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部首 | |
---|---|
部首,是汉字的第一笔画或形旁,也是字典 词典按汉字结构和意义进行分类,以便于检字的符号目录。对于独体字来说,部首是第一画,比如"永禾天日"的部首是"、丿一丨";对于合体字来说,部首是用于归类的表义的"部件",也就是"形旁",比如"名明描蒋形"的部首是"夕日扌艹彡"。
部首分"表义"和"不表义"两类,不表义的部首只有一画或两画,比如:丶丨亅丿乛一乚丷亠……表义的部首就是"形旁",用于对事物进行归类,比如:刀勹艹弓巾口马宀女犭山饣扌氵纟土贝车木月禾钅目疒鸟皮石田虫耳米舌页羊舟衣竹豆鱼骨革…… [1]
汉字的部首约200个,字典的"部首检字法"多按笔画对部首进行分类,以笔画多少排序,以方便检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部首 [2]
外文名称 radicals in Chinese characters
读音 bù shǒu
定义 汉字的笔画或部件之首
定义
部首是汉字的第一笔画或形旁,对于独体字来说,部首是第一画,比如"永禾天日"的部首是"、丿一丨";对于合体字来说,部首是用于归类的表义的"部件",也就是"形旁",比如"名明描蒋形"的部首是"夕日扌艹彡"。
部首分"表义"和"不表义"两类,不表义的部首只有一画或两画,比如:丶丨亅丿乛一乚丷亠……表义的部首就是"形旁",用于对事物进行归类,比如:刀勹艹弓巾口马宀女犭山饣扌氵纟土贝车木月禾钅目疒鸟皮石田虫耳米舌页羊舟衣竹豆鱼骨革……
发展演变
部首是从分析字形结构和意义中产生符号目录。部首为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首创。 部首最早出现在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中,以汉字六书造字法为基础对汉字进行排列,只有第一笔画或形旁相同的字才排列在同一部首。《说文解字》之后《字林》、《玉篇》、《类篇》等皆因循此体例。
《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从此字书以部首编排和检字成为通用的习惯,《说文解字》将小篆的汉字分类在540个部首里,并将这些汉字的造字原理归类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的原理加以说明。
使用的部首编排查阅汉字,首先要牢记500多个部首及其顺序,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部首检字法也有不易检索的缺点。
随着音韵学的兴起,六朝以后,字书就多以韵部的形式出现了。这种方法以四声分类,同韵字再分成若干小类,每一韵当中同音字归在一起,并按声母顺序排列的分类方法。这种编排对熟悉音韵的人来说,检索是很方便的。所以,这种分类方法风行一时,先后出现了《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著名韵书,此外宋代有人出版了改以韵目顺序排列的《说文解字》。这样分类有助于填诗、检字方便。
唐宋以来,不少字书对部首进行过归并简省 ,至唐时的《开元文字音义》汉字部首才由540个上下大大简化为320个,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说文》部首的改良。 以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划分法在唐朝时逐渐萌芽,检字法原则的部首是按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以其相同部位为部首。此种部首滥觞于唐代的《五经文字》(160部首)及《九经字样》(76部首)等,发展于辽代的僧侣行均之《龙龛手鉴》(242部首)、明都俞《类纂古文字考》(314部首)等,成熟于明代梅膺祚的《字汇》(214部首),后遂大行。
金代王太的《类玉篇海》首创笔画检字法,部内之字按除部首外的笔画多少排列,大大提高了检字效率。明代周家栋《洪武正韵汇编》在此基础上,将部首也按笔画多少编排,从而确立了部首和部内字皆按笔画数编排的方法。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吸收了前人的有益经验并加以改进,214部完全按笔画多少为序,又按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分为十二集。对于疑难字,《字汇》在卷首列检字表,按笔画多少将疑难字一一列出,注明属何部,对部首检字加以补充。至此,以笔画为核心的检字法正式形成,后来的大型字书都采用这种方法。
