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榛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虎榛子虎榛子(學名: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 )是樺木科虎榛子屬植物,灌木,高1-3米,樹皮淺灰色;枝條灰褐色;小枝褐色,芽卵狀,細小,長約2毫米。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6.5厘米,寬1.5-5厘米;葉柄長3-12毫米,密被短柔毛。雄花序單生於小枝的葉腋;苞鱗寬卵形,外面疏被短柔毛。果4枚至多枚排成總狀,序梗細瘦,長可達杞2.5厘米。果苞厚紙質,長1-1.5厘米。小堅果寬卵圓形或幾球形,長5-6毫米,直徑4-6毫米,褐色,有光澤,疏被短柔毛,具細肋。分布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及四川北部。常見於海拔800-2400米的山坡,為黃土高原的優勢灌木,也見於雜木林及油松林下。樹皮及葉含鞣質,可提取栲膠;種子含油,供食用和制肥皂;枝條可編農具,經久耐用。 [1]
形態特徵
灌木,高1-3米,樹皮淺灰色;枝條灰褐色,無毛,密生皮孔;小枝褐色,具條棱,密被短柔毛,疏生皮孔;芽卵狀,細小,長約2毫米,具數枚膜質、被短柔毛、覆瓦狀排列的芽鱗。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6.5厘米,寬1.5-5厘米,頂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斜心形或幾圓形,邊緣具重鋸齒,中部以上具淺裂;上面綠色,多少被短柔毛,下面淡綠色,密被褐色腺點,疏被短柔毛,側脈7-9對,上面微陷,下面隆起,密被短柔毛,脈腋間具簇生的髯毛;葉柄長3-12毫米,密被短柔毛。雄花序單生於小枝的葉腋,傾斜至下垂,短圓柱形,長1-2厘米,直徑約4毫米;花序梗不明顯;苞鱗寬卵形,外面疏被短柔毛。果4枚至多枚排成總狀,下垂,着生於當年生小枝頂端;果梗短(有時不明顯);序梗細瘦,長可達杞2.5厘米,密被短柔毛,間有稀疏長硬毛;果苞厚紙質,長1-1.5厘米,下半部緊包果實,上半部延伸呈管狀,外面密被短柔毛,具條棱,綠色帶紫紅色,成熟後一側開裂,頂端4淺裂,裂片長達果苞的1/4-1/3。小堅果寬卵圓形或幾球形,長5-6毫米,直徑4-6毫米,褐色,有光澤,疏被短柔毛,具細肋。
生長環境
虎榛子能在開敞無林地、林間隙地和森林採伐跡地形成大片茂密灌叢,也能在林冠下生長,成為山楊林、白樺林、側柏林、遼東櫟林和油松幼林下的優勢灌木之一,虎榛子為耐蔭植物。主要分布在陰坡、半陰坡或林下,在半陽坡以至陽坡均能生長,且多見於坡度很陡的陡坡地或破碎陡崖地,具有比較強的抗旱和耐瘠薄能力 [3] 。常見於海拔800-2400米的山坡,為黃土高原的優勢灌木,也見於雜木林及油松林下。 [1]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青海(互助、化隆、樂都、湟中和大通)、寧夏(賀蘭山、六盤山)、甘肅(興隆山、通渭、渭源、天水、秦安)、陝西(延安地區黃龍、延長)遼寧、吉林、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河南、山西和四川等地。俄羅斯、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從圖片來看,應該是農村的一種野草,叫虎榛子,而非是茶樹,首先它的葉子就不像是茶樹,而虎榛子屬於灌木,樹皮淺灰色,樹木高一到三米,茶樹的葉子沒有柔毛而它的葉子上有,葉子大小也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說它不是茶樹。虎榛子的生長環境。