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巷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巷镇隶属于上海市青浦区,东与徐泾镇毗邻,西与夏阳街道、香花桥街道接壤,南与松江区泗泾、佘山镇交界,北与重固、华新镇相依。东距虹桥机场12千米,南靠国家级旅游基地--佘山,西临淀山湖风景区。赵巷镇交通便捷,陆路有“十横三纵”穿赵巷。横向有沪宁高速、沪杭高速、G50高速、S32高速、318国道、312国道、北青公路、崧泽大道、沪宁铁路、沪杭铁路。纵向有同三国道、嘉金高速、嘉松高速。水路有可通行百吨级货船的油墩港、淀浦河、新通坡塘等纵横交错,是连接江浙两省的重要水上枢纽。

2011年,赵巷镇下辖4个社区8个村,全镇区域面积39.1平方公里,总人口75493人,户籍人口23558人。

建置沿革

明嘉靖二十年(1542年),置青浦县时,赵巷地属青浦。

清宣统二年(1910年),青浦县划为16个市、乡,赵巷属北凤天方铁乡。

民国5年(1916年),北凤天方铁乡改为北凤天方铁乡区。

民国35年(1946年),全县改组成27个乡镇,赵巷分为北夏、崧圣2个乡。

1949年5月4日,赵巷地区解放,赵巷时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第9办事处。新中国成立后, 于1949年11月,第9办事处与第10办事外合并为余干区,赵巷为方夏、赵和、崧泽3个乡。

1955年5月,余干区分建为余山区、青东区,赵巷属青东区。

1957年5月,实行撤区并大乡,赵巷地区为北崧、丰荡2个乡。

1958年9月,由北崧、丰荡合并成立赵巷人民公社。同年11月21日,青浦县划归上海市管辖。

1984年5月,政社分设,以社建乡,建立赵巷乡人民政府。

1999年底,青浦撤县建区,赵巷为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赵巷镇区域位于太湖流域下游,黄浦江上游,青浦区的东部,镇中心东经120°01',北纬31°09',东与徐泾镇毗邻,西与夏阳街道、香花桥街道接壤,南与松江区泗泾、佘山镇交界,北与重固、华新镇相依。东距虹桥机场12千米,南靠国家级旅游基地--佘山,西临淀山湖风景区,沪青平公路横穿全境,把全镇疆土分为两半。镇政府驻地在赵巷镇南,距青浦城区约八公里。2017年底,全镇总面积40.44平方千米。

气候

赵巷镇位于季风型亚热带地区,是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虽春秋两季稍短于夏冬,但严寒酷暑时间不长。每年12月—次年2月初,天气最冷。最低温度平均为3.7度,最冷时曾下降到零下10度左右。6月—8月下旬天气最热,最高温度平均为27.3度,最热时曾达到40度以上。年平均温度约在15度左右。

赵巷镇雨量充沛,初夏有梅雨,盛夏有雷、阵雨,春秋季有连绵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044.7毫米左右。全年雨量分配大致是:春季3—5月约占24%,夏季6—8月约占41%,秋季9—11月约占23%,冬季12—2月占12%。7月份降水量最大,平均在290毫米左右。12月份降水量最小,平均在23毫米左右。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下旬。据记载1973年3—5月三次春雨期降雨总天数达35天。1982年8月中旬—10月下旬三次秋雨期降雨总天数达20天。梅雨持续期最长的是1977年,达45天。

水文

赵巷镇是水网地区,境内河道纵横,水面广阔,灌溉便利,水质优良。全镇现有河流118条,计水面面积6776亩,池塘227只,计水面面积851亩,合计水面面积7627亩,占耕地面积的17.1%。境内主要河流有七条,“横三竖四”,即:淀浦河、林密泾、大田泾、新通波塘、新胜泾河、通波塘、崧泽塘,其中最大的是淀浦河。

地貌

赵巷镇地势东高西低,地面标高平均在3.2米左右,最高点是方夏村,为4.2米,最低点是金汇村,为2.3米。新通波塘、通波塘、崧泽塘三条大河纵贯南北,淀浦河横亘东西。[1]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7年,赵巷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6006亩,其中水稻3500亩。林业总面积11627亩,生态林2359亩,经济林枇杷2000亩,其他果树240亩。蔬菜面积1200多亩。全镇水产养殖面积2709亩。

生物资源

赵巷主要农作物有粮食、油菜、棉花等数十种,蔬菜、花卉,畜禽也品种繁多。另外还有日葵、蓖麻、芦栗、白木耳等。赵巷镇域南部的北竿山,属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有700多种植物,有鸟类38种,隶属7目16科。其中黄嘴白鹭、赤腹鹰等5种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人口

至2011年末,赵巷镇全镇总人口75493人,其中常住人口23391人,来沪人员51451人,境外人员484人。户籍总户数7476户、户籍人口23558人。

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119947人。

经济发展

综述

2011年,赵巷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637万元,同比增长13.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全镇实现税收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区镇地方财政收入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实现镇级结算财力4.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2011年全镇财政支出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2%。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其中工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

