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諸羅樹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诸罗树蛙
原圖鏈接

诸罗树蛙为两栖类树蛙科动物,[1]体型中等, 雄蛙体长42~44mm,雌蛙体长62mm左右,吻钝尖,眶间微突,瞳孔横置,黑色,舌略长,有关节下瘤,皮肤略粗糙,腹面灰白色,指、趾蹼为桃红色,体背面皮肤上有痣粒,沿前臂和跗部的后外侧各有一条窄而光滑的棱状肤褶,肛上方有一条窄肤褶。诸罗树蛙常见于海拔50m左右的农业区,成蛙以捕食蝇类如绿头苍蝇为生,主要分布于台湾嘉义云林台南。诸罗树蛙繁殖季节为4月中旬到8月下旬。

形态特征

雄蛙体长42~44mm,雌蛙体长62mm左右,体型中等,头宽等于或略小于头长。吻钝尖,吻棱明显,鼻孔小而略突起,颊部向外倾斜,颊面凹陷。眼间距大于上眼睑宽,眶间微突,瞳孔横置,黑色,鼓膜近圆形,约为眼径之半,颞褶细,由眼后斜达前肢基部上方,舌略长,后端有缺刻,内鼻孔小而圆,犁骨齿两列,左右接近,单咽下外声囊及成对的长裂形声囊孔,前臂粗壮,手长约为体长的29%,有关节下瘤,雄蛙第一指基部有婚垫,后肢适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指、趾端具吸盘和边缘沟,背面可见“Y”形迹。指式:3>4>2>1,指间几近半蹼,趾间具1/2~2/3蹼,关节下瘤低而圆,内跖突卵圆形,无外跖突,皮肤略粗糙,体和股的背、腹面均有痣粒,肛部和股后有小疣,肛上方有一窄肤褶,前臂外侧至第四指外侧及跗部外侧各有一条窄的棱状肤褶,体和四肢背面深绿色黄绿色绿色至近黄色。上唇白色下唇咽喉部边缘呈银灰色或白色,体侧有一条白色线纹,该线纹下方为深紫色,前臂至第四指外缘的肤棱白色,其下方有黑线纹,第一、二指和趾的背、腹面为桃红色,股部前、后为深桃红色,有的股部后面有横纹,在肛后尤为明显,体和四肢腹面灰白色或白色,有卵粒黄白色,卵径2.5mm左右。

蝌蚪,第36期蝌蚪,全长38mm,头体长13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92%;头体扁平,背面观呈椭圆形;吻端圆;尾末端钝尖;体背和尾肌深褐色或灰褐色,腹面黄白色,尾鳍透明。唇齿式为I:3+3/1+1:Ⅱ;两口角及下唇缘有一排乳突,下唇中央缺乳突1~3个;口角处有副突;角质颌中等。

生态习性

诸罗树蛙常生活于海拔50m左右的农业区,雄蛙常伏于田园竹林和稻叶上鸣叫;成蛙捕食蝇类如绿头苍蝇等有害昆虫。

地理分布

台湾嘉义、云林、台南。

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4月中旬,5月,6月,7月,8月下旬。 繁殖时,雌蛙受雄蛙鸣声吸引而主动接近雄蛙,雌蛙对形成配对的雄蛙具有选择性。配对形成后由雌蛙背负雄蛙到地面找寻产卵点,产卵所需时间平均为92.6±21.1分钟,配对形成至产卵结束所需时间平均为501±59.9分钟,雌蛙背负雄蛙移动距离平均为1032±851.4公分。卵泡内卵粒数平均为386±97.1颗。雄蛙可多次交配,配对系统属于典型群集展示的一夫多妻制。雄蛙的交配成功与其在实验样区累积停留天数和捕捉次数有显著相关,形成配对的雌雄蛙间具有体型相配情形。

研究与保育

诸罗树蛙所面临的危机包含:栖地碎裂化、栖地污染、开发造成栖地破坏、耕作型态改变、气候变迁影响等。其中农作型态改变,对诸罗树蛙栖地品质影响极大,且近年笋农年龄老化、竹笋产地价格不振,竹林改种情形严重,诸罗树蛙面临的危机与日俱增。「嘉义诸罗树蛙栖地保育计画」以友善农耕方式契作,搭配生态调查与栖地环境改善工作,保育珍贵栖地,进而达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之目标。

參考文獻

  1. 诸罗树蛙簡介.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