

主要著作 據《新續高僧傳》卷九《智旭傳》載:智旭著述有四十餘種。智旭本人在《棱伽義疏》後《自序》中也承認自己的著述「頗多」。 他在世時,就有《閩游集》等書行世。 他逝世以後,其弟子將他的所有撰述輯成《釋論》和 《宗論》兩大類。 《釋論》包括以下各書: 《阿彌陀要解》一卷、 《大佛頂玄文》十二卷、 《准提持法》一卷、 《金剛破空論》(附《觀心釋》二卷、 《心經略解》)一卷、 《法華會義》十六卷、 《妙玄節要》二卷、 《法華綸貫》二卷、 《齋經科注》一卷、 《遺教解》一卷、 《梵網合注》(附《授戒法、學戒法、梵網懺法問辯》一卷)八券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箋要》一卷、 《羯磨文釋》一券、 《戒本經箋要》一卷、 《毗尼集要》十七卷、 《大小持犍度略釋》一卷、 《戒消災經略釋》一卷、 《五戒相經略釋》一卷、 《沙彌戒要》一卷、 《唯識心要》十卷、 《八要直解》八卷、 《起信裂網疏》六券、 《大乘止觀釋要》四券、 《大悲行法辯訛》(附《觀想偈略釋》、 《法性觀》、 《懺壇軌式》三種)一卷、 《四十二章經解》一卷、 《八大人覺經解》一卷、 《占察行法》一卷、 《禮地藏儀》一卷、 《教觀綱宗並釋義》二券、 《閱藏知津》四十四卷⑤、 《法海觀浪》五卷、 《旃珊錄》一卷、 《選佛譜》六卷、 《重訂諸經日誦》二卷、 《周易禪解》十券、 《辟邪集》二卷。 智旭的上述著作共四十二種一百八十卷。 他的《宗論》,即《靈峰宗論》三十八卷,收入智旭一生所有雜著。 智旭的著述中,《閱藏知津》是一部極其重要的書。 這是智旭一生閱藏的筆記。 其中對 《藏經》有分類、有目錄、有提要,對每一經、律、論都有說明, 如一經的同本異譯、卷數、版本等,還有評語。 他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才寫成這部書。 對希望閱藏的人來說這是一部難得的參考書。

參禪 智旭的禪,是承延壽、梵琦、真可的文字禪。 他參禪的最初動機,是由聽《楞嚴經》和《成唯識論》,於性相二宗教理不能融會而起疑。 後來他教人參究,也只是『究此瞥起一念,起處無從,全依真性。 然真非妄因,何因起妄? 真非有外,妄豈外來,展轉簡責』,以為銀牆鐵壁話頭(《宗論》五之二)。 這只是尋求性相會通的推理而已。 他常自述學禪經過,力戒『墮禪病』和『誤中宗門惡毒』; 痛斥狂禪暗證,以為『獨自遠行不問路程,必定有誤』(《宗論》四之三)。 主張『教內自有真傳』(《宗論》六之二),自稱『但從龍樹通消息,不向黃梅覓破衣。』 (《宗論》九之二)。 所以他修的禪,後來就會歸於天台教觀了。

研究天台教義 智旭於三十二歲注《梵網經》,才開始研究天台教義。 他於宋人極推崇知禮的《妙宗鈔》,以為不可更動一字。 於明人唯稱許傳燈的《生無生論》。 他的天台宗學說,即是繼承這兩人的系統。 但他也有與兩人不同的見解。 關於教判,智旭安立了貫通前後的五時說,修正了《四教儀備釋》『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等說法(《教觀綱宗》通判五時論)。 在化儀四教的秘密教中,他區分秘密教與秘密咒,將一切陀羅尼章句收於秘密咒下,這也與天台宗舊有教判不同。 關於教理,他主張性具善惡與色心雙具理事兩重三千,與山家的主張完全相同。 雖然他有時也說『眾生現前介爾心性,本無實我實法,亦無五位百法百界千如差別相』,略近山外『理具三千無相』的主張,但不是他的主要思想。 關於觀法,他也沿用山家的妄心觀,以現前一念妄心為止觀的直接對象,但更注重實際應用。 他與傳燈僅曾見過一面,並沒有從傳燈學教。 傳燈繼承善月、真覺的主張,判《楞嚴》屬於方等,又批判華嚴宗和禪宗,智旭都不同意,以為台宗應遍攝禪、律、法相,否則就不能成其絕待之妙了(《宗論》二之五)。 他常以《起信論》解釋天台宗旨,又用唯識解《起信論》,乃至用唯識解天台教義。 在智旭的時代,唯識宗的註疏是很貧乏的。 他所根據的有關唯識的著述,主要是《宗鏡錄》。 此錄即是會通天台、賢首、慈恩諸宗的,智旭繼承了這種思想,也說『馬鳴、龍樹、護法同契佛心』(《起信論裂網疏》自跋)。 他雖深究台宗,但因不滿台宗末流的門戶之爭,所以一再聲明自己『究心台部不肯為台家子孫』,『私淑台宗,不敢冒認法脈』。 智旭為糾正宗門流弊,決意宏律,曾遍閱律藏三次,致力於大小乘律藏的疏釋和講說。 他着《梵網經疏》依據台宗見解,對於別解脫戒直宗《四分律》,旁采諸家,並參考大乘律。 至於主要的著作則為《毗尼事義集要》。 在律學這一方面,他可稱為元照以後的唯一大家。 但他對於戒律重視實踐,當時響應的人很少,他為此事非常痛心,在文字里常流露他的悲觀失望。

