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鍬形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鍬形蟲圖鑑
原圖鏈接

鍬形蟲,隸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鞘翅目多食亞目金龜子總科下的鍬形蟲科,[1]由於牠們的體型大,雄蟲的大顎枝角狀結構發達,長久以來一直是甲蟲愛好者收集的對象。例如世界最大的鍬形蟲是產於印尼的長頸鹿鋸鍬形蟲(Prosopocoilus giraffa keisukei),體長超過120公釐,像最大的扁鍬是產於菲律賓巴拉望島上的巴拉望巨扁鍬形蟲(Dorcus titanus palawanicus),體型也能超過110公釐,在台灣最大的鍬形蟲,則是長齒形的鬼艷鍬形蟲(Odontolabis siva),體長亦可達90公釐以上。[2]

鍬形蟲科:通稱鍬形蟲,生活史為卵→幼蟲→蛹→成蟲,屬於完全變態昆蟲。 體色以黑色、黑褐色為主,少數橙紅色,身體扁平,雄性具發達的大顎,雌蟲大顎短,觸角11節,膝狀,第1節特長,末端呈短小的鰓葉狀,跗節5節末節最長,翅鞘具光澤形狀如 圓鍬。成蟲多數愛吸食殻斗科植物的汁液及腐果為食。幼蟲蠐螬狀,體節背面無皺紋,生活在朽木或腐植質中。本科全世界約有1200多種,台灣已知50種,5月左右開始出現,6-7月為活躍期,有些種類能以成蟲 形態度冬。[1]

大顎

鍬形蟲雄蟲的大顎在演化汰擇下,才有今日雄偉的外貌,其天擇的因素主要在於同性競爭,也就是雄蟲之間在爭奪地盤與雌蟲時,大顎成了掐架時的工具。一般來說,雄蟲體型越大,其大顎特化的狀況就越發達,以台灣的鬼艷鍬形蟲(Odontolabis siva)為例,雄蟲的大顎分為長齒型、兩齒型與短(原)齒型,這取決於雄蟲在幼蟲時期所獲得的營養與環境條件。幼蟲化蛹前儲備的營養越佳,其大顎便能發育得越長,反之則越短。

因此體型大小與齒型有著相依的關係,鍬型蟲的大顎等同是雄蟲的第二性徵,最大的鬼艷鍬型蟲幾乎都是長齒型;中等大小為兩齒型;最小的個體,其大顎則往雌蟲的外貌擬態,為短齒型。這與埋葬蟲雄蟲第二性徵的橘紅色額板一樣,個體越小的雄蟲,額板越不明顯。小的雄蟲在競爭不過大的雄蟲下,雌性化的擬態是減輕同性競爭打鬥的演化結果。當優勢的、體型大的雄蟲不覺得小個體的大顎刺眼時,小個體的雄蟲便有更佳的機會入侵優勢者的領域,也能行衛星雄性的繁殖策略與雌蟲交配,從而增加自己的後代。

雌蟲的大顎較短,其功用主要是在腐木中挖掘洞穴產卵。幼蟲以死亡樹木的木質部為食,成蟲大顎不具捕食功能,但可以夾啃樹皮使樹液流出,而舔食之。成蟲活動的時間由晚春的4月一直到秋初,許多種類有趨光性,像圖片所示的台灣深山鍬形蟲(Lucanus formosanus),經常能在夜間的水銀路燈下發現。鍬形蟲不同地域的族群特徵,也經常有所變異,台灣深山鍬形蟲就大致可分北、中、南三個族群,雄蟲頭楯形狀與大顎長短,在3個族群間有明顯的差異存在。[2]


參考資料

  1. 1.0 1.1 鍬形蟲科 Lucanidae (中文). 
  2. 2.0 2.1 鍬形蟲的美麗與哀愁. 環境資訊中心. 2008-08-2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