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锲而不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近义词水滴石穿愚公移山坚韧不拔

反义词一曝十寒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出 处 :《荀子

体 裁成语

属 于 :褒义词

锲而不舍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拼音为qiè ér bù shě,意思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自《荀子·劝学》。

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出现了文化盛事“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原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1]

译文

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渊泽,蛟龙就在渊中产生;积累善行,成为德行高尚的人,自然就会聪明睿智,具备圣贤的心意。所以不积累每次迈出的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每一条细小的水流,就不能汇成汹涌的江海。所以假如没有深沉坚定的志向,就不会通晓事理;假如不愿踏踏实实地做事,就不会取得显赫骄人的成绩。因此声音不会细小到让人无法听见,行动不会隐秘到让人无法看见,就好比是美玉藏在山中会使草木丰茂、明珠藏在渊中会使崖岸不枯一样,只要不断地积累善行,怎么会不被人知道呢!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当时有一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子,其博大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写有许多散文,《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人的才干、改变人的气质。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荀子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土,就能最终堆成高山,风雨就会从山里产生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水,就一定会形成深渊,那里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会养成一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这里重要的是,绝不能看轻点滴的积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汇积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马如果只跳一下,连十步的距离都不可能超过;而最劣等的马如果连续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后者的成功就在于从不停止前进啊!

“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总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断地、专一地奋斗下去!”

荀子的这些话成为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视频

锲而不舍

参考资料

  1. 劝学,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