虎榛子是農村常見的灌木樹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及甘肅境內,它適合生長的海拔是八百到二千四百米之間,是黃土高原上一種優勢灌木,也可以在油松林下看到它的身影。虎榛子的主要價值。虎榛子的樹皮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可以用來提取考膠,而它的種子含有大量的油,可以食用也可以做肥皂,它的枝條柔韌性很好,可以用來編匡或者其它農具,它的環境適應性也很強,是一種比較好的固沙植物。虎榛子的繁殖方法。虎榛子是一種野生植物,如果想人工栽種,也是可以行得通的。一般來說,有兩種方式,一是扦插,這很簡單,就是從成年植株上截取健康的枝條,然後把它插在土壤里,扦插的最好時間是春季;二是播種,虎榛子需要提前育苗,再去移栽,這樣的發芽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成活率也很好。虎榛子雖然是一種野生植物,它的病蟲害也不上,主要的有白粉病,葉片初期最嚴重,首先葉子上出現黃斑,最後長出白粉。蟲害主要是象實蟲,成蟲主要危害嫩葉和嫩枝,影響樹木正常生長,五月到七月份最嚴重,需要提前防治。虎榛子雖有它的價值,但是人們需要用它的地方並不多,就現在來說,種植這種樹木的人很少,它的果實食用和藥用價值沒有完全發現,可能在以後會有發現它更多的價值吧。我是小李,關注農業,支持農村,愛護農民。[1]
繁殖方法
扦插
硬枝扦插採用常規技術。除了枝插外,可利用根容易產生不定芽的生物學特性,進行根插或埋根繁育苗木。根插一般在春季較好,根莖要求0.5厘米以上,根長12厘米左右,可將插穗完全插入土中,插後要灌足水;埋根繁殖秋季和春季均可,為了充分利用斷根,根長適度,埋根深10厘米左右。埋根繁殖要特別注意在出芽以前疏鬆表層土壤。 [3]
播種
虎榛子為風媒傳粉植物,開花受粉物候早,6-7月份果實成熟,結實量很大。延安地區6月下旬可收穫種子。所以,當年成熟的種子經水選後或來年春季常規法育苗,發芽率95%以上。但要特別注意苗期需適當遮蔭,這對保苗和促進苗木快速生長很重要。 [3]
栽培技術
天然虎榛子雜灌叢群落處於陰坡,其演替的下一階段為油松或遼東櫟群落,所以造林可選擇在陰坡與油松混交構成混交林,提高林分穩定性和水土保持效益。採用油松和虎榛子行狀混交、或株間混交。春季和雨季造林成效很好。在黃土丘陵溝壑區採用油松1行、虎榛子2行混交,造林密度:油松株距2米,行距4米;鼢鼠對油松形成災害性危害,所以,在造林前和造林後必須作好防治工作,防治方法有鼢鼠洞穴投藥法、造林坑穴投藥法等。虎榛子株行距各2米;造林時用西沃特保水劑蘸根技術,其技術要點是西沃特保水劑與土按1:25比例攪拌混勻,然後加水200份混合攪拌,靜止溶液2小時成漿狀後蘸根。採用截干技術,並在不破壞坡面植被的條件下採用魚鱗坑栽植。 [3]
病蟲防治
虎榛子病害主要是白粉病,病蟲害較少,蟲害主要是象實蟲。
病害
白粉病 危害症狀:葉片發病初期,上下葉片出現不明顯黃斑,不久黃斑長出白粉,致使葉片變黃,枯焦蟲落、木質化不好,生長弱,易受凍害。 藥劑防治,5月上旬至6月上旬、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1-0.167%溶液,或用50%甲托布津可濕性粉劑0.1-0.125%的溶液,效果較好。 [4]
蟲害
象實蟲 危害症狀:成蟲取食嫩芽、嫩葉嫩枝,使嫩葉成針孔狀,嫩芽殘缺不全,嫩枝折斷影響新梢生長發育。幼蟲危害果仁,在青殼上鑽孔,造成蟲眼,取食果仁。 藥劑防治:在成蟲產卵前補充營養期及產卵初期,即5月中旬~7月上旬,用60%的D-M合劑0.33%的溶液毒殺成蟲,噴灑2-3次,間隔時間15天。 [4]
主要價值
虎榛子樹皮及葉含鞣質,可提取栲膠;種子含油,供食用和制肥皂;枝條可編農具,經久耐用,同時是耐旱耐瘠薄耐鹽鹼的優良固沙植物。 [4]
相關視頻
趣研學 甘肅和政盆地植物識別之虎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