禪教律學 智旭的禪教律學,後來都指歸淨土。 一般淨土宗徒,都以為智旭是袾宏的繼承者。 但智旭平時推崇袾宏的卻偏重在戒律,而不在淨土,只以淨土攝一切佛教,以《阿彌陀經》為中心教典而重視持名,又主張禪淨合一,這些都與袾宏一致而已。 智旭所認為淨土的要典,都收在《淨土十要》內,但其中並沒有收袾宏的著作,而特別推崇的卻是傳燈的《生無生論》和袁宏道的《西方合論》。 智旭的淨土思想,曾經過幾個時期的演變。 他二十二歲喪父,聞地藏本願經而發心念佛。 這是結合儒家思想為報父母恩而念佛,只是單純的持名。 二十八歲喪母閉關,以參禪工夫求生淨土,說『禪者欲生西方,不必改為念佛。 但具信願,參禪即淨土行』(《宗論》四之三),則又偏重於理持。 三十歲至四十歲,他多疏釋律部,結壇懺願,以『生宏律范,死歸安養』自矢。 後十年中,他多疏釋經論,融通性相諸宗教理,於四十九歲着《彌陀要解》,始形成最後的淨土思想體系。 智旭於淨土三經中主要所宗的是《阿彌陀經》; 所以他關於淨土教理的主要著作,也就是《彌陀要解》。 此書先依天台宗五重玄義方式,說明此經以能說所說人為名,實相為體,信願持名為宗,往生不退為用,大乘菩薩藏無問自說為教相。又以《阿彌陀經》總攝一切佛教,以信願行總攝《阿彌陀經》一經宗旨。 在智旭以前,宋代遵式作《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已包含了信願行。傳燈《生無生論》更正式提出『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智旭所立信願行,即是繼承他們的主張,而加以更深細的闡發。 《要解》將信的內容分為∶信自(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信他(彌陀決無虛願,釋迦及六方佛決無誑語),信因(散亂稱名猶為佛種,一心不亂寧不往生),信果(淨土諸上善人皆由念佛得生,如影隨形決無虛棄),信事(實有極樂國土,不同莊生寓言),信理(西方依正,不出現前一念心外)。 願的內容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行的內容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六字持名,念念欣厭具足,信決願切,由此就能歷九品生,淨四種土』。 他主張『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參究』、『參禪必不可無淨土,淨土必不可夾禪機』。 所以他所宏的是偏重持名的淨土教。

念佛三昧 但智旭又將持名分為「事持」與「理持」, 說「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 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 理持就是唯心淨土的教義。 因此,智旭所說的念佛, 有廣狹二義∶ 狹義唯指持名, 廣義即含攝一切佛教。 他說念佛三昧有三種∶ (1)念他佛∶以彌陀果德莊嚴為所念境,或念名號,或念相好,或念功德,或觀正報,或觀依報,如東林諸上善人。 (2)念自佛∶觀此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具足百界千如,與三世佛平等,功深力到,豁破無明,如南嶽、天台、禪宗諸祖。 (3)自他俱念∶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托彼果上依正,顯我自心理智,感應道交自然不隔,如永明(延壽)、楚石(梵琦)(《宗論》七之四)。 於此他最推重的是禪教合一攝歸淨土的延壽和梵琦。 智旭最後的淨土思想,是將禪宗的參究歸納於天台教觀,又以天台教觀應用於念佛法門; 他作念佛即禪觀論,說∶『究此現前一念心性名為參禪,達此現前一念心性名為止觀,思維憶持現前一念心性名為念佛。』 (《宗論》五之三)。天台既圓攝一切佛教,念佛也就圓攝一切佛教,持名一法就能統攝一切宗、教、事、理,故智旭晚年的持名是『以般若為導,以淨土為歸』,『以悟道為先鋒,念佛為後勁』,悟後起修的持名,與袾宏所說∶『無智稱念』有別。 智旭目睹當時佛教中門戶分歧的流弊,所以發揚延壽、袾宏等的思想,力求佛教諸宗的調和。 他在理論上融會性相,在實踐上調和禪淨,而主張禪教律三學統一。 他說∶『禪者佛心,教者佛語,律者佛行,(中略)不於心外別覓禪教律,又豈於禪教律外別覓自心,如此則終日參禪、看教、學律,皆與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應於一念間。』 (《宗論》二之三)三學攝歸一念,以念佛總攝釋迦一代時教,為智旭思想一大總結。 清以後台家講教大多依據他的經論經疏,形成了合教、觀、律歸入淨土的靈峰派,一直延續至今。 後人並奉他為淨土宗第九祖。

綜合儒佛 智旭受儒家思想影響處甚多,自稱『身為釋子,喜研孔顏心法示人。』 他由於讀了袾宏的《自知錄》始不闢佛,《自知錄》就是綜合儒佛的著作。 對於儒佛的異同,智旭以為約跡約權而說是不同的,儒家所說『天命之謂性』、『太極生兩儀』等都是『非因計因』的見論,約實約本來說,儒家的聖人都是菩薩化現,方便說法(《宗論》六之二)。 他說∶『儒禪教律無非楊葉與空拳。』 又說∶『以禪入儒,是為誘儒知禪。』 所以他說儒釋一致,事實上是一種化導方便,並不是真將儒釋等量齊觀的。    [1]

參考文獻

  1. 藕益智旭大師,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