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財富的分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財富的分配》,美國學派的代表作。克拉克著。初版發行於1899年。中譯本195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陳福生、陳振驊譯。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1959年中譯本包括1篇序和26章。全書內容可分為5個部分:序和第1章主要說明寫作本書的目的;第2、3章主要說明提出的經濟學的3個部分以及與傳統經濟學四分法的關係;第4章是所分的經濟學第1部分的內容;第5、6章主要闡述動態和靜態的區別以及使用孤立方法的必要性;第7到26章主要闡述所分的經濟學第2部分的內容,只是在他認為必要時才提到第3部分內容。本書改變傳統經濟學的三分法或四分法,提出了經濟學新的分部法。把經濟學分為3部分,即:第1部分包括財富的一般現象。研究不論在什麼社會條件下都發生作用的「普遍規律」;第2部分包括靜態的社會經濟。研究如果社會是有組織的,如果社會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毫無變化,財富將會有什麼變化,實際就是研究「靜態經濟規律」;第3部分包括動態的社會經濟。研究社會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不斷變化,社會財富和社會福利發生什麼變化,實際是研究「動態經濟規律」。克拉克把2、3兩部分合稱為「社會經濟」以與第1部分的「普遍經濟」相區別。認為「普遍經濟」是「社會經濟」的前提,而在「社會經濟」中,「靜態經濟」是中心,因為在靜態社會裡發生作用的勢力,不但在動態社會裡還繼續發生作用,且是起作用比較強的一種勢力,所以研究「靜態社會的特性,就是研究現代進步社會的實際情況」(第45頁)。

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分配進行「靜態」的分析,而本書的目的,則是要證明社會收入的分配受着一個自然規律的支配。而這個規律如果能夠順利地發生作用,那末,每一個生產要素創造多少財富就得到多少財富。他以分配論為中心,建立了一個證明資本主義制度下階級利益調合論的錯誤的經濟思想體系。克拉克分配論的基礎是邊際生產力論,認為在自由競爭的靜態環境裡,存在着一個資本和勞動按各自的「邊際生產力」決定其收入的「分配的自然規律」,利息由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決定,工資由勞動的邊際生產力決定,工人和資本家的關係是等價交換原則支配下的平等的買賣關係。因此,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不存在剝削的公平合理的制度,階級鬥爭和革命是完全不必要的。克拉克經濟學說的這種強烈辯護性質,對於20世紀初期美國資產階級經濟理論的發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特別是他的邊際生產力論,為西方許多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所廣泛的利用。

作者簡介

約翰·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1847—1938),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經濟學家,所謂美國學派的創始者。出生於美國羅得島普羅維登斯一個工商業者家庭。1872年大學畢業,曾赴德國和瑞士留學。先後任卡爾頓·斯密學院,阿默斯特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888年美國經濟學會創始人,會長。主要著作還有《財富的哲學》、《經濟學要義》等。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書籍,是思維的結晶,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名著,則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財富的分配 相關視頻

世界財富的分配原則,顛覆你的想象
金燦榮:過去三十年人類的財富是增加的,但財富的分配是不平均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