随着汉文字的改革,简便实用已成为部首检字法演变发展的主要倾向。在《康熙字典》基础上对部首检字法做出进一步改良的是《新华字典》。首先,它精简了部首数目:裁削《康熙字典》58部,增列了19个简化部首(其中有四部不能以单字简化的另立部)。其次,部首形体完全废止《康熙字典》保留的篆形部首。而以楷书规范字为对象。彻底破除了"从义归部"的原则,不考虑字义,完全依据字形定部。从而形成了一个眉目清晰、精练实用且能反映汉字形体演变新阶段的部首体系。
现代汉语字典、词典采用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划分法,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形体偏旁相同者为一部,各部首字和部内字一概以笔画多少排序,笔画数相同者又依次以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为序。如《汉语大字典》(200部首 )、《现代汉语词典》(189部首)、《新华字典》(189部首)等皆采用此体例。检字法原则的部首较之造字法原则的部首,更便于检字 。
现行部首
通行之214部首,是源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时由梅膺祚所编纂之《字汇》。《字汇》吸收了前人的有益经验并加以改进,214部完全按笔画多少为序,又按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分为十二集。对于疑难字,《字汇》在卷首列检字表,按笔画多少将疑难字一一列出,注明属何部,对部首检字加以补充。至此,以笔画为核心的检字法正式形成,后来的大型字书都采用这种方法。 《字汇》大胆整并以往字书中经常可见的过少文字的部首,这本字典的诞生使部首检字变得容易了许多。
在这里稍为举例《字汇》所整并的部首。《说文解字》中的"男部"只有"男、甥、舅"3个字,而《字汇》大胆废掉"男部",将"男"归到"力部"、"甥"归到"生部"、"舅"归到"臼部"里。"甥"与"舅"都是形声字,"生""臼"是音符、"男"则是意符。形声字以部首分类时,通则应该采用意符部分作为部首,就理论而言《说文解字》的"男"部才是合理的分类,但《字汇》舍弃了这种为了遵守原则而制定的只有3个字的部首,结果使得检字更为容易了。
《说文解字》的部首是以造字法(文字学)为原则的部首,而《字汇》的部首则是一检字法的原则而划分的。造字法原则的部首旨在揭示汉字结构的理性,检字法原则的部首重在检字快捷,两者各有利弊,但无优劣之分。
之后的《康熙字典》承袭《字汇》的214部首,《康熙字典》亦成为近代字典之标准。至今大部分字典所采用的部首多符合《康熙字典》的214部首。(但有些字典中,会有少数部首没有任何常有字而遭删除或进行归并简省。故约200~214个部首。)这214个部首,在同笔画部首的排列顺序,并没有一定的原则。但如2画的"人""儿""入""八"部、3画的"土""士"部、"夂""夊"部、4画的"日""曰"部等,外型相似的部首有排列在一起的倾向。另外,像4画的"牙""牛""犬"部,意义类似的部首也就近排列。
现代汉语字典、词典采用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划分法。我国现行的汉字部首主要有214部(《辞源》正文排列采用)、250部(《辞海》正文排列采用)、189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部首检字表采用)、201部(《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一些字典、词典的部首检字表采用)、200部(《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正文排列采用)这几种部首的立部和使用,有着各自的学术理据和历史背景,在社会上都很有影响。我们看到,《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发布后,新出版的辞书已经陆续采用了201部,体现出规范化的趋向。当然,目前也不必强求一律,《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修订稿中就明确说明:各种类型的辞书可以变通处理。
分类
《康熙字典》原则上使用文字的意符作为分类,例如:读、计、诗、订、训、话、誓、变、訚。这九个汉字都归属"言部"。
