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赫哲族 | |
---|---|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
起源和历史 [1]
赫哲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流域。隋、唐时期的“黑水”是他们的祖先。过去住北海边,后来南迁。辽、金时期,赫哲族先民所属区域为五国部。元朝时期,隶属于辽阳行达路。明朝时期,赫哲地区归属奴尔干都司。清初,赫哲族居住的区域为“呼而哈部”、“窝集部”、“瓦尔喀部”、“使犬部”和“萨哈连部”。清朝初年第一次出现“赫哲族”名称。历史上曾因穿鱼皮衣和使犬,而被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是我国北方以捕鱼为主兼事狩猎和使用狗拉雪橇的民族。
宗教信仰 [2]
赫哲族信奉萨满教,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灵,赫哲人认为天神(赫哲语:巴哈恩都力)是最大的神,掌管天下所有事,天神的供奉在族长家里有固定的位置,供奉天神的仪式是在有大型瘟疫来临或灾难来临或者是获得丰收时才举行。供奉时要摆上供品,由一位道法高深、德高望众的萨满主持仪式。
服饰特点 [3]
由于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特定的自然生存环境,赫哲族人早年的衣服、被褥多用鱼皮和兽皮缝制,但因人们的居住区域不同,所用的原料也有所区别。
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三江流域,那里山林密布,江河纵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渔猎生活给赫哲族人服饰打上特别印记,他们早年的服装的主要原料是鱼、兽皮。赫哲族形成了以兽皮、鱼皮制作服装的传统。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文化是世所罕见的,熟制鱼皮,制作鱼皮线的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制作出来的鱼皮服饰具有防水、抗湿、轻便、耐磨等诸多特性。
建筑特点 [4]
“夏天住昂库,冬天住地窨”说的就是赫哲族两种比较古老的居住形式:穴居式的较为固定的住所——地窨和临时性的可移动住所——昂库。
地窨,又称地窨子,赫哲族为“胡日布”,主要是冬季寒冷时固定住所。基本建造方法是:往地下挖三尺左右深的长方形土坑,大小宽狭根据人口而定,然后在土坑中间、前、后立起柱脚,架上檩子。檩子用椽子固定,椽子下边架在挖的坑边上,上边钉在檩子上,成“人”字形架。再在上面铺好笤条和草,培上五六寸厚的土即可。门开朝向阳面,门旁有个简单的窗户,早年窗户用去鳞的鲢鱼皮糊上,后来才改用纸,喷上鱼油,显得亮堂而结实。屋内有的搭铺,有的搭炕。这种地窨在冬天十分暖和,但顶多可住两年、一般只住一年而后在下一个冬天之前重盖。
传统节日 [5]
“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都会在这天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鹿神节来源于赫哲族早年对虎神的崇拜,把猎物丰收以寄托于虎神的保佑,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风节。每年九月九,赫哲族就要过鹿神节。目的是为了祭把虎神,庆祝出猎顺心如意,祝贺部族人丁兴旺。因为祭虎时全村要跟着萨满跳鹿神舞,故又称鹿神节。
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的内容丰富多采,除了各种 民族体育竞技活动,还有最热闹的群众性的聚餐宴饮活动。
饮食文化 [6]
以鱼类为主要食品的赫哲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食鱼文化”。除了晒鱼干、将鱼片烧熟的烤鱼干、炸鱼块、将鱼肉去刺粉碎后翻炒成肉松的炒鱼毛、晒鱼子等特殊加工的食品令人唾涎欲滴以外,赫哲族的生制鱼食品也别具风味。其中,最有特色的“刹生鱼”就有“刨花鱼”、生拌鱼丝、蘸鱼片、生拌鳇鱼鼻翅等各种花样。其中尤以“刨花鱼”和生拌鱼丝最受欢迎。
赫哲族的烧烤饮食也别具特色,在河畔沙滩或深山老林之中,架起火堆,把鱼分半切片,或用树枝把动物的肉块穿成串,放在火上烧烤,当鱼片、肉块逐渐变色,发出一股诱人的香味。
相关视频
参考资料
- ↑ 赫哲族的历史文化 祥安阁风水网,2015-09-15
- ↑ 赫哲族宗教信仰——萨满教 中国网,2009-03-06
- ↑ 赫哲族的服饰特点有哪些? 360星座网,2015-07-09
- ↑ 赫哲族房屋的特点是什么? 新浪,
- ↑ 赫哲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起名网,2019-06-02
- ↑ 赫哲族饮食文化 祥安阁风水网,201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