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文泰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文泰中学

图片来自newton

金文泰中学(Clementi Secondary School)于1926年成立,为香港第一所由英国殖民政府开办的中文中学。[1]

历史

金文泰中学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官立中文中学。校训出自《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25年,精通中文和广东话金文泰爵士,就任第17任香港总督。他亦曾被另一位港督卢吉爵士提名出任香港大学创校校长,但因改派到英属盖亚那出任辅政司,而最终未能成事。他热爱中国文化,是皇家亚洲学会的会员。1925年12月,香港绅商周寿臣罗旭龢李右泉曹善允尹文楷李景康俞叔文冯平山刘子平李亦梅等,藉中环华人行6楼华商俱乐部举行叙会,商议请求政府拨地,创立一所汉文中学,其中以中文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此议获教育司庵氏(G.N.Orme)赞同,乃委派汉文视学官李景康负责草拟办法,首间中文官立中学因此诞生。现在金文泰中学图书馆仍藏有当年由金文泰爵士捐赠的中国典籍,故金文泰中学是全港最具历史价值书籍的拥有机构之一。

官立汉文学校开设前,香港大部分中文中学,都由民间私办。根据李我所述,私塾仍然保留至太平洋战争结束。而民间私办中文中学毕业生,多数会在中国继续升学,课程亦衔接中国学制。

官立汉文学校在1926年开课,首任校长为当时的汉文视学官李景康先生。官立汉文学校成立之初,以医院道荣华台分设师范第1、2年级;假育才书社课室设中学1、2、3年级;另医院道中华会馆设高小1、2年级。学生共200人。官立西营盘书院于1925年结校,汉文中学遂迁入官立西营盘书院旧址。

1941年12月,日军攻占港岛太平洋战争期间,由于日军占领香港而停办。战争结束后,于1945年复校,并在1946年易名为官立汉文高级中学,兼收女生。

1951年,殖民地政府为纪念金文泰爵士对香港中文教学的贡献,将学校易名为金文泰中学。金文泰夫人得知此事后,在1958年1月4日自英国寄赠“金文泰爵士纪念杯”一座,以为纪念。战后复校后,一度与皇仁书院共用坚尼地道校舍。

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的独立时期,三校中大部份学生都是金文泰中学的毕业生。及后金文泰中学的校友(例如冯秉芬爵士)亦参与中文大学创设,而金文泰中学的毕业生历来亦多进入中文大学攻读不同学科。由于金中与中大在七、八十年代的学制相接,至使中文大学创校初期有大部分学生来自金文泰中学,令当时金文泰在香港坊间有“中大预备学校”之称。至今因为考试及学制的改革,中大已不是金文泰毕业生唯一的大学目的地,但至今有不少金文泰校友任教于中大、及担任中大及其成员书院的校董。

1961年及以前, 香港政府以小学会考以定能否有机会升读中学,当时香港中学学位严重不足,大半小学生要被淘汰失学。小学会考及升中试都会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名次,全港首50名会得到葛亮洪奖学金,金文泰中学每年录取了不少葛亮洪奖学金得主。1961年9月,随著位于炮台山炮台山道的新校舍落成启用,金文泰中学迁入现址至今。

该校于2001年获校友提名,参加优质教育基金主办的杰出学校奖励计划,结果在校风及培育一项评选中获颁优异奖。

校徽及校训

1949年6月,梁世华校长邀请徐虹矶先生设计校徽图形:徽形如盾,蓝质白章,中绘木,有横列文行忠信四字,刻于铎之两旁上端,盾下作通心白色带卷折飘扬之状。

徽形如盾者,取《礼经》所谓礼义以为干橹之义也;木铎,古者施教,振之以警众者也;文、行、忠、信者,取夫子四教之义,即该校校训也;色取蓝白者,荀子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盖青之所自出也。今世谓弟子之胜师者,亦曰青出于蓝,盖欲学者不可忘其师承之所出自耳。白者,素色也,逸诗有素以为绚之辞,夫子有绘事后素之语,甘然后受和,白然后受采,学者当以美质为尚也。

校训:文、行、忠、信

  • 文(学文):中英兼擅,具备文化素养。
  • 行(修行):才德并进,实践律己恕人。
  • 忠(存忠):忠诚处事,勇于承担责任。
  • 信(主信):信实待人,建立健全人格。

校舍

医院道校址(1926-27年)

1926年3月1日于医院道育才书舍(现为乐善堂梁𨱇琚书院校址)开办。

薄扶林道校址(1927-41年)

1927年,汉文中学暨附设小学与师范男校迁至薄扶林道原官立西营盘书院旧址。
1941年-1945年,香港沦陷,在港岛薄扶林道的校舍,遭受战火严重的摧残。香港重光后,薄扶林道校舍拆卸重建,新的校舍则改为现在的李陞小学,而汉文中学要借用湾仔活道工业学校(维多利亚工业学校的旧址,俗称活道红砖屋)上课。

必列者士街青年会校舍(1945-46年)

1945年11月,汉文中学借必列者士街青年会校舍重新开办。

坚尼地道校舍(1946-61年)

1946年10月,高初中各班迁入坚尼地道26号(现为圣若瑟书院),与皇仁书院共用日本子弟学校的校址上课,该校址现时是古物古迹办事处界定的政府文物。

1950年,皇仁书院在铜锣湾的新校舍落成启用,汉文中学便占用了整个日本子弟学校的校舍。

炮台山道校舍(1961年-现在)

1961年9月,位于炮台山道30号的新校舍启用。

1962年,当时的教育司唐露晓夫妇为学校主持颁奖及校舍启钥礼。

2003年,校舍新翼于8月22日建成,学校面积增加1344平方米。同年11月27日,由当时的警务处处长,校友曾荫培联同多位主礼嘉宾,为校史馆、家长教师会园艺角、校舍新翼主持揭幕仪式,并为“杨宇杰综合活动中心”、“冯秉芬爵士图书馆”、“利荣森博士图书馆”、“金文泰中学校友演讲厅”主持命名仪式典礼。

参考文献

  1. 金文泰中学,new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