第一产业

赵巷镇是一个种植粮、棉、油为主的江南水乡。2011年,赵巷镇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637万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农业总产值722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种植业产值2792万元,减少23%;畜牧业产值3079万元,增长58%;渔业产值1233.6万元,基本与2010年持平;农业服务产值120万元,比2010年增长33.3%。全年耕地面积12000亩,其中水稻面积4535亩,有林地5000余亩,渔塘1500余亩,蔬菜1000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2751吨,其中水稻2581吨,与2010年基本持平。

第二产业

2011年,赵巷镇完成工业增加值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工业利润达到2.28亿元。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企业8户,完成总产值4.6亿元,比上年下降4.2%,占工业总产值的6.9%;三资企业23户,完成总产值13.04亿元,增长14.2%,占工业总产值的19.6%;私营企业650户,完成总产值48.76亿元,增长22.9%,占工业总产值的73.5%。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79户,同2010年持平,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增长4.13%,占全镇工业总产值比重48.2%。全镇“亿元产值”企业9户,实现工业产值17.87亿元,对全镇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7 %。“4+1”主导产业(现代纺织、精密机械、信息电子和印刷传媒四大高级产业及文体类(休闲用品制造特色产业)全年实现规模产值19.87亿元,占全镇规模产值比重29.9%。

第三产业

2011年,赵巷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亿元,同比增长6.59%。全年全镇共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9.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7%。房屋施工面积92.7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上升22.4%;其中新开工面积23.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上升166.8%。现房销售面积9400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78962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销售套数701套,完成商品房销售额16.3亿元。赵巷镇的商品房销售累计销售均价达到18430元/平方米,比2010年19849元/平方米,下降了141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了7.1℅。[2]

交通运输

赵巷镇交通便捷,现有道路总长165.41公里,分别为区级以上道路35公里、乡道51.86公里、村道78.55公里。现有桥梁146座,其中市政桥梁14座,乡道桥梁56座,村道桥梁78座。陆路有“九横三纵”穿赵巷。横向有沪宁高速、沪杭高速、A9高速、A15高速、318国道、312国道、北青公路、沪宁铁路、沪杭铁路。纵向有同三国道、嘉金高速、嘉松高速。水路有可通行百吨级货船的油墩港、淀浦河、新通坡塘等纵横交错,是连接江浙两省的重要水上枢纽。

社会事业

教育

赵巷教育园区内包含中、小、幼以及成教,整个教育园区,总占地

160亩,建筑面积4202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其中崧泽学校中学部建设及改建1850万元,小学部新建及设备添置5250万元,幼儿园、成校新建2900万元。

2012年,教育园区共有教师234名,大专学历占18.8%,本科学历占67.9%。中学部有31班,小学部有38班,幼儿园有21班的办学规模。

卫生

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诊疗总次数110675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5.48%;出院病人数205人;病床使用率比上年同期增加10.61%。

至2011年底,全镇共有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共有在编人员49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5名,其他技术人员3名。村卫生室13家,其中中心卫生室2家,一般卫生室10家,在岗乡村医生24名。

文化

2005年6月5日落成使用的赵巷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2699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0067平方米,总投资近四千多万元。在功能布置上,中心共设置了文化体育活动 、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办公配套设施等四大类、二十六个项目。

赵巷图书馆,坐落于赵华路507号,社区文体中心2号楼的1层和2层,面积有1000余平方米。设有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外借室;少儿阅览室、低幼儿早教室;社区信息苑;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拥有28000册各类图书,120多种各类期刊;70多种报刊。

赵巷镇党委、政府提出把赵巷建设成为“水清岸洁、空气优良、适宜生活居住、休闲购物、人文旅游”的优美城镇的目标。2011年是第四轮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截止2011年11月,新城经济一区和二区共有企业129家,完成污水纳管118家。对赵兴路的老式小区进行改造,完成该处的污水纳管(300户)。按计划完成新增污水水量1635吨,全年COD消减量87.6吨。

历史文化

根据考古,青浦县境约距今7000年前已经成陆,6000年前上海地区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崧泽文化距今约4900~5800年,分布范围大致以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太湖以东地区。

1958年,崧泽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经考证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崧泽遗址于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址介于以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族文化和以余姚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在崧泽发现的两口6000多年前的马家家族文化水井,均为直筒,井壁光滑,水源丰富,遗有兽骨,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水井。工艺也较先进,其形制沿用至今。

赵巷田歌是农民在田间劳动时唱的一种歌,又称邀买山歌、耘耥山歌,始源于乾隆年间。解放前,赵巷镇多数农民多会唱,演唱的形式自成一格,有头歌、前买、前撩、长声、后买、后撩、赶老鸦等几个组成部分。解放后,田歌这一民间文艺形式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使其从田野唱到了舞台上。1953年,赵巷田歌队代表华东地区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被评为优秀演出奖,得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从1990年代起,曾多次邀请上海的音乐界专家对赵巷田歌进行研讨,着重在原田歌的唱腔上进行指导。在2003年镇文广中心编排了田歌表演唱《妹依杨柳望情哥》,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

相关视频

一家人——赵巷镇微电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