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灶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灶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北部,地处榕江南岸,东接关埠,西北接揭阳,南与谷饶、贵屿隔山(有公路相通)。金灶镇乃小北山下之山丘、平原地带,共有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总面积78.9平方公里,123976人(2017年)。该镇拥有历史古迹涵元塔。经济发展良好,同时农产品及加工发展迅速。

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1]

中文名: 金灶镇

外文名: Jinzao Town

别 名: 金玉镇、灶浦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地理位置: 汕头市潮阳区西北、榕江南岸、小北山北麓

面 积: 78.9 km²

下辖地区: 柳岗村、玉路村、彭厝村等

政府驻地: 金灶镇渠南路2号

电话区号: 0754

邮政区码: 515161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23976人(2017年)

著名景点: 涵元塔、金溪凤眼泉、柳岗王氏祠堂

机 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火车站: 厦深高铁潮阳站

车牌代码: 粤D

湿 度: 年均湿度84%

雨 量: 年降雨量1650—2740毫米

日 照: 年平均日照1891.4小时

风 力: 年平均风速2.3米秒

温 度: 年均温度21.6℃

人口密度: 1813人/km2

交通区位: 潮惠高速金灶出入口、省道S234

建制沿革

2003年10月28日,潮阳区政府在原金玉镇政府召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会议,部署金玉、灶浦两镇合并有关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同意潮阳区撤销灶浦镇和金玉镇建制,合并设立金灶镇。如今金灶镇是汕头市西部生态农业城市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辖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镇政府设在玉浦社区渠南路2号。经过10年的发展,金灶人民在建设幸福新金灶的道路上,已取得一系列瞩目成绩。

金溪社区、玉浦社区及周边区域为金灶镇政府所在地、镇商贸中心。辖区内有汕头市三鑫内衣服饰有限公司、广东粤盛兴钢铁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佳美工艺厂、潮阳区新力食品厂、潮阳区兴发石油气站等企业。镇文娱休闲中心为金溪文化公园。

新农村建设及金灶全域旅游开发

旅游景点:金灶江畔农业园 桥陈村湿地公园 金溪文化公园 芦塘水果自摘区 前洋百鸟朝凰古建筑

柳东片区(柳岗-大吴-玉林-新溪洋-东里)南粤新农村建设

旅游住宿

桥陈村旅游民宿 (施工中,2019年竣工)

前洋村旅游民宿 (规划中)

金灶车站附近旅馆

风景古迹

涵元宝塔

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港内村南河南岸龟山,与揭阳市区京冈街道隔河相望。由明朝揭阳知县冯元飚倡建,卜地于潮阳境内。始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成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属砖石结构的八角楼阁式塔。塔坐东南向西北,高43米,空心、八面七层,内有螺旋形石阶可登塔顶,每层有门户通出塔廊。

塔门刻有“涵元宝塔”四字。塔尖原有一铜质压顶,20世纪40年代中期遭雷击而残破。登塔顶可俯视榕江。塔南有石刻碑记5块,保存完好。

柳岗乡王氏祠堂

王氏祠堂位于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于宋建炎二年(1128)为宋谏议大夫王大宝创建。"王氏祠堂"以圣旨亭为大门。圣旨亭花岗岩石结构,方形双迭楼亭式,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祠堂具有宋、明、清代建筑风格,是潮汕地区唯一一座以双叠楼亭台式石结构的圣旨亭为大门的祠堂。2001年3月被原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该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1129)创建,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173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说王大宝母亲是潮阳金灶镇柳岗村人,王大宝小时候多在外婆家居住读书,科第为官后不忘母恩,于是请旨获准建祠,以为纪念。经过历代维护和修缮,这座祠堂的建筑具有南宋遗风,也保存有明代和清代建筑梁架和木雕的特点。是粤东著名文物,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祠堂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结构。祠堂大门为石结构的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1米,宽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称为"圣旨亭"。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正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宝建炎进士王大鼎",背面刻"宋赐进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清康熙丁酉科进士郎王时"。亭大门高2.23米,宽1.51米,两侧门高均为2.1米,宽1米。大门的门框上,一直以来都会贴一副春联,那就是"庆春王正月,祝天子万年"。相传此对联是王大宝所作,这与潮阳灵山寺由王大宝奏准皇上而立的"祝圣碑"似有联系。长方形双迭楼台式,长3.51米,宽2.55米,通高5.73米,顶台为1.91米。站在王氏祠堂大门前眺望,可见郁郁葱葱的山峰,山顶正对着大门。祠堂背后曾有一条小山丘连接山冈,故有丝线挂金钟的美誉。由于王氏祠堂是奉旨建造的,有圣旨牌,所以,路过的宋朝官员,文得下轿,武需下鞍,叩拜而过。

