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直腰身、过膝的中式外衣。一般有衬里。是中国传统服装——汉服的重要品种,男女皆可穿用。

定义 直腰身、过膝的中式外衣

外文名 a robe; a gown

拼音 páo[1]

目录

汉字释义

部首笔画

字形结构

基本字义

详细字义

常用词组

古籍解释

英文翻译

传统服装

简介

分类

汉字释义

【汉字】袍

【拼音】páo

部首笔画

部首:衤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衤包 汉字部件分解

笔顺读写:捺折竖撇捺撇折折横折

基本字义

1. 长衣:~子。长~。。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

2.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详细字义

〈名〉

1.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Chinese-style robe or gown]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2. 又如:袍子

3. 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robe;gown]。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

4. 外衣[jacket;outer garment]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5.战袍[war-gown]。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6. 衣的前襟[the front part of a Chinese garment]。如:袍襟(衣襟)

常用词组

1.袍服páofú

[robe;gown]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2.袍哥páogē

[a reactionary gang in south-west China before liberation] 旧时西南各省的一种反动帮会的成员,也指这种反动帮会组织。

3.袍笏páohù

[official clothing and tablet held before the breast by officials when received in audience by the emperor]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4.袍笏登场páohù-dēngchǎng

[taking position of power,as in a dress rehearsal;dress up and go on stage—said of a puppet upon his take-over]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执手板。袍笏登场,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员登台演戏,现在常用来比喻坏人上台,有贬义;

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讽刺意。

袍笏登场也等闲。——清·赵翼《瓯北诗钞》

5.袍泽páozé

[fellow officers] “袍”与“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长袍与内衣;后来称军队中的同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经·秦风·无衣》

袍泽之谊

袍泽故旧

6. 袍罩儿páozhàor

[robe] 套在袍子外面的大褂;罩袍。

7. 袍子páozi

(1) [robe]∶同“袍”

(2) [habit]∶表示或标志某一行业、等级或职务的装束。

僧侣的袍子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袍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5

唐韵》薄褎切《集韵》《韵会》蒲褎切,音軳。《广韵》长襦也。《释名》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内衣也。妇人以绛作衣裳,上下连,四起施缘,亦曰袍,义亦然也。《後汉·舆服志》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

故施袍。

又《尔雅·释言》襺也。《礼·玉藻》纩为襺,縕为袍。《论语》衣敝縕袍。

又衣前襟。《公羊传·哀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

又《礼·丧大记》袍必有表。《注》亵衣。

又《韵补》蒲侯切,叶音抔。《诗·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又《集韵》薄报切,音暴。《类篇》同袌。

英文翻译

1.a robe; a gown

传统服装

简介

中国《诗经》、《国语》中已出现袍的名称。在东周时期的墓葬品中,袍为直襟直统式,交领,右衽,长袖施缘,下摆长大,束腰带,与深衣有相似之处。《礼记》解释,袍有衬絮,絮分新纩、旧缊,“纩为襺(茧)、缊为袍”,可见当时的

袍是有衬絮的绵袍。大约自汉代开始,[纩]为用新的蚕丝作内夹层[缊]是用旧的乱麻或者旧蚕丝作的内夹层。隋唐时期,袍服盛行。其中交领大袖直裰式袍服传入日本,促进了和服的发展。

分类

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装之一,分为龙袍、官袍、民袍等。

①龙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纹而得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960年,赵匡胤“黄袍加

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

山河统一。

②官袍

文武官员用作公服、朝服的袍。以一定颜色或图案表明官位等级。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开始将袍定制为朝服,以所佩印绶为主要官品标识。自此,官袍成为封建社会中的权位象征。武则天当政时颁命服绣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是补服的

起源。宋代官袍袖子肥大,明确规定饰襕、佩绶、围鞓等。元代官袍多以罗为面料,并以花纹大小表示级别。明代洪武年间创立区别文武官员等的补子制度,称作补服;亲贵大臣袍服,按照品位还有斗牛服、飞鱼服、蟒衣(后称蟒袍)、麒麟袍

等,分别刺绣相应的形状似龙的图案。明代官袍款式特点是在两侧袍衩处加幅称襬(摆)。

③民袍

民间用于日常生活的袍。因制作简单,穿用方便,所以逐渐取代深衣,在民间普遍穿用。


参考资料

  1. ,搜狗, 201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