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鎮江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鎮江站,是位於鎮江市潤州區中山西路的鐵路車站,有京滬鐵路滬寧城際鐵路經過。每天有超過200餘列列車在鎮江火車站停靠。鎮江站設到發線11條、現有站台5座(其中靠南2座為2009年新建)。鎮江站設有南北兩座站房,共同完成京滬鐵路和滬寧城際鐵路的客運功能。

歷史

原鎮江站北廣場,建築意向為「三山」,站名由康有為女弟子蕭嫻題寫[1]

2016年4月,已經拆除的站台

1908年,鎮江站建成啟用,其時位於鎮江西郊牌灣寶蓋山西側,首任站長為黃啟晉、總工程師為留德博士汪浙榮。1973年4月,政府趁原滬寧鐵路雙線建設這一時機,將鎮江站遷址,新地址選定在鎮江西郊勞動路李家山前建新客站,並填埋一座湖泊。1974年11月4日新鎮江站(即現在的鎮江站)動土興建。

1977年,鎮江新站落成;1978年1月5日新站正式使用 ,廣場上有20餘萬人參與了開站儀式,由鄧穎超剪彩。新客站總面積9093平方米,主樓呈「山」字形,高7層,象徵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其上「鎮江」二字,為周恩來夫人鄧穎超女士所書。塔樓7層,高30米,樓頂兩面設大型晶體鍾,主樓底層中部是進站大廳,兩側各有一個980平方米的候車大廳。1989年:接發列車輔助系統投入試驗。1992年:道岔、進站顯示裝置、行包到達系統、客運信息管理系統等先後投入使用。1995年:鎮江站客運站舍達到9308平方米,可容納3000多人同時候車,站台發展到4座、2座地道。設7股到發線和1股存車線,可以同時交會5趟列車。

鎮江火車站南廣場於2010年與滬寧城際鐵路同步建成並投入使用,南站房位於既有車站的南側,在南徐新城的南面(李家山)附近。

2015年,鎮江站北廣場(普速場)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而開始站改工程:工程包括重建總建築面積7997平方米的北站房、改建普速場站台,並延伸南站房進站天橋並和普速場連接,工程概算總額3.3億元。北站房於2016年12月13日停辦客運業務,之後北廣場所有列車將暫時調整到南廣場售票、進站以建設新北站房。在拆除過程中,北站房蕭嫻的站名題字交給鎮江博物館保存,而候車室內長16.3米、寬3米的壁畫則於2015年12月分為1820塊拆除,日後將轉交給建設中的火車主題博物館保存;站房的鐘樓則於2017年2月16日拆除。整個改造工程於2018年1月28日結束。

連鎮鐵路規劃接入鎮江樞紐,為此車站於2019年9月開始進行了改造工程。改造項目包括連鎮鐵路於既有城際場上海端接入5道和6道、遷建綜合維修工區,同時改建鎮江至鎮江東站區間的既有京滬鐵路約1.2千米。

車站結構

北站房

鎮江站設有南北兩座站房。兩個站房通過天橋和地道互聯互通,按一體化站房統一管理,共同完成京滬鐵路和滬寧城際鐵路的客運功能。

南站房位於車站站場南側,站房建築面積為6000平方米,於2010年啟用。站房綜合樓為地上一層,局部兩層,另有地下架空層,並設置站前高架和落客平台。旅客進出站採用上進下出的形式,候車室位於車站二層,面積2300餘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500名旅客候車,設座椅150張。

鎮江站北站房於2018年1月28日啟用[2],為框架式雙層結構,建築總面積8000平方米。售票廳位於站房東側,面積230平方米,設有4個人工售票窗口和6台自助售取票機。進站口位於站房一層門斗除,設有安檢儀2台和自動驗票閘機14台。進站口內即為候車室:候車室為分為上下兩層,面積4000平方米,設有自動扶梯2部和850張候車座椅。

廣播方面,鎮江站使用的廣播提示音與日本東武鐵道東上本線常盤台站、和光市站、川越站等車站的發車提示音相同,同樣使用這一提示音的還有CRH2系動車組(包括CRH380A)出站後的報站廣播。

北站房候車室

配屬合肥機務段的和諧3C型電力機車第0838號牽引K1106次列車進入鎮江站既有京滬鐵路與滬寧城際分場布置。分為普速場和城際場。普速場位於車站北側,設正線2條、到發線4條,有效長850m;設有460×11×1.2米的基本站台1座、450×9×0.3米、450×12×1.2米的中間站台2座。城際場有滬寧城際高速鐵路經過,設2站台6線: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4條,有效長度650米;站台為雙島式,規模均為450×12×1.25米。

視頻

鎮江站 相關視頻

江蘇鎮江站,從上海坐T204來到這裡,轉轉唄
實拍滬寧高鐵線上的高鐵列車緩緩進入鎮江站

參考文獻