王氏祠堂的建筑结构为三进四厢房,入大门是阳埕,进而是中厅、天井、拜亭和各有两间对称厢房的后厅。拜亭上的瓷塑艳丽多彩,有精致美丽的双凤朝牡丹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拜亭和后厅的梁架上有众多的木雕,人物、雄狮、松鹿、骏马、花篮等组成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图像,其雕刻古朴自然、生动流畅,技艺精湛。旧时祠堂后厅、拜亭等处悬挂着十几块文魁、武魁、状元、进士等字样的木匾,但在解放初的破除封建迷信运动中,这些牌匾分给贫苦农民当柴火烧。今祠堂尚存木匾一块,匾高0.7米,宽1.9米。

匾文为"文魁"、"主试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粮饷李翰章监临头顶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刚义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酉恩科乡试中式第十九名举人王廷献立"。祠堂厢房两侧现存有两块石碑,一为"明王氏世族"碑,一为"呈明县主勒石示禁"碑,可惜历经风雨沧桑,碑文已模糊不清。

观音神庙

观音庙位于潮阳区金灶镇高斗村,创于明初,一直就有和尚来住。石径横斜,小溪两畔,穿过果林的绿荫,突见两块巨石峙立两旁,中余一缝,恰似一天然的石门,穿过石门,面前便是一片用水泥修筑的平地,平地的右边是悬崖,而左边便是观音庙的大门。站于庙前,只见四周高峰林立,层峦叠嶂,气象万千,加以云气氤氲,令人恍如进入仙境。

1927年武装斗争在全国暴发后到1939年影响到潮汕一带,当时大南山潮、普、揭革命领导人阿纳、阿乐(惠来人)、和马义友(和平人)组织革命斗争,马义友来到高斗村动员罗又好、何木琴、罗文革、何明林等参加革命,和普宁后塘村叶戊戍、叶相益、叶陈兴,并以叶相益为领导,在高斗和后塘村活动时都长住观音寺。此后党内叛徒叶陈兴出卖地下党和革命同志,致使革命同志被杀害和观音寺被抢光、烧光,革命工作中途停止。1945年第三次国内革命后,以孙明军为领导到高斗村前后开展游击战争,期间都住在观音寺,直到革命胜利。

1958年金玉人民公社创办观音农场,夏天农民们都喜欢到观音寺乘凉。改革开放后,揭阳市渔湖镇有一位女士来到观音寺游玩时口渴,取观音寺后石下泉水解渴,感到比天然矿泉水更甘甜可口,从此观音庙中泉水名声不胫而走。

进入观音庙,方才发现观音庙其实是因几块天然的巨石修建而成,人立其中,即使是最热的三伏天也觉凉爽宜人,正中有一神龛,上置大慈大悲观世音真身,下置两三蒲团,中间香烛不断,观世音也就益显庄严了。我们一群人怀着虔诚的心向观音娘拜了拜,便穿过后边的小门。