部首原则上是表示一组文字的共通意义,部首所在的位置并不一定。例如"鸟部"有"𫛞""鸠""凫""莺"等字,无论在哪个位置都无碍其分类在"鸟部"内。
90%的汉字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的"形符"与表示发音的"声符"组成的。形声字多使用意符为部首,有助于容易判断部首的部分。例如,"教"字的"孝"是声符、"攵"是形符,所以归在"攵(攴)部"。"牧"字的"攵"是声符、"牛"是形符,所以归在"牛部"。"阀"字的"伐"是声符、"门"是形符,所以归在"门部"。但"闻"字的"门"是声符、"耳"是形符,所以归在"耳部"。
然而,会意字则是完全由"形符"所组成,所以难以判断何者为部首。例如,"相"是木与目构成的会意字,虽然归在"木部""目部"均可,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都将他归在"目部"里,增加了不少检字难度。
《康熙字典》的部首限制在214个,为求搜寻的方便,有些部首的归类与字义无关。例如按照原则,所有象形字都应该自成部首,但这样会造成很多象形文字的部首只有这个字。所以像是"甲""申""由"这些象形字,全部都归类到了"田部"。另外,甚至有"亠部"这种原先没有的文字,专做字形分类用而制造的部首。
部首分类的实际方式并没有定案,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字典里可能分类到不同部首。一般来说,通常正统还是以《康熙字典》为主,但部份字典编辑者,会依造自己的理念加以调整。例如为了易查,调整"化(传统属匕部)""相(传统属目部)"的部首,或是调整《康熙字典》的不合理,将"章""意"从"立部"改归"音部"者。
简化
虽然大部分汉字简化是整个部首一起调整,无碍其部首变化。但也有某些字简化后部首完全消失。此时势必进行部首的调整,但调整后的部首多半只是选择相近字型,徒增检索难度。
如,"发(癶部)"与"发(髟部)"的简化字作"发",只好归为"又部"。"电"本属"雨部",但简化字省去雨字旁,变了"电",只好归"田部"。又,以往字书均属"入部"的"内"字,在中国大陆、日本由于写法的改变,改从"冂部"。
简化后的文字该归为哪个部首,在日本并没有严密的标准。现况是每本字书可能都采用不同的方式选择。
变形
偏旁是部首作为左旁或右旁时的称呼。
"心部"作为左偏旁时,如"情""性""憎",会变形为三划的"忄"。又称为"竖心旁"。放在文字下方时,有"志""慕"两种外形。但这些变化都不妨碍其归入"心部"。由于最早将汉字以部首加以分类的《说文解字》还是以小篆为标准字样的,所以"心"与"忄"是相同形状。这些"心""忄"这类字型差异,都出现在小篆转变为隶书的时候(小篆转变为隶书是汉字变化最大的时候,称为"隶变")。
于是,直到使用楷书,多数字书还是承袭原来的部首分类。故有些部首原先外观不同,现今都变成酷似。例如"胴""胸""胃"的"?"字旁(本作肉【上面不出头】)酷似四划的"月部",但归在六划的"肉部"。 另外,"阜部"、"邑部"作为偏旁时都写成"阝",但阜部固定在左,邑部固定在右,通称"左阜右邑"。
部首检索
部首检字法是汉语字典、词典的检字方式之一。字典、辞书是每一个学习、研究语言的人都必须利用的工具。但一部字典里收有成千上万的字,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被查的字所在之处呢?这就要懂得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是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其中最先为人们采用的是部首法。部首排检法这是字词典最常用的一种编排方法,大多数的字词典都采用这种方法排列,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旧《辞源》等。部首排检法历史悠久,自东汉许慎起一直沿用至今。
一般汉语字、词典部首检字法的检索规律如下:
1.独体字:查自己,不是部首查起笔。
2.形声字:查形旁(义符)。
3.特殊字:册查一,半查丨,坐查土,巫查工,兆查儿,夷查大……
部首与偏旁
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部首的范围小于偏旁的范围,也就是说:部首一定是偏旁,它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但偏旁却不一定是部首。比如"你",偏旁有"亻"和"尔",部首只有"亻"。除"一"、"丶"外,是偏旁的不一定是部首。部首的概念和偏旁不同,部首是字典中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形结构而产生的。字典中大多数部首是由汉字中具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的。偏旁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而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
