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郑綮(?-899年),字蕴武,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人。唐昭宗时期宰相、诗人。
及第进士,累迁庐州刺史。召为右散骑常侍,改国子祭酒,议者不直,复还常侍,累迁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光化二年,以疾乞骸,拜太子少保致仕,卒于家。郑綮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
轶事典故
郑綮辞相
郑綮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考中进士,先后担任监察、殿中,又担任部员外、刑司郎中等职务,待的都是些清水衙门,家里本来就穷,原指望他当官之后能够有所助益,但官是做了好几年,在俸禄上却毫无增进。于是,他上表请求皇帝派他到地方做官,吏部便让他到庐州当刺史。
黄巢攻破广州,待一段时间后,耐不住南方的炎热,便又领兵北上。快接近庐州地界时,他忽然接到了一封公文,打开一看,原来是庐州刺史郑綮派人送来的。郑綮用端端正正的公文体写道:为一郡百姓计,请不要兵犯庐州。黄巢看完,不禁哑然失笑,不过既然郑綮这么给他面子,他便下令大军改道,绕过庐州。于是,庐州便没有被黄巢军队惊扰。皇帝听说了这件事,派人送给郑綮一个绯鱼袋作为奖赏。三年任期满,他被征调入朝,他此时除去平时的花销,还积累下一千缗大钱,不便带着上路,便寄存在府库里。据说,后来庐州郡被盗贼攻破,他们取走了所有财物,但独独对郑綮寄存的一千缗大钱不动分毫。[1]
郑綮平时喜欢说歇后语,也写诗,不过他的诗都很滑稽,据说他离开庐州的时候,与人送别,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说:“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连跟人送别都不肯严肃一点,他其他的诗也大致像这样,因此,大家把他的诗称为“郑五歇后体”。
他回朝之后,有看不惯的地方,便直接说出来,毫不顾忌。这惹恼了执政的宰相,宰相于是把他调任国子祭酒,国子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负责人,事实上是脱离了朝政。不过,他的多次进谏虽然没起到什么作用,但名却慢慢传开了,大家都说把这样一个能进谏的大臣放在闲散的地方,宰相应该负责任。宰相只好又把他调回来,担任常侍唐昭宗即位,很想有所作为,挽救帝国的危机。于是,他便很重视挑选大臣。他看到郑綮的奏章经常“语出惊人”,用打油诗的方式来议论朝政,而太监们见皇帝对他感兴趣,便又把他平时说的歇后语读给皇帝听。一来二去,皇帝觉得郑綮这家伙应该是个有才学的人,可以让他担任更高的官职。于是任命他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事实上已经步入宰相之列了。
郑綮听说自己被任命为相,第一反应是,这真是笑死天下人了。亲戚们听说后都跑来柷贺他,他烦恼地摸着自己的脑袋说,让我这歇后郑五做宰相,看来天下的事情还真是可以预测了。他觉得自己不适宜做宰相,一再上表辞让,但都没有被允许。最终,只能走马上任,不过,自上任后他一改前习,变得非常严肃。但是,三个月后,他还是以病为由辞掉了宰相的职务。
后世评价
对于他辞掉宰相的过程,史书上的看法是他始终不是做宰相的料,所以三个月便做不下去了,而昭宗也发现他的政治才能不过尔耳,于是就顺水批准了他的辞呈。而张燧却不这么看,他认为郑綮能让黄巢下令改道能让盗贼不取他的一千缗大钱,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能够服众。而他说的笑死天下人以及其他的话,不过是谦虚罢了,是他的韬光养晦之计。为什么呢?在当时的乱世里,他清醒地看到,唐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因此,他不想让自己成为亡国的宰相,更不愿眼睁睁地看着江山易主。区区自嘲的话,乃是掩盖他胸怀磊落、才思迈群的器局。他圭角不露,不愿也不忍心作为亡国之相,实有高眺远虑之思。
个人作品
著有《开天传信记》一卷,民间盛传的“唐明皇游月宫”故事,即出此书,其书之名贵可知。至今尚存。
诗词选录
老僧
[唐] 郑綮
日照四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粘柱础,宿火陷炉灰。
童子病归去,鹿麑寒入来。斋钟知渐近,枝鸟下生台。
参考资料
- ↑ [《旧唐书》卷179《郑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