小门后边还是一个石室,其中置有地主老爷的神台,后面却是一深隧的石洞。再从旁边一条缝隙出来后便是一条小小的走廊,这便是“一线天”了:只见两旁都是巨石,中夹一缝,刚好容纳一人经过。这石缝差不多有二十米长,尽头是一天然的石屋,两边是一些由人工砌成的台阶。左边巨石嶙峋,层层叠叠,宛如波浪,直向山下奔去。我们在巨石上辗转环绕便已无路可走;回过头来再登上右边的石阶,向上仰望,只见万千巨石,从山峰之上,倾泻而下,向下望去,这整座的石山竟仿佛成了一个天然的喷泉,那山峰便是泉眼,迸发的便是这些巨石了。置身其间,那流动的巨石有的似要盖头压来,令人胆颤心惊。游移于巨石之巅,徜徉于巨石之边,细细品味它们的每一位成员:有的薄如蚬壳,那便是“蚬壳石”;有的如慈母远眺,那便是“盼子石”;有的如壮士铁拳,轰然锤下,那便是“歼恶石”,那些巨石仿佛突然之间多了生命,风起之处,仿佛嘎嘎作响,似在轻点其头,或者随声作答,让人既是新奇又是心惊。石间有缝,或者中空,那便是观音山“十八洞”了。这十八洞相互连接,可以让人来往穿梭,其曲折迂回之处丝毫不逊迷宫,为这石山增添无穷胜景。

郭浩墓

位于潮阳市金玉镇竹桥村蛇山。郭浩是宋代法学家,也是潮阳各地郭姓的二世祖,由于其当官为政时,秉公执法,廉政爱民,在广西各地广为称颂,现广西传统桂剧《郭令公义斩尚书子》,就是根据郭浩的事迹编演的,所以郭浩墓也经常有海外人士前往瞻仰和祭祀。

郭浩,字元洪,号宣省,死后谥号端斋,生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卒于宝庆三年(1227年),享年6l岁。郭浩原籍福建省莆田县魏塘乡,其父郭正,是当地一秀才,所以郭浩少年时受到良好教育,绍熙元年(1190年)中进士,授户部郎中,因政绩显著,绍熙三年,升任广西提刑按察使。其时广西为西南边陲,被称为“蛮野之地”,朝内官吏望而生畏,郭浩毅然前往,在任内“除弊政,倡清廉,锄奸恶,扶弱小”,百姓皆有口碑。相传绍熙五年,恶少张宏仗其父为当朝尚书,按察使原是其父亲的下属,因此横行乡里,为非作歹,民众敢怒不敢言,郭浩微服暗访,在掌握充分证据后,顶住层层阻力,决然将张宏缉拿归案,并将其“斩首于市曹”,于是乡里治安好转,“蛮野之地,处处笙歌”。传说郭浩离任广西时,百姓沿街挥泪送别,场面感人。嘉定十四年(1221年),郭浩告老归田,但他没有回原籍,而举家迁居潮阳,从此成了潮阳郭姓的开基祖。据说郭浩生有四子,分别居于潮阳西胪镇泉塘村,铜盂镇铜钵盂村,西胪镇泉塘村和贵屿镇南阳村,其后代散居潮汕各地,不少还旅居海外东南亚—带。

郭浩墓现保留完好,碑石上亦保留宋代动物和花草石雕,墓为夫妻合葬墓,碑刻:"宋考正议大夫端斋郭公,妣三晶淑人孺人李氏墓”,碑顶有“诰封”匾额。墓前百米处保留着完整的墓道碑,刻字:“宋赐进士加授正议大夫,广西提刑按察使宣省郭公墓道。”墓道碑侧残留有旗杆石夹。近年该墓经过修缮,墓地基本完整

雷公井

金灶镇芦塘村村西,有一口水井,人们称。说起这雷公井,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传说清末年间,这个井东侧的两间瓦房,住着位姓许的寡妇一家人。许寡妇膝下有个儿子,名叫阿牛,生得五大三粗,性暴如牛,笨拙似猪,直到三十出头,才娶上一门媳妇。那媳妇倒也有几分姿色,不过,她为人野恶,嘴尖舌利,是当地有名的“母老虎”。过门之后,对待婆婆十分不孝许寡妇未及中年,她的丈夫就丢下她母子撒手而去。此后就凭着她自己坚强的毅力艰难刻苦地撑起这个穷家当,一把涕一把泪地把儿子拉扯大。本望着晚年有个依托,过好日子,想不到阿牛成家后,儿媳忤逆不孝,把生身亲娘当成仇人,一生辛劳付之流水。每念及此,不由悲从中来,泪自里生。常常从夜里哭到天亮,把两眼都哭瞎了!

