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朴
原图链接 来自 云龙牛 的图片
出生 1511年5月14日
河南安阳
逝世 1593年6月17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吏部尚书 武英殿大学士
知名作品 《文简公集》

人物简介

郭朴(1511~1593年),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乡人呼为“郭阁老”,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明代中期大臣,官至吏部尚书。

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入直西苑,特加太子少保,擢吏部尚书。

四十五年,任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隆庆元年,致仕。

万历二十一,卒,享年八十三。赠太傅,谥文简。[1]

人物生平

嘉靖十四年(1533年)考中进士。

嘉靖四十年(1561年)冬,郭朴任吏部尚书。

原图链接 来自 桃李芬芳 的图片

四十二年三月,离职回籍守父丧。

四十四年四月,明世宗召郭朴回京任职。郭朴因守制(3年)未终,不愿赴任。但明世宗念其做官廉正,特欲用之,未准其请,他只好离家再次出任吏部尚书。

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郭朴兼任武英殿大学士,与高拱(河南省新郑人)同时入阁,时内阁首辅为徐阶。是年十二月,明世宗驾崩,明穆宗即位。徐阶在草拟遗诏的时候,未同高拱、郭朴商议,遂引起高、郭二人不满,隔阂日深。

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高拱愤而致仕。九月,郭朴也致仕回籍。告老还乡后,回到故乡安阳隐居于安阳东郊,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他曾赋诗咏怀:“茅厦三间蔽日,槿篱四面遮风。几上一编农谱,壁间几幅耕图。”这就是他晚年的真实写照,根本不像一个曾位居宰相的人。

万历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郭朴卒,享年83岁。赠太傅,谥文简。有《文简公集》。

翌年十一月二日葬于韩陵之阳。

轶事典故

沧海横流,岁月悠悠。今天,修葺一新的郭朴祠再现了当初的古色古香。流传民间的故事依然在安阳轻声地传唱。

回乡探亲

1566年[2] 初秋的一天,郭朴趁回乡探亲的机会,微服私访,独自一人来到凤凰岭 (南岗)上。

正走着,忽听背后有人急声叫道:“老哥!老哥!”郭朴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中年人推着满满一小车棒槌,正使劲往坡上推。

见郭朴回过头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求告着说:“老哥,帮帮忙,帮咱推推车吧!”郭朴快步上前,帮他推上了坡。

郭朴在朝中听腻了那些唯唯诺诺的奉承话。

今天,突如其来有人喊他“老哥”,觉得怪新鲜,很多年以来,没人喊他一声“大哥”了。

郭朴非常高兴,对推小车的说:“好,好,好,我就认了你这个穷兄弟。”

谈话间,知道推小车的是卖棒槌的,就问他:“这些棒槌都是你自个做的么?” 卖棒槌的回答道:“是自家做哩,推到会上去卖,多谢这位老哥了。”

郭朴说:“我既然认你作了兄弟,就跟亲兄弟一个样儿,有啥好谢的。这样吧,过几天到八月十五,你给我送一车棒槌来,能办到吧?”

推小车的说:“别管了,大哥,到时候一准给你送去。”

他万万也没想到,今天帮他推车的布衣“大哥”竟是大明王朝的阁老郭朴。

八月十五这天是郭阁老的生日,来祝贺的官员自然很多,宾客盈门,一派喜气洋洋。

可是,天都晌午了,郭阁老还不让开席。客人们一个个 饥肠辘辘。家里人有些坐不住了,问郭朴咋还不开席呢?

郭朴回答:“先别慌,我还有个朋友没来呢,大家再耐心等等吧。”大家正在纳闷时,有个卖棒槌的被家人拦在门口。

家人说:“今天家里有事儿,你要卖棒槌就先到别处去吧,况且,这儿也不是你卖棒槌的地方。”家人说着就撵他走。

卖棒槌的说:“有位大哥让我今天送棒槌来。”家人问:“你大哥是谁?”他答不上来,只是口口声声要找“大哥”。

家人也着了急:“走,走,走, 你肯定找错了门儿!”卖棒槌的认定不错,急得满头大汗, 家人进去一通报,郭朴亲自出门迎接。

走进客厅,郭朴让卖棒槌的和他并肩坐着,客人见状,都猜不透等来的是啥样的人物,这样受抬举。

片刻,有个当地的大乡绅问:“他是阁老的啥亲戚?”

郭阁老说:“他是我的一个穷兄弟,是卖棒槌的,今儿个是来向我祝寿的,顺便也给大家送棒槌来,送给每人一对棒槌,作为见面礼。他家里穷,日子过得很艰难,还要养活80多岁的老母。大家随意给他一点回赠,也算个心意吧。”说完,当面取出十两银子,给了卖棒槌的穷兄弟。

这么一来,前来祝贺的官员、乡绅见德高望重的郭阁老这样敬重这位穷兄弟,也都纷纷赠送银子。有三两的,也有五两的,有些没带零碎银两的就慷慨地送了随身携带的珠宝。一会儿,就有了几百两纹银,还有珠宝玉器等贵重物品。

卖棒槌的心里非常感激他这位“大哥”,忙又谢了众宾客,告别郭阁老,推车出门去。

临别,郭阁老对他说:“好兄弟,回去用这些银两置买些土地,好好种地以养家餬口吧。”

智救海瑞

原图链接 来自 霞光彩虹71 的图片

郭阁老[3] 在安阳几乎是家喻户晓。然而,郭阁老在大明王朝究竟是怎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呢?官场之上,宦海沉浮,免不了有人被政治激流断送了性命。只要是忠臣良将,郭朴从不袖手旁观。当时有个年轻气盛的海南人叫海瑞,原是淳安县的一个知县,后来升任户部主事。谁知仕途险恶,海瑞栽了个大跟头,一头栽进了政治漩涡里;海瑞惹恼了皇上!海瑞危在旦夕!

