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伯利亚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伯利亚松

西伯利亚红松一般指新疆五针松。新疆五针松(学名:Pinus sibirica (Loud.) Mayr)是松科松属的植物,乔木,高达35米,胸径1.8米;树皮淡褐色或灰褐色;枝条较密,水平开展,树冠尖塔形;横切面近三角形;叶鞘早落。球果直立,圆锥状卵圆形,成熟后种鳞不张开或微张开;种鳞上部厚,下部较薄,宽楔形,约成90度角向内弯曲;种子生于种鳞腹面下部的凹槽中,无翅。花期5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分布于俄罗斯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的布尔津河上游的卡纳斯河霍姆河流域。生长在海拔1600-2350米、气候冷湿、山地生草灰化土地带,能在干燥砂地和排水不良的沼泽地上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粘壤土生长最好。

经济树种,木材优良,材质轻软,结构细,有香气,耐久用。可作建筑家具等用材。种子可食,也可榨油,供食用。

基本内容

中文学名:新疆五针松

拉丁学名:Pinus sibirica (Loud.) Mayr

科:松科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亚属:单维管束松亚属

目:松杉目

别称:西伯利亚红松、卡热阿衣(维吾尔族名称)

亚科:松亚科

族:五针松组

属:松属

纲:松杉纲

概述

【物种名称】 西伯利亚红松

【拉丁学名】 Pinus sylvestris (Loud.) Mayr

【属性】松科 Pinaceae

【级别】3级

【时空分布(地理分布与历史时间分布)】 西伯利亚及新疆(阿尔泰山) 海拔下限(米)1600 海拔上限(米)2300

【个体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5米,胸径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小枝黄色,密被柔毛。针叶五针一束,粗硬,微弯曲,长7一10厘米,宽1.5一2毫米,腹面两侧有3一5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具1个维管束和3个中生树脂道;叶鞘早落;鳞叶不下延。球果直立,圆锥状卵圆形,长5一8厘米,直径3一3.5厘米,成熟后种鳞不张开;种鳞弯曲,斜方状圆形,上部厚,下部较薄,鳞盾紫褐色,密被平伏的长柔毛,边缘微内曲,鳞脐顶生,黄褐色;种于不脱落,倒卵圆形,黄褐色,长约1厘米,直径5-6毫米,无翅。

【生理特征】

西伯利亚红松分布区内的气候条件与西伯利亚冷杉的生长地相似,它喜生于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下部或中山带上部阴坡下部,由于海拔下降,大气湿度降低,湿润的亚高山带下部或中山带上部阴坡,在中山带中、下部,由于海拔下降,大气湿度降低,逐渐被较耐干旱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所代替。本种较耐阴,除在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阴坡、半阴坡个别地段有小片纯林外,通常与西伯利亚落叶松混交,或散生于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林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适生于中山带湿润、肥沃、深厚的砂壤或粘壤土的坡地;在土壤瘠薄的山脊,则生长不良,尖削度大,往往形成比较低矮、扭曲、稀疏的高山矮曲林。花期5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繁殖】

靠种子繁殖,育苗较易,较喜光,初期不宜光照过强。萌芽性弱,不能萌芽更新。

【现状】

渐危种。西伯利亚红松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北部,分布面积十分狭小,加之球果成熟时不开裂,种于较重,无翅,不易传播,易受鸟类、鼠类为害,林下天然更新不良,幼苗极少,急待采取保护措施。

【亚寒带生物群落】

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约在北纬50°~70°之间,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为多。

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

冰原带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由冰雪覆盖,气候终年严寒,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高于0℃。植物非常稀少,仅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上,才有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的动物界也很贫乏,南极大陆没有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白狐;在南、北半球冰原带的海水中,有鲸和海豹等。[1]

参考文献

  1. 西伯利亚松汇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