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州市第五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州市第五中學(鄭州第五中學),是鄭州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完全中學,是鄭州市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其前身是馮玉祥將軍於1939年創辦的「聖德中學」。2006年學校被評為鄭州市示範性高中,2014年學校因連續10年榮獲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被納入鄭州市中招第一批次錄取學校。

規模設施

校園規模

鄭州市第五中學是鄭州市教育局直屬完全中學,學校占地80餘畝。從2001年起,建設了面積9200多平方米、功能齊全的綜合樓;建築面積26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可容納500人的多功能報告廳;每一間教室和實驗室都有標準配置的班班通、展台、空調、校園廣播以及和教育網百兆互連的Internet網絡;可容納32個教學班的教學樓;可入住600人的學生公寓。

2013年,依據學校的發展規劃,新建實驗樓,容納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通用技術、舞蹈、音樂、心理諮詢、地理等實驗室及其它功能性教室。學校現有44個教學班,在校生2700多人。

設施環境

在2014年暑期的整體規劃中,將行政辦公區移至綜合樓二樓,綜合樓的高中部在三、四、五樓,每一樓層一個年級,每一樓層的廁所在每層樓的東南角,增加了廁所面積;教學樓的初中部位置不變;公寓樓用途不變;為緩解就餐難問題,報告廳一樓的舞蹈與形體排練室改建為餐廳;為緩解學生住宿鋪位緊張問題,將辦公樓改建為宿舍,每個宿舍不超過8人,並為每個宿舍配置空調。

校院松柏蒼翠,百花爭艷,是一所設施先進、師資雄厚的現代化學校,是一塊環境優雅、學風純正的育人聖地,是一座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的殿堂。2006年3月,鄭州五中順利進入鄭州市示範性高中行列 [1]

2014年,鄭州五中成為鄭州市高中招生第一批次錄取學校。

歷史沿革

鄭州五中始建於1938年,是1938~1943年。五中的前身難童學校,校址在鄭州市二馬路原鹽業銀行倉庫內。這是一個廢棄的大院,有一座臨街的樓房,上作教室,下為辦公室,院內的平房,分別為男、女宿舍、伙房等。其前身是馮玉祥將軍於1939年創辦的「國際救濟會難童學校」,是鄭州市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

1944年,五中的前身聖德中學(難童學校中學部)校址在鄭州市西郊碧沙崗馮玉祥籌建的「國民烈士祠」內。碧沙崗陵園東西寬約400多米,南北長約700米,坐南向北,它的北面有三座門,居中者最為高大,為陵園正門,馮玉祥親筆題寫的「碧沙崗」三個大字就在門頭上。烈士祠位於陵園的中心,是一組古建築群,為二進院落。內有房屋約80多間(帶走廊)。這就是聖德中學的校址,解放後鄭州人民政府接管了這座陵園。

1944年4月18日聖德中學西遷到陝西王堡村,校址設在王堡村的張家大院。張家大院是方圓數十里的首富,是清朝「貢生」的住宅,宅院巨大,內有6、7個院落,房舍200餘間,故有「張家大院」之稱。聖德中學的校本部就設在這裡。院內不僅能安排下大禮堂、校長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醫務室、大小廚房,而且還解決了85%師生員工的住宿問題。學校的主要活動也都集中在這裡。

1946年2月,聖德中學從陝西省鳳翔縣王堡村「張家大院」回到鄭州,校址仍在鄭州市西郊碧沙崗內。

1948年夏,聖德中學從碧沙崗遷入鄭州市菜市街120號(原華美醫院今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解放前夕醫院許多大夫和牧師離開鄭州去了上海,聖德中學遷到醫院的南院只有房舍65間,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醫務室、教室、女生寢室都擠在這65間的房子內,當時住宿的男生住在臨時搭建的大棚里。

1954年,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房地產管理處印件,將菜市街120號的65間房屋上交。

1954年3月,五中由菜市街120號遷到鄭州市第一區南關工人新村267號(今南關街3號)內有3450平方米的三層教學大樓,兩座二層灰樓,老師的教研室,男、女生寢室和部分老師寢室都在這兩座灰樓里。

鄭州市第五中學是鄭州市教育局直屬完全中學、鄭州市高中招生第一批次錄取學校[2]

教學實踐

指導思想

學校秉承「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教師施展才華搭建平台」的辦學理念,以教育教研為突破,已形成了「敬業、愛崗、嚴教、善導」的教風,培養了一支個人素質高、整體戰鬥力強、富有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和完善學校管理,形成了「勤學、多練、善思、爭優」的學風,每年幾百名學生升入高等院校,為國家培養大批高素質棟樑之才。科學管理使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提升了辦學品位和管理水平,社會聲譽越來越好。

師資力量

學校本着「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教師施展才華搭建平台」的辦學理念,以教育教研為突破,培養一支個人素質高、整體戰鬥力強、富有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

學校有教職工173人。其中高級教師60人,中級教師54人,省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15人,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13人,市教研室中心指導組成員9人。河南省名師1人,鄭州市名師2人。

近幾年來,學校共有四十多位教師參加省、市級優質課比賽並獲獎。其中有15位老師獲河南省優質課比賽一等獎,50多位老師獲市級優質課一等獎。他們素質優良,作風過硬,業務突出,聲名遠揚,所教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學校語文組、化學組,被評為鄭州市先進教研組。今日的五中是教師們施展才華、實現價值的舞台

校園文化

校訓:「靈智並進 業體一身」

團隊文化:「民主、寬容、積極、負責、專業」

「五不文化」:「不拖拉、不推諉、不等待、不抱怨、不放棄」「五干精神」:「肯干、多干、能幹、干專、干好」[3]

校徽

經過廣泛徵集和甄選,確定圖3為五中校徽。

主LOGO為阿拉伯數字「5」和一把鑰匙的變形,紅色的部分除了包含阿拉伯數字5的一橫之外,還是一個動感的人,1939為鄭州五中建校時間。

此校徽方案由該[4]校路景肖老師創作。

視頻

鄭州市第五中學 相關視頻

航拍發展中的中國中心城市——大鄭州
鄭州中學——《勸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