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晋朝官员、名士。祖父裴茂,汉尚书令。父裴徽,魏冀州刺史。从兄裴秀。裴楷是西晋时杰出人物的代表之一,在西晋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名望于当世。他相貌英俊,气质卓越,学识广博,精擅《老子》《易经》,年少时即出名,当时人们称他为“玉人”[1],与王戎王济和峤等齐名。

目录

仕宦经历

曹魏时期

裴楷年少时,受到钟会推荐,司马昭任裴楷为相国掾,后任尚书郎贾充修订律令,裴楷任定科郎参与修订。晋武帝担任抚军时,任命他为参军。后又经钟会推荐,任吏部郎

晋武帝时期

西晋初年,裴楷任中书郎。不久拜散骑侍郎,累官散骑常侍河内太守,入朝为屯骑校尉、右军将军,转侍中

晋惠帝时期

晋惠帝即位,外戚杨骏执政,裴楷虽然与杨骏有姻亲关系,但关系不和,裴楷改任卫尉太子少师等,实为闲职。杨骏被诛,裴楷受牵连被免官。在卫瓘司马亮等推荐下,裴楷受封临海侯,食邑二千户。任尚书。因为八王之乱的关系,裴楷担心朝局不安,请求外放,还未出发,楚王司马玮作乱。司马玮被诛后,裴楷任中书令,加侍中,与张华、王戎掌握朝政大权。后加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言行风度

裴楷相貌出众,风度翩翩,精于理义,晋武帝登基占卜世数(即推测晋朝可传几世),仅为一,裴楷以言语化解,君臣皆悦。长于朗诵,武帝时改订律令,由裴楷朗诵,“左右瞩目,听者忘倦”。虽然不尚节俭,颇好珍玩,但同时乐善好施,谓“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性情宽厚,安于毁誉。杨骏事发,大肆诛戮,裴楷受牵连被捕,举止自若。尤善知人,对乐广锺会夏侯玄山涛等有所评鉴,病重时又对时为黄门郎王衍表示赏识,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一时名士。

家庭关系

裴楷父亲裴徽,裴楷次兄裴康,裴楷本人,裴楷弟裴绰,裴楷子裴瓒,裴绰子裴遐,裴秀子裴𬱟,裴楷从弟裴邈,合称“八裴”,皆知名。

裴楷妻王浑女。有子五人:

  1. 裴舆,字祖明,官至散骑侍郎。娶司马亮女。
  2. 裴瓒,字国宝,中书郎,娶杨骏女,杨骏被诛时为乱兵所杀。
  3. 裴宪,字景思,没于石勒
  4. 裴礼
  5. 裴逊

裴楷有女适卫瓘子。

注释

  1. 晋书·卷三十五》:“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