部首表
其实每一个部首都是汉字,都有自己的读音,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部首有读音,都称呼为某某旁,某某底,其实,这并不是十分准确。具体部首的读音如下表。左边的是注音字母,右边是汉语拼音。对于简单的字不再标注拼音以繁体字部首为标准,但是会自动变成简体字。详细信息可以参看参考资料。注意:部首是康熙字典里的部首,比如厂字,和工厂的厂原本是不同的字,读音也不懂,简化为厂,但是都部首读音时,读hǎn为宜。汉字简化有一个简体字对应多个繁体字,或者简化字里原本就是古字,和被简化的字有区别,这点需要注意。
简体部首
以下部首分类以《汉语大字典》为准。
1笔
一 | 丨 | 丿 | 丶 | 乛(乙)
2笔
十 | 厂 | 匚 | 卜(?) | 冂 | 八(丷) | 人(亻入) | 勹 | 儿 | 匕 | 几 | 亠 | 冫 | 冖 | 凵 | 卩 | 刀(刂) | 力 | 又 | 厶 | 廴
3笔
干 | 工 | 土(士) | 艹(艹) | 寸 | 廾 | 大 | 尢(兀尣) | 弋 | 小 | 口 | 囗 | 山 | 巾 | 彳 | 彡 | 夕 | 夂 | 丬(爿) | 广 | 门(门) | 宀 | 辶(辵) | 彐(彑) | 尸 | 己(已巳) | 弓 | 子 | 屮 | 女 | 飞(飞) | 马(马) | 幺 | 巛
4笔
王(玉) | 无(旡) | 韦(韦) | 木(朩) | 支 | 犬(犭) | 歹(歺) | 车(车) | 牙 | 戈 | 比 | 瓦 | 止 | 攴(攵) | 日(曰) | 贝(贝) | 水(氵氺) | 见(见) | 牛(?) | 手(扌) | 气 | 毛 | 长(镸长) | 片 | 斤 | 爪(爫) | 父 | 月 | 氏 | 欠 | 风(风) | 殳 | 文 | 方 | 火(灬) | 斗 | 户 | 心(忄) | 毋(母)
5笔
示(礻) | 甘 | 石 | 龙(龙) | 业 | 目 | 田 | 罒 | 皿 | 生 | 矢 | 禾 | 白 | 瓜 | 鸟(鸟) | 疒 | 立 | 穴 | 疋 | 皮 | 癶 | 矛
6笔
耒 | 老(耂) | 耳 | 臣 | 覀(西) | 而 | 页(页) | 至 | 虍(虎) | 虫 | 肉 | 缶 | 舌 | 竹 | 臼 | 自 | 血 | 舟 | 色 | 齐(齐) | 衣(衤) | 羊 | 米 | 聿(肀) | 艮 | 羽 | 糸(纟纟)
7笔
麦(麦) | 走 | 赤 | 豆 | 酉 | 辰 | 豕 | 卤(卤) | 里 | 足 | 邑(阝在右) | 身 | 采 | 谷 | 豸 | 龟(龟) | 角 | 言(讠) | 辛
8笔
青 | 雨 | 非 | 齿(齿) | 黾(黾) | 隹 | 阜(阝在左) | 金(钅) | 鱼(鱼) | 隶
9笔
革 | 面 | 韭 | 骨 | 香 | 鬼 | 食(饣饣) | 音 | 首
10笔
髟 | 鬲 | 斗 | 高
11笔
黄 | 麻 | 鹿
12笔
鼎 | 黑 | 黍
13笔
鼓 | 鼠
14笔
鼻
17笔
龠
繁体部首
以下部首分类以《康熙字典》为准,下表中的繁体字已被转换为简体字。
1画
一 | 丨 | 丶 | 丿(乀乁) | 乙(乛) | 亅
2画
二 | 亠 | 人(亻) | 儿 | 入 | 八 | 冂 | 冖 | 冫 | 几 | 凵 | 刀(刁刂) | 力 | 勹 | 匕 | 匚 | 十 | 卜 | 卩 | 厂 | 厶 | 又
3画
口 | 囗 | 土 | 士 | 夂(部分字典可能省去此部首) | 夊 | 夕 | 大(夨) | 女 | 子(孑孒孓) | 宀 | 寸 | 小 | 尢(尣) | 尸 | 屮 | 山 | 巛(巜川) | 工 | 己(已巳) | 巾 | 干 | 幺(乡) | 广 | 廴 | 廾 | 弋 | 弓 | 彐(彑) | 彡 | 彳
4画
心(忄) | 戈 | 户 | 手(扌才) | 支 | 攴(攵) | 文 | 斗 | 斤 | 方 | 无(旡) | 日 | 曰 | 月 | 木(朩) | 欠 | 止 | 歹(歺) | 殳 | 毋(毋母) | 比 | 毛 | 氏 | 气 | 水(氵氺) | 火(灬) | 爪(爫) | 父 | 爻 | 爿(丬) | 片 | 牙 | 牛(牜) | 犬(犭)
5画
