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奧多·龐維勒

西奧多·龐維勒 Théodore de Banville,(1823年3月14日-1891年3月13日)出生於法國穆蘭,法國詩人、作家。

一生都在巴黎度過,他詩歌的主要特質是其精湛的技巧,班維爾友善、修養的品格和敏捷頭腦,為他贏得了當時那個時代的主要人物的友誼。

目錄

生平

龐維勒是一個海軍軍官的兒子。在巴黎的一所高中畢業後,龐維勒開始文學創作。

1842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人象石柱》,引起當時文學批評者的注意。

1846年,又出版了第二部詩集《鐘乳石》。

1857年,發表《短歌集》。

1857年,發表的《奇歌集》里,他大膽的解剖詩體,煥發出極為絢爛的韻腳,受到維克多·雨果聖勃夫的讚嘆。

他還是一個出色的劇評家和作家。他的韻文喜劇曾在巴黎的法蘭西劇院上演。龐維勒是個性子隨和的人,因此受到巴黎文人們的喜愛。他還為此寫了類似《世說新語》的描寫巴黎名人軼事的小品文。 1858年他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891年在巴黎去世[1]

法國文學史中對他的評價

龐維勒響應戈蒂埃的號召,反對浪漫主義的哭泣,提倡「為藝術而藝術」。

朗松在《法國文學史》中對他評價道:「靈魂均衡,沒有冷熱病,也沒有暴風雨,才能中等,沒有思想也不需要思想。龐維勒拿聲律當彈丸,悠悠然拋着耍巧。他是個嫵媚的詩人,並且十分别致。在這個詩迷手裡,浪漫主義達到了最煊赫而又無聊的文章遊戲的地步。」

作品

代表詩集

  • 《人象石柱》
  • 《鐘乳石》
  • 《短歌集》
  • 《奇歌集》[2]


抒情詩作[3]

該女像柱(1843)

鐘乳石(1846)

Odelettes(1856年)

詩經funambulesques(1857)

切口的血液(1857年),

紫水晶(1863)

流放(1867年)

移景普魯士(1871年),

三十六個快樂的民謠(1873年)

公主(1874)

隆德爾(1875)

西方國家(1875){新走鋼絲的頌歌,1869}

金色押韻(1875){新走鋼絲的頌歌,1869}

聖誕玫瑰(1878)

我們所有人(1884)

鈴鐺(1888)

在爐子裡(1892)

榮譽

1858年,他被封為法國榮譽騎士勳章。

1886年,晉升為司法官。

1891年,在巴黎去世,享年68歲,被埋葬在蒙帕納斯公墓。

在巴黎第十七區有一條以他命名的街道。在法國尼斯,還有一條名為Theodore de Banville的街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