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图书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衡阳市图书馆,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先峰路,是国家一级图书馆。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衡阳市图书馆曾名衡阳县公立图书馆、省立衡阳图书馆、衡阳市船山图书馆等。
1917年,衡阳县公立图书馆筹备成立,1919年秋,将衡阳府署模范小学校址改建成馆舍。
1921年,衡阳县公立图书馆开馆服务。1930年,衡阳县教育界人士着手扩大规模,于1932年在衡阳县县署左侧建成1100平方米的图书馆新馆舍[1]。
1944年,衡阳沦陷,原图书馆被炸,迁至衡阳县板桥。1946年4月23日,图书馆迁至私立陶淑小学恢复开放。
解放以后
1949年10月,衡阳市人民政府接管衡阳市图书馆和衡阳民众教育馆,组建衡阳人民文化宫,馆址在学宫路市委机关大院内。这段时间内,衡阳市图书馆变成“衡阳市文化宫图书室”。
1954年衡阳市图书馆恢复图书馆建制,并从南岳中正图书馆移交来大量图书。
1955年2月19日,衡阳市图书馆更名叫“衡阳市船山图书馆”,4月在岳屏公园对外开放。。
1962年,在衡阳市船山图书馆内设“王船山纪念馆”。文革开始后,“王船山纪念馆”被撤销被拆除,衡阳市船山图书馆的“船山”二字也被禁止,重新改回“衡阳市图书馆”。
1969年冬,衡阳市图书馆又被合并,与衡阳市文化馆、衡阳市工人文化宫合并成“衡阳市群众文化馆”,图书馆停止对外开放。
1971年10月,衡阳市图书馆再次恢复建制,独立出来。1975年,衡阳市图书馆迁到先峰路市委宣传部机关大院,即现在的馆址。
场馆建设
1985年,衡阳市图书馆阅览大楼竣工,衡阳市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达到近万平方米。2001年,衡阳市政府修建蒸阳路,新路正好穿过衡阳市图书馆的大院,使得衡阳市图书馆原有的2/5面积被拆除,建筑面积减至不足7000平方米。与衡阳市图书馆本在一个院子的衡阳市少儿图书馆就因办公楼被全拆,只得搬去原衡阳市文化局的办公楼。除了蒸湘路工程导致的图书馆面积被压缩外,图书馆还遭遇着馆舍失修,电路老化等困境,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工作。
2009年,在衡阳市政府的经费支持下,衡阳市图书馆启动全面维修改造,2010年7月恢复正常服务。2014年,衡阳市图书馆暨雁峰公园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新的衡阳市图书馆将会建在衡阳市雁峰公园南侧,新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馆藏
截止2013年,衡阳市图书馆藏图书总数为56万余册。衡阳市图书馆官网2013年的简介,馆内“拥有古籍和民国图书3.8万余册、还有近2万册的衡阳名人著作等地方文献”。据湖南日报2015年的报导:“省社科院图书馆有12万册,邵阳市松坡图书馆、衡阳市图书馆馆藏古籍分别约5万册”。
古籍与地方文献
衡阳市图书馆收藏的古籍,部分来自1954年南岳中正图书馆的转交,部分来自文革破四旧时的抢救,部分来自于社会捐赠。衡阳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会自己搜集购买古籍与地方文献。
2013年,衡阳市图书馆所收藏的《朱翼十二卷(明)江旭奇辑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编号00674。
抢救古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衡阳市大量单位和私人的藏书因为破四旧运动被送到废品店,衡阳市图书馆职工黄耀武借寻找湘南学联文物的机会,到衡阳市废旧物资仓库、衡阳市造纸厂等地搜集了大量古书。1967年3月,黄耀武搜集到了清康熙湖南刻本《金瓶梅》、明嘉靖官刻本《书传会选》,1968年在常宁二中买回近三千册古籍,有几套被列入《中国善本书总目》。
视频
衡阳市图书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2005-2015年衡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衡阳调研”,道客巴巴,2016-6-1
- ↑ 第4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 包括189家藏书单位,中国新闻网,201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