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铁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铁厂镇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位于播州区东北部,乌江北岸。面积106.1平方公里,人口1.6万。

镇情简介

临接黔南州珠藏镇、播州区西坪镇团溪镇毛栗镇。辖1居委会、11村委会。1953年置铁厂、张王、三星乡。1958年并入团溪公社。1961年析建铁厂、张王公社。1984年改置铁厂、张王、三星乡。1992年3乡合并置铁厂镇。镇境富锰矿,为遵义铁合金厂重要矿山。有中小学1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花坝,在南白镇东40公里,金龟山西部山谷中。人口 1 000。海拔940米。为矿山城镇。现辖村有西花村、三星村、洞上村、河西村、院子村、青坑村及新厂村(又名铁厂村),有公路接马遵公路,马遵公路贯穿西花村和河西村,并有铁厂至三星公路及铁厂至团溪镇张王村的公路。

地理气候

铁厂镇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冷暖共季的气候特点。地形以中山沟谷为主,海拔530--11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990mm,平均气14℃。有林地98393亩,森林覆盖率63.1%。湘江流经铁厂镇河西、洞上、院子、三星,在三星渡口与乌江交汇,构皮滩电站库区蓄水后,江面更加开阔,形成一道亮丽的山水峡谷风光,著名的三星场碑群、易家祠堂、地下溶洞等景观,平添了铁厂的文化底蕴。1935年1月4日,中央红军长征由羊岩渡口渡过湘江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由此进入遵义,红一军团留驻羊岩河,构成保卫遵义会议召开的东南防御。故羊岩河渡口又名红军渡,有"羊岩关下陡石梯,遥望鸦关十里余,稳步扶崖观山景,寻找当年滴汗迹"之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遵义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之一,集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水上人家"等一批沿江旅游开发项目正规划建设中。

铁厂镇交通方便。205穿镇而过,全镇6村除洞上、青坑村为乡村四级路面外,其余四个村均为油路。全镇大部分通组公路均为镶边路,部分村民组为水泥路。

自然资源

铁厂镇矿产资源丰富。有锰矿、磷矿、铁矿、硫酸矿、煤、铝土矿、高岭土、白云石等。其中河西村到洞上村一带和西花村高石坎的锰矿储量约700多万吨,青坑村沙坝一带的锰铁矿储量约500万吨,三星、羊岩的煤矿储量588万吨,院子村铝土矿储量在250万吨以上,丰富的矿产资源亟待开发,潜力可观。[1]

经济建设

铁厂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辣椒为主,畜牧业以生猪、牛、羊为主。铁厂镇荒山草坡多,灌木林从多,特殊的河谷气候让三星柑橘增添几分姿色,小有名气。投资16万元年孵化16万羽的孵化场已投入使用,铁厂生态乌骨鸡正不断发展壮大。特殊的地域环境很是适合发展特色生态种养殖,调整种养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发展铁厂经济的核心内容。

铁厂特产

铁厂刺竹笋

铁厂镇刺竹主要生长在高石坎、瓮岩、鲤鱼塘以及湘江沿岸(205省道沿线随处可见)的山坡上,那里刺竹丛生,竹笋丰富。河西、西花村民有上山去采集的习惯,用它做成的菜肴,清脆可口。

竹笋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过去有不少人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但是没有什么营养,有的甚至认为"吃一餐笋要刮三天油".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医学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铁厂竹荪

竹荪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又称"真菌之花"、"植物鸡"等,名列"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

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它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采摘竹荪做成菜味道特别鲜美,过去铁厂镇农家的竹林里也有竹荪生长,不过就那么几朵,能够品尝到竹荪味道的人,已是上等宾客运气到家了。

2009年院子村民张明军在外学习种植技术回来后,开始试种竹荪,两个大棚占地1亩,与常规农业相比收入可观,竹荪市场前景好,是一个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在他的影响下有好几户人家开始种植了竹荪,2011年铁厂镇竹荪占地30亩将近60个大棚。

获得荣誉

2002至2006年,每年年度目标工作考核均获全县综合考评二、三等奖,2003、2004、2005、2006年荣获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2003至2006连续四年在年终考评中获得全县一等奖;2005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农村税费改革先进单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