玄 | 玉(王玊) | 瓜 | 瓦 | 甘 | 生 | 用 | 田 | 疋 | 疒 | 癶 | 白 | 皮 | 皿 | 目 | 矛 | 矢 | 石 | 示(礻) | 禸 | 禾 | 穴 | 立
6画
竹 | 米 | 糸(纟) | 缶 | 网(罒) | 羊 | 羽 | 老(耂) | 而 | 耒 | 耳 | 聿(肀) | 肉(月) | 臣 | 自 | 至 | 臼 | 舌 | 舛 | 舟 | 艮 | 色 | 艸(艹) | 虍 | 虫 | 血 | 行 | 衣(衤) | 襾(覀西)
7画
见 | 角 | 言(讠) | 谷 | 豆 | 豕 | 豸 | 贝 | 赤 | 走(赱)| 足 | 身 | 车 | 辛 | 辰 | 辵(辶) | 邑(阝在右) | 酉 | 采 | 里
8画
金(钅) | 长(镸) | 门 | 阜(阝在左) | 隶 | 隹 | 雨 | 青(青)| 非
9画
面| 革 | 韦 |韭|音|页| 风 | 飞 | 食(饣) | 首 | 香
10画
马 | 骨 | 高 | 髟 | 斗 | 鬯 | 鬲 | 鬼
11画
鱼 | 鸟 | 卤 | 鹿 | 麦 | 麻
12画
黄 | 黍 | 黑 | 黹
13画
黾 | 鼎 | 鼓 | 鼠
14画
鼻 | 齐
15画
齿
16画
龙 | 龟
17画
龠
部首俗称
许多偏旁部首,在生活上沟通的需要有约定成俗的称呼。一般来说,中文使用者并没有对所有偏旁部首定义称呼,日本则对偏旁部首名称有较完整的体系(但罕见部首的名称亦不普及)。这些俗称通常只是表达偏旁部首的外观,并不一定符合造字原理。
1、古代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称为"偏",右方称为"旁",现在合体字各部位的部件统称为偏旁。
部首外型为常用字者,直接称呼"~字旁",如:鱼字旁、羊字旁、食字旁。
单人旁(粤称单企人、企人边)"亻" 如:他
双人旁(粤称双企人)"彳" 如:行
提手旁(粤称剔手边)"扌" 如:打
提土旁"土" 如:地、场、城
竖心旁(粤称竖心边)"忄" 如:情
立刀旁(粤称刀字边)"刂" 如:刊
丝字旁或绞丝旁(粤称繑丝边) "纟" 如: 绞
左耳旁(粤称斧头边、戽斗边、耳仔边)"阝(阜)" 如:队
右耳旁(粤称耳仔边)"阝(邑)" 如:邓
单耳旁(单耳刀儿)"卩"如:印、却
犬部和爪部 犬部也称反犬旁 爪部也称爪子头(粤称狗爪边)"犭"和"爫" 如:狗、采
衣字旁(粤称衣字边、礼衣边)"衤" 如:褪
示字旁(粤称礼字边、礼衣边)"礻" 如:礼
廴部或建字旁(粤称撑艇、撑屎艇、艇字边)"廴" 如:建
将字旁" 丬(爿)"如:壮、状、将
广字旁 " 广"如:庄、店、席
三点水儿 " 氵"如:江、汪、活
2、在上面者、或外包文字上面与左边者,称为头
包字头"勹"
宝盖头"宀"
冖部或秃宝盖(粤称冧宫头)"冖"
竹字头(粤称竹花头)"竹"
草字头(粤称草花头)"艹"
病字头"疒"
登字头"癶"
春字头""
四字头"罒"
虎字头"虍"
3、同时夹著文字上下者称为框
衣字框"衣"
国字框或大口框"囗"
4、在下面的称为底
走之底(粤称撑艇、撑屎艇、艇字边)"辶"
足字底"足"
5、例外
两点水(冰字旁)"冫"
三点水"氵"
四点水(四点底)"灬"
私字儿"厶" 允、去、矣
弄字底儿 "廾"开、弁、异
三撇儿"彡" 形、参、须
折文儿"夂" 冬、处、夏
三拐儿"巛"甾、邕、巢
也有人将框、底都称为"旁",如走之旁。无论如何,偏旁的名称只为口头沟通文字方便,并没有一定正确的名称。
影响
使用姓名笔画算命时,许多流派坚持必须将偏旁以部首的笔画数计算,就是受到了部首的影响。例如"阳"的繁体字不算12笔,而算17笔(计算"阜"字笔画而不算"阝"的笔画)。
纵然中国大陆使用汉语拼音排列的字典比部首排列风行,台湾的字典仍采用部首排列为主。
部首检字在不知道文字读音时,有其不可替代性。例如日本人想要查汉和字典时,几乎就是不会念该汉字的读音,读音检索的汉和字典会失去其实用性。
另外,部首分类也是使用汉字之文化圈少数的共通点。例如中国大陆的国标码使用汉语拼音排列、日本的JIS使用汉字日文音读排序,在制定Unicode时,由于有些汉字为某地特有,在其他地区可能没有读音;并为了考虑各方都能接受的排列法,最后选择了康熙字典214部首作为Unicode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排序的方式。(台湾的大五码则使用笔画数为主,部首为辅的顺序。但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有汉字并合的问题,很多并合的文字在各地笔画数不同,故Unicode采部首为主、先繁后简、笔画为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