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郎庄面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郎庄面塑

哪吒闹海
原图链接

郎庄面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所在的北馆陶镇,亦是冠县四大古镇之一,历史上作为馆陶县治前后达1000多年。这里东靠苍苍茫茫的黄河故道,西有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北段——永济渠(今之卫运河)傍城而过。据志书记载,元朝末年,由于空前的战乱、灾荒和骇人听闻的瘟疫大流行,鲁西一带,人口锐减,田园一片荒芜,村落多成废墟。明朝洪武21—22年(公元1388—1389年)前后,朝廷两次从山西迁民到山东安家落户。当时,有姓郎的兄弟二人从山西来到鲁西,在馆陶县城(今冠县北馆陶镇)西南5里处立村定居,从此该村便因姓得名,叫做“郎庄”。后因“郎”字与“狼”同音,凶气太重,于是便有巧手村民用面粉捏成老虎的形状,来克制“狼”字,以保平安。[1] 郎庄面塑,是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起源于山东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面塑花样丰富,题材广泛,“哪吒闹海”、“赵匡胤借头”、“舞狮”以及老虎、金鱼青蛙、瓜果、花篮等,应有尽有。著名民间工艺美术专家鲍家虎赞其为“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2008年6月14日,郎庄面塑被国务院列入公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郎庄面塑
原图链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郎庄面塑、批准时间:2008年、非遗级别:国家级、遗产编号: Ⅶ-53、遗产类别:传统美术、申报地区:山东省冠县。

历史源流

面老虎
原图链接

历史上,郎庄面塑多以小件、单件为主,长度3至5厘米不等。后来经过数代艺人的努力,面塑的捏制技术越来越精,种类也日益繁多,如今已有几百个品种、2000多种花色。 1990年,冠县成立了中国面塑开发总公司。同年,郎庄面塑作品荣获1990年广州中国旅游购物节“天马金奖”,郎庄面塑的代表人物郎王氏获得了奖杯、证书和奖金。 2008年,郎庄面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意义

郎庄面塑传承人
原图链接

山东冠县郎庄位于鲁西北,这个小村子里有三四十户人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做面塑。面塑太的有约15厘米高,小的只有约 6厘米,且取材广泛,十二生肖、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戏曲故事、花鸟虫鱼、菜蔬水果样样俱全,比如关公、八仙、刘海戏金蟾、哪吒闹海、猪八戒背媳妇、金鱼、蝉、青蛙、公鸡、老虎、猴、春燕等。郎庄面塑太都用精麦发面,制作简单,用捏、揉、搏、粘等万法造型,用剪刀、梳子做细部及装饰,蒸熟后上色点彩、涂胶,然后晾干,做成的面塑表面光亮,不易干裂。郎庄面塑为圆雕造型,太都为扁平状,既宜于平放和吊挂,又宜于晾干。色彩丰富艳丽、纯度高,除了太面积的品红、黄、绿以外,还用少量的白粉、钴蓝柞点缀,最后用墨线细致勾勒,整体感觉活泼跳跃,绚丽多彩。图中的金鱼与童子活泼而有情趣,造型夸张、简练,太面积色块中又有五官及鱼鳞的细致刻画,细致传神,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制作方法

面塑制作过程,用精麦面粉发面,发好后在案板上用剪刀、梳子等工具捏塑出各种花样,然后蒸熟,上胶绘色、晒干即成。它的造形简练夸张。面塑为半浮雕式,经过蒸熟“发胖”,显现出一种浑厚的造型美。着色也很大胆,常涂以大块面的红、黄、绿等原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再用少量的钴蓝和白粉点缀成花骨朵和小梅花,最后用墨绿勾画出任务眉眼和发色,造成色相度的对比,使面塑色彩更加活泼跳动、绚丽多彩。[2]

相关视频

《郎庄面塑》

聊城冠县郎庄面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冠县 郎庄面塑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