事情发生在明嘉靖四十四年冬天。年轻气盛的海瑞誓死要给皇上提意见,而且意见提得十分尖刻,尖刻得就是平常人也难以接受。

世宗皇帝看过海瑞的奏章,顿时七窍生烟,火冒三丈,将海瑞的奏章狠狠摔在地上,厉声对殿前侍卫喝道:“这哪里是提意见,分明是对朕的恶意攻击,胆大狂徒,一派胡言,快与朕拿住此人,不要放走了他!”

一个名叫黄锦的太监马上告诉皇帝:“皇上,听说这个海瑞上疏时,预先就买了一口棺材,并且和妻儿老小诀别,给家里所有的闲杂人等一一发了银两,让他们各自投亲靠友去了,这个海瑞决不会逃走的。”

皇上当下传旨,将海瑞打入死牢大狱。御林军奉命去后,太监黄锦将海瑞的奏本捡起,放在御案之上,气急败坏的世宗皇帝又重读奏本,不知不觉心里有所触动,感到海瑞所说,亦有可取之处。

世宗皇帝自言自语道:“这个海瑞还有点像商王朝那个叫比干的忠良,可朕并不是殷纣王啊。”转眼间,冬去春来。

明嘉靖四十五年,世宗皇帝已是花甲之年。便召郭朴近见,问郭朴对此有什么良策。

郭朴见世宗皇帝身体虚弱,劝皇上保重身体,暂时不宜出宫,有些事情暂缓处理为好。

世宗又道“郭爱卿,你也知道那个海瑞给朕提的意见是多么尖刻!朕不爱护自己的身体,致使病痛缠身。如果朕像前几年精力充沛地在金殿之上执掌朝政,及时处理国家大事,何至于被那海瑞尖刻地指责呢。这个海瑞真是死有余辜。”提起海瑞,皇上就气不打一处来。

郭朴奏道:“海瑞这样做,实在愚笨,他做知县时就憨厚刚直,但是,海瑞的内心也是为了陛下好,其心尚可原谅,老臣乞请陛下开恩,饶恕海瑞,他一定会为陛下的江山社稷肝脑涂地。”

世宗叹道:“朕也不愿多杀这些敢于向朕提意见的谏臣了。”

郭朴退出后,太监躬身递上法司的奏折,奏称:“海瑞实为对皇上讽刺讥笑,论罪当死。”

世宗略略一瞧,便将奏折搁在一边,并不加批复。如果世宗随手加上批复,海瑞性命难保。海瑞不死,多亏了郭朴。这一幕,实在令人惊心动魄。

郭朴一贯秉公办事,惟才是举,知人善任。虽然手握重权,却从不滥用,虽然深受皇上宠爱,他从不恃宠专横。所以,《明史》称郭朴“为人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明史记载

原图链接 来自 男人吾石 的图片

郭朴(1511-1593),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据传,祖籍临漳县黑龙庙人,入仕后,迁居安阳。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后入内阁,乡人称其为“郭阁老”。

郭朴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名列“二甲”第四名。四十年冬,任吏部尚书。四十二年三月,因父亲去世,离职回乡守孝。吏部尚书由严讷代之。四十四年四月严讷由吏部入阁,吏部尚书暂缺,世宗即召郭朴回京任职。这时,他在家守制(3年)尚未到期,不愿赴京做官,请求允许守制尽孝。但世宗念他做官为政清廉,未准其请。他只好赴京出任吏部尚书。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郭朴兼任武英殿大学士,与高拱(河南新郑县人)同时入阁,两人关系甚好。十二月世宗病死,穆宗即位。内阁首辅徐阶在草拟遗诏时,未同高拱、郭朴商议,遂引起高、郭二人不满,且隔阂日深。

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高拱愤而致仕,郭朴也于九月致仕回籍。

郭朴在朝时,曾两次担任吏部尚书,两次充任乡试主考官,一次参与主持会试。他在选用人才上,任人为贤,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郭朴居家20余年,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病逝,终年83岁。谥号“文简”,葬韩陵山麓。著有《学约》、《四思箴》、《四畏箴》、《九字图说》及万历九年所修《彰德府志》。[4]

参考资料

  1. 明史 列传第一百一 .国学原典
  2. 郭朴——明朝宰相 .安阳新闻网.2012-01-09
  3. 清官名臣—— 安阳老乡“郭阁老” .大河网
  4. 董英.《临漳县志》.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