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裴金宝先生古琴演奏拍摄


裴金宝(公元1954年-- ),苏州望亭人,现代吴门琴家、企业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自小酷愛江南絲竹,對崑曲、園林等亦頗有研究。

目录

經歷

 
裴金宝先生

後师承吴门琴派吴兆基,於彈琴、修琴、斫琴、傳琴,皆深有造詣,曾一起创办吴门琴社,后为吴门琴社社长,是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先生精于斫琴和古琴修复,所斫之琴受到琴界的好评。

通过长期实践,裴先生除完整继承了吴门琴派之简劲清和的特点外,还把吹拉弹唱的技艺融会贯通于古琴演奏,逐步形成了严谨、精准、松灵、激情的个人演奏风格,并不失传统文人琴的精神。精研斫琴三十多年,除制作音声精良富有传统韵味的新琴外,仿古断纹琴在圈内广受好评。所斫仿古断纹蕉叶式古琴“望月”被苏州博物馆永久珍藏,2017年6—7月,在苏州博物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苏艺天工大师系列----裴金宝古琴作品展”。2017年11月,湖南卫视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开播,第二期节目讲述了嘉宾李泉拜师裴金宝学习古琴斫制与修复的故事。[1]

修复的老琴更超过100余张

不做作,不刻意,不高高在上,自然率真,这才是美本身。这也是吴门琴派一直主张的,那就是,古琴是一种生活方式。弹琴,听琴,甚至斫琴,都是一种生活。

琴音,在生活内,不在生活外。

裴老师是吴门琴派的传人。吴门琴派,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史载,汉代琴学大师蔡邕曾经“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在吴地传琴十多年。初唐琴学大师赵耶利曾言“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

吴门派琴最主要的特点是文人琴,有别于早期流行宫廷的乐府琴和后期流俗于酒肆茶楼的演艺琴。这一点,就如《春草堂琴谱》鼓琴八则中辨派所说的,文人琴特别具有儒家思想与山林气息[2]

对于制琴,裴老师也有自己的见地:第一,声音要美,第二,弹奏起来要顺手,琴弦如果太高,就会与人体相抗,弹奏起来会很累。第三才是讲究琴的款式外观。裴老师告诉我们,古琴样式大同小异,差别在于直线与曲线的变化。古琴的外形之美,就在于直线与曲线的变化,尤其是曲直二线,生出百多种琴式,不由让人赞叹,古人真是了不起!

琴著作品

裴先生对阴阳十分有造诣,并将其研究应用到古琴斫制上。 琴著包括《中国古琴文化漫谈》、《阴阳学说与古琴》、《古琴修复》等。另外,他还创办了网上论坛--“中国古琴”。[3] 裴先生之女裴琴子亦為知名古琴演奏家,6岁随父学琴,8岁登台演奏,20岁开始教琴。

視頻

秋賽吟 裴金寶
中国民间艺人-制琴·裴金宝01 1-2.flv





參考资料

  1. 古琴音乐会,悠扬夏日江阴. www.jywyw.com. 2018-07-24 [2019-04-14]. 
  2. 裴金宝 他是吴门琴家,光修复的老琴超过100张. 
  3. 裴金宝. www.gqtsg.com. [201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