由于眼睛失明,手脚不便,日子实在难挨。某日,她饥得无奈,勉强拄着拐棍,想到邻居讨点吃的。不觉行经媳妇家门口,恰巧阿牛夫妻正在料理饭食,见婆娘跌跌撞撞到来,以为是要来讨吃,登时面乌了,但此时此刻,欲避已是来不及,要驱赶她,又恐遭四邻非议,于是那媳妇灵机一动,反装着好意迎上门口拦着婆婆,道:“阿婆,你眼看不清道路,别乱颠乱撞的,要吃嘛,就待小妹仔给你送去好了。”她支开婆婆后,立即脸色又从晴转阴,板起凶恶的面孔,朝坐在阿牛狠狠地说:“去!去厕池捞大把屎壳虫来,待我炒盘‘肉笋’给那老狗吃个够!”

阿牛如接圣旨,火速行动,不一会,果然从外边取了一捧屎壳虫来。接着,妻子便来个“来料加工”,手脚利索地煎制出一碟“出色好料”——“肉笋”来,并差七岁的小女儿给婆婆送去。许寡妇仍蒙在鼓里,认为今日是什么好时辰,才能破天荒地吃到了儿媳送上门来的饭菜。但吃着吃着,越吃越感到不是滋味,便停下筷来,问还停在身边的小孙女说:“妹妮,你妈给我送来的饭菜是哪好料?怎么与往日不一样味?”俗话说,大人弯,孩子直,小孙女吱唔地说:“我妈说是‘肉笋’哩!”。许寡妇一听,顿即识破了媳妇的庐山真面目,哇地一声嚎哭起来!不半晌,肚内翻肠倒胃,刚吃下去的东西呕满地面,气喘呼呼地昏过去了。待缓过神来,才撑起身二话不说,取了三炷清香,摸着走到儿媳屋旁的井边,燃起香,跪对苍天,号啕哭着,一边喃喃咒骂道:“臭泼妇呀!你丧尽天良!欺我眼盲,专觅屎壳虫来虐待我,天呀!你若有眼,着差雷公来诛伊呀!”说着说着,竟气得语不成声,当场又昏倒在井边。

从此,许寡妇一病不起,不到数天,便含恨离开人世,一命惨归黄泉了。说来也巧,不知是出自偶然的因素,还是许寡妇的咒语奏效,在老人撒手归天的年许后,当人们已把人间发生过的悲剧忘记了的时候,奇迹般的事故竟发生了:某日夜晚,阿牛夫妻正在床上做着美梦,骤然,天上乌云翻滚,雷雨大作,轰隆一声巨响,一个炸雷在井旁东侧那间瓦房炸开了!阿牛夫妻双双都被击毙在床上,看他俩那焦黑的肢体,模糊的面目,好像生怕见到世人似的。不过,他俩的小女孩却出人意外地被气流从屋里掀到屋外井边,安然无恙。从此,“雷公井”的名字就被流传下来了,世世代代教育着人们。

经济发展

金灶镇是汕头市潮阳区特色农业重点生产镇之一,是粤东地区橄榄、杨梅、香蕉、柿、油甘等特色水果的主要生产地和重要集散地。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食用菌、潮汕蕉柑、杨梅、三棱橄榄、乌榄、玻璃油甘、元宵柿、马蹄等。

其中,三棱橄榄是金灶镇的特产,质优价高,供不应求,曾于1998年创下每公斤鲜果1400元的纪录。金灶镇有三棱橄榄8000亩,主要集中在官坑、芦塘、下寮、徐寮等村。

视频

汕头杨梅网络文化节在潮